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5折-6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此间鸟兽:文物里的中华文明(布面签名钤印刷金雕刻当当珍藏版)
    •   ( 9535 条评论 )
    • 任疆 /2024-07-31/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古人在动物身上寄托了丰富的情感;这些带有特殊寓意的动物意象融入了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通过一件件历史文物保留了下来,以一种特殊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古老悠久的中华文明的精彩瞬间。 在《此间鸟兽:文物里的中华文明》一书中,一共呈现了16种鸟兽,借助历史文献的解读,讲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文物中动物意象背后的故事。这些文物跨越了神巫时代和礼制社会,历经了太平盛世与乱世更迭,见证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透过每一件文物上的动物意象,我们得以窥探不同时代古人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 本书中所呈现的300余件文物,被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有一些或许是你第一次看到,还有一些虽然名声在外,但却隐藏着你从未留意的精彩细节。透过这些文物上的

    • ¥99 ¥198 折扣:5折
    • 荒野上的大师:中国考古百年纪(许知远特别推荐;“中研院”副院长黄进兴作序;中国版《人类群星闪耀时》)
    •   ( 15579 条评论 )
    • 张泉 著,一頁folio 出品 /2022-02-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从1921年发现仰韶村遗址开始,中国考古走过了百年历程。 为此,《荒野上的大师》的作者前后历十年,广阅资料,潜入档案,广泛阅读各种回忆录、论文和专著,以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中国营造学社的演变为主线,重温了以陈寅恪、丁文江、李济、赵元任、傅斯年、贾兰坡、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等为代表的一代学人,如何披荆斩棘,于荒野上踏出新路,以科学方法探索和重建中国古史,从而使无数遗址得以重见天日,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历史轨迹也因此逐渐清晰、分明,进而改变世界对中国的认知的历程。 《荒野上的大师》还细致描绘了当时的诸多重大发现,深入发掘学人的精神、思想与人生,勾勒学人的群像,重温先行者的精神和品德,让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回望一代大师走过的路。旧日的足音或已远去,他们留在文化史上的

    • ¥41.4 ¥69 折扣:6折
    • 源来如此:跟着考古学家去探源(考古学家王巍,亲自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大发现)
    •   ( 343 条评论 )
    • 王巍编著 /2024-06-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一书直击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尖端考古学不再遥不可及。 zhu名考古学家王巍,用大师级笔法再现隐于地层中的五千年古老文明,亲自讲述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中的重大发现: 浙江余杭良渚,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山西襄汾陶寺,地层记忆中的尧舜时代; 陕西神木石峁,早期国家形态的城市; 河南偃师二里头,城邦文明走向一体化的王朝; 二十余个塑造地方文化根基的区域性中心遗址。 400余位知名考古学家,20多年的田野探寻,珍贵的di一手考古资料,庞大豪华的科研阵容,从地层中见证中华文明的兴起、勃发与繁盛。

    • ¥49.5 ¥99 折扣:5折
    • 晚夏殷商八百年 : 大历史视野下的早中国时代 依据最新考古学成果 青铜文明 二里头 三星堆 夏商周断代工程
    •   ( 3826 条评论 )
    • 李琳之 /2022-06-23/ 研究出版社
    • 根据学界普遍认可的关于 酋邦 古国 王国 帝国 人类文明进程划分原则和中国上古史发展实际情况,作者将公元前4000年至前1046年即 中国 孕育、诞生和初步发展这段特殊时期,分别定义为分为前中国时代、元中国时代和早中国时代三个阶段。 本书叙述的早中国时代范围,大致在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046年之间。从考古学上讲,这段时间正是史前中国由古国时代跨入王国时代的早中期。从传统的中国古史体系讲,这段时间是晚夏至商末时期。 作者主要运用考古学成果和众多专家学者对甲骨文、金文释读所取得的成就,对照文献记载,修正了文献中一些不实之词和模棱两可的说法,厘定了晚夏和商代早中晚三期都邑城址的具体所在,系统地还原、展现了早中国时代那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50.7 ¥89 折扣:5.7折
    • 何以华夏(精装):从传说时代到西周 一部6000年的中华民族上古融合演变史 三皇五帝 良渚 二里头 夏商周 封建 祭祀
    •   ( 787 条评论 )
    • 李琳之 /2023-11-30/ 研究出版社
    • 为什么被华夏正统视为文化落后的 戎狄蛮夷 都自认是 三皇五帝 的后裔?为什么几千年以来, 戎狄蛮夷 要不断逐鹿中原?本书通过考古学系统梳理发现,中原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先人心目中的 天下之中 ,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在距今9000~5300年的裴李岗、仰韶文化时期,中原先民不断向外扩张、迁徙,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上层交流,促成了祭祖祀天等观念的认同,才有了边缘族群在此后不断逐鹿中原又不断向外扩张景观的出现。中原族群在经过6000年的摩擦、冲突和融合,至西周时期,通过周公实施 封建 制度,从混沌的自在阶段过渡到主动的自为阶段,民族意识被唤醒, 华夏 诸夏 中国 等概念得以确立,华夏民族正式形成。其实质在于超越了前朝仅局限于部族范围的政治视角,而抟铸了一个具有 天下 意识的文化共

    • ¥44.5 ¥89 折扣:5折
    • 重写秦汉史:出土文献的视野(北京大学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丛刊)
    •   ( 924 条评论 )
    • 陈侃理 主编 /2023-10-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世纪初以来,秦汉时期简帛及其他出土文献资料持续大量涌现,源源不断地为秦汉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材料,刺激形成新课题。本书旨在促使秦汉史研究扭转碎片化的趋势,为未来的研究设立更高的起点和提供更广阔视野,同时也将方便不同领域的学者了解出土文献与秦汉史研究的主要课题、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果。全书分为文字发展、文书行政、律令法系、徭役制度、军事制度、政区地理、时间秩序等九章,分别由九位出土文献与秦汉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新锐学者撰写。梳理该领域的主要出土资料和研究进展,归纳核心问题,阐发自己的最新研究见解,力求揭示利用出土文献资料已在秦汉史研究的各领域中取得何种新认识,可以提出哪些新问题,开辟哪些新领域。

    • ¥79 ¥158 折扣:5折
    • 考古中国(全11册)(当当专享亲签版,《南渡北归》作者岳南集三十年精力完成!)
    •   ( 2532 条评论 )
    • 岳南 杨仕 商成勇 著,博集天卷 出品 /2023-08-15/ 湖南文艺出版社
    • 《考古中国》丛书是作家岳南等历时三十年写成的讲述中国11个重大考古与发现的探秘纪实系列作品集。作者通过实地采访当事人、参阅考古报告、查阅大量史料等,以生动的文笔真实再现了包括明定陵、秦始皇陵兵马俑、三星堆和金沙遗址、长沙马王堆汉墓、山东银雀山兵书竹简、夏商周断代工程、广州南越王墓、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随州曾侯乙墓、清东陵、法门寺地宫在内的11个项目的发起、发掘和研究过程。 通过中国一百年来的田野考古发掘,用出土的遗迹、遗物来推断和验证中华民族文化与文明的来龙去脉,是这套书的最大特色。每一个考古遗址或陵寝陵墓的发掘过程中,都发生过很多不为世人所知的传奇故事。通过阅读本套书,读者宛如进入真实的考古现场,能够充分感受到中华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

    • ¥450 ¥900 折扣:5折
    • 【范大山推荐】荒野上的大师 中国考古百年纪 张泉前后历十年的潜心之作 历史文物考古书籍 中国版人类群星闪耀时 正版
    •   ( 180 条评论 )
    • /2022-03-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荒野上的 ( 考古百年纪)》讲述的是192 代 考古初 的故事。作者以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营造学社 大机构的发展为主线,描绘了 考古的诞生经过。这 大机构走出了诸多考古名家,(李济、赵元任、吴宓、贾兰坡、夏鼐、梁思成、林徽因、梁思 等等),作者以细腻感性的笔法,讲述了他们在考古现场和学术书斋中的工作与贡献,突出了他们在逆境中开辟新天地的勇气和毅力,表现了他们在内忧外患之际凭热血和 业为国效力的事迹。本书还描绘了当时的诸多重大发现,这些发现让 在世 考古舞台上有了话语权。值此 考古百年,本书意在重温先行者的 和品德,希冀今人再 考古的 黄金时代 。 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 语言研究所、 营造学社,它们是 代 文化目前的 座高峰,也是学人走出书斋、走向田野的先行者。从北洋政府到国

    • ¥34.5 ¥69 折扣:5折
    • 天赐王国:三星堆与金沙遗址惊世记(皇皇巨著《考古中国》,《南渡北归》作者岳南集三十年精力完成,讲述中国11个重大考古与发
    •   ( 1265 条评论 )
    • 岳南 著,博集天卷 出品 /2023-08-15/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四川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以其神秘的出土文物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瑰丽的玉石器、形似外星文明的青铜面具、造型精巧的青铜神树、熠熠生辉的太阳神鸟金箔 如此种种,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古蜀文明的绚丽多彩。那么,三星堆和金沙文化分别处于古蜀文明的哪一阶段?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它们的兴起和消失经过是怎样的?出土的文物都有哪些丰富的寓意和内涵?这些问题,在本书都能一一得到答案。 本书生动呈现了四川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始于20世纪初直至现今的发现、发掘过程,相关各方围绕文物保护和归属展开的博弈,以及对出土文物分析、修复、展览的细节。阅读本书,您将进入一场充满地域特色和探索意味的精彩旅程。

    • ¥40 ¥80 折扣:5折
    • 瓷器里的文明碎片
    •   ( 1614 条评论 )
    • 涂睿明 /2021-10-01/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瓷器它是人类早发明的材料,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不但没有被新技术新材料取代,反而穿越时间的长河,在人类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引领全世界时尚风潮长达数百年,曾是中西方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本书通过讲述18种瓷器的历史,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每章用一种瓷器引出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和工艺技术,很好地整合了碎片化的知识。作者还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勾勒出中国瓷业的兴衰起落、传承断裂。并深刻分析了发展陶瓷工艺和贸易的社会动力和阻力。

    • ¥44.4 ¥78 折扣:5.7折
    • 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精)
    •   ( 1344 条评论 )
    • 韩建业 著 /2020-08-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本书基于海量考古学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提出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庙底沟时代就已形成早期中国文化圈或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的观点,认为早期中国是有中心有主体的超稳定的多元一体结构,有着以农为本、稳定内敛、整体思维、祖先崇拜等基本特质,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连续发展过程,是秦汉以后文化中国和政治中国的基础。

    • ¥44 ¥88 折扣:5折
    • 中国文明的起源(校订本)(考古巨擘、七国院士夏鼐代表作,现代考古学奠基之作)
    •   ( 1126 条评论 )
    • 夏鼐 /2023-05-01/ 天地出版社
    • 《中国文明的起源》是考古巨擘夏鼐对中国文明起源系统性研究的代表作,更是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之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全书分三部分。 中国考古学的回顾和展望 介绍了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以及各地所发现的文化遗址及其文化特征。 汉唐丝绸和丝绸之路 重点介绍了有关汉唐丝织品的考古发现,以及丝绸之路和其时的文化交流。 中国文明的起源 通过种种考古证据,阐释了中国文明的内生性,即全世界关注的中国文明是独立发展起来的文明,虽不是完全同外界隔离,但是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这就解答了每个中国人关于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的追问和求索,同时对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产生重大的学术影响。

    • ¥49 ¥98 折扣:5折
    • 发现与推理:考古纪事本末
    •   ( 4346 条评论 )
    • 许宏,汉唐阳光 出品 /2021-04-01/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 本书隐含着一位资深考古人的学科反思:考古,需不需要有想象力,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运用想象力? 假如没有想象力,很多考古发现便无从谈起;然而,过度解读甚至误读,又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该如何与无言的地下遗迹进行对话?这不仅依托于文物的发现,考古学家自身的专业敏感与推理能力也很重要。书中追述了几场重大考古事件的始末,不仅以亲历者的视角,呈现出考古现场的复杂性和魅力,也对几则著名的考古 悬案 重新展开考察,以专业者的慎思明辨澄清了其中的是是非非,提炼出极具启发性的学术思考。 借助考古学家的目光与思维,近距离体验古代文明的揭秘历程,深入了解中国考古学人的求索之路。

    • ¥29 ¥58 折扣:5折
    • 寻夏记——二里头考古揭秘最早中国
    •   ( 933 条评论 )
    • 侯卫东贺俊杜金鹏 /2023-01-31/ 大象出版社
    •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记载的个王朝,关乎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本书从一场关于 早中国 的论辩谈起,通过对传世文献和学术史的梳理与分析,对二里头遗址及以其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基本情况的介绍,论证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二里头都邑是夏都,乃目前合理的学术推论。后,从政治理念、精神信仰、生产生活、兴盛历程等方面展开论述,力图为读者展示一幅翔实的早中国的社会图景。本书图文并茂,语言简洁流畅,通俗易懂,兼具学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对于加快推进二里头遗址发掘保护利用和夏文化研究工作、推动夏文化探索和中华文明探源、宣传普及夏文化和文明交流互鉴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39 ¥78 折扣:5折
    • 探寻古蜀国:从三星堆看中华文明 三星堆文明惊世再现,揭露古蜀国神秘面纱,探寻古蜀文明与中华文明交织的关系
    •   ( 581 条评论 )
    • 黄剑华 著 /2022-03-30/ 研究出版社
    • 本书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黄剑华先生从事考古研究多年的成果累积,详尽罗列了大量史料,并借助精美的文物图片对三星堆文明的神秘起源、古蜀国的神权统治、宗教意识形态、经济文化等加以详细介绍,既有对有关三星堆文化古族、古城、古国的渊源流向的纵向探索,又有从生态到文态、从产业到科技工艺、从社会生活到神灵的主观艺术世界的全景式描绘,有理有据,详略得当,彰显了古蜀文明丰富多彩的生活、高度发达的制作工艺,以及与外来文明和中国西南与南亚及西亚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进而凸显出古蜀文明的独特地位和中华文明多源一统的关系。

    • ¥50.7 ¥89 折扣:5.7折
    • 法门寺地宫(亲历中国考古系列)
    •   ( 234 条评论 )
    • 韩金科 /2023-05-01/ 浙江文艺出版社
    • 《法门寺地宫》是 亲历中国考古 系列之一。1981年8月24日,法门寺真身宝塔轰然坍塌。1987年4月,法门寺地宫开启,2000余件(组)大唐国之重宝,拥戴着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以不二于世的姿态,发岀耀眼的光芒,使得法门寺塔地宫文物一经出土即名扬天下。本书作者韩金科,研究员,曾任法门寺博物馆馆长,以亲历者的身份,介绍了这些稀世珍宝的出土过程,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向读者展示了一座辉煌灿烂的大唐宝库和法门寺文化走向世界的盛况。

    • ¥44 ¥88 折扣:5折
    • 夏王朝:中国文明的原像
    •   ( 609 条评论 )
    • (日)冈村秀典 著,秦小丽 译 /2023-02-28/ 大象出版社
    •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个王朝,夏文化是中国考古学上引人注目的热点课题。对夏文化及夏王朝形成与发展过程的研究,不仅对认识中华文明主根主脉具有重要学术意义,还对弄清中华文化的渊源、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冈村秀典先生是日本考古学界研究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权威学者,曾在北京大学考古系访学,参加过著名的焦作府城遗址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 《夏王朝:中国文明的原像》一书是他对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问题研究的集成性著作,该书以二里头遗址为落脚点和重点研究对象,认同夏王朝真实存在、二里头遗址就是 夏都 ,这与我国国内中华文明探源及夏文化研究的主流观点相合。作者以海外异域学者的身份和视角对夏王朝的真实存在和二里头文明的辉煌成就进行了深入细致研究,是夏文化研究的一部力

    • ¥33 ¥58 折扣:5.7折
    • 毛氏汲古阁钞本研究 樊长远
    •   ( 82 条评论 )
    • 樊长远 著 /2024-05-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广义的抄本包括稿本和抄本,前者指著作者著作的底本,是书籍的原始状态,最能准确表达著者思想;后者系稿本或刻印本的复写本。在中国古籍中,抄本是一种特殊的版本类型,也是著述保存和流传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我国图书主要靠抄本流传;印刷术发明之后,依然有不少图书靠抄本得以存世。 较之刻本,抄本有自己的特点。首先,作为作者手稿的抄本,呈现的是书籍的原始面貌,是祖本,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其次,有些书籍虽有刻本传世,但并不能反映著者原稿面貌,可能经过刻印者的删改,而根据原始稿本誊写的抄本无疑保留了更多原书面貌。第三,有些书籍从诞生之日起,一直未能付刊,只以抄本形式流传。抄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藏书家黄裳就曾提出 凡是抄本,不论新旧,皆为善本 的说法。 明代印刷术的发展已相当成熟,当

    • ¥85.5 ¥150 折扣:5.7折
    • 海昏简牍初论
    •   ( 959 条评论 )
    • 朱凤瀚 著 /2021-04-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5年7月在南昌西汉废帝刘贺墓出土了5200余枚竹简和170余版木牍。这批简牍出土后即被媒体报道并受到学界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经初步判断,竹简基本属于古代书籍;木牍内容除书牍外,尚见有奏牍与诏书;另有孔子衣镜与木?H计109枚。所出西汉简本《诗》《春秋》《论语》及《礼记》类、《孝经》类等儒家文献,是出土典籍类文献的一次重大发现,墓中所出《诗》《论语》亦有较明确之师承来源,对于研究儒家学说及其经典文本的传布、演变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历代学者争论不绝的一些疑难问题由此可望得到新的启示,同时也为了解汉代社会上层的教育、文学、修养以及思想信仰等提供了新的信息。以往出土简帛中有关西汉时期王、侯一级官方文书与私家文书均较为罕见,这批简牍中涉及昌邑王、海昏侯的有关文献特别是其家内举行祭祀礼的资料,为研究西

    • ¥130 ¥228 折扣:5.7折
    • 坐具的文明
    •   ( 202 条评论 )
    • 马未都 编著 /2023-04-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坐具作为 家具中的原点 ,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曾长时间主导着古人的生活,让古人习惯以低视角观察社会,品味生活。在历史推进过程中,古人慢慢由席地而坐转为垂足高坐。起居方式的演进,带来了一场古典家具的变革,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国古代传统家具体系。 本书臻选明清时期坐具80件,材质名贵,包括黄花梨、紫檀、红木、鸡翅木等;类型丰富,包括圈椅、官帽椅、禅椅、玫瑰椅、方凳、鼓凳等。以充满智慧的笔触,解读坐具的制作工艺与审美特质,再现传统家具黄金时期的幽幽古意。重新回顾古人的起居方式,令读者在感受古今文明差异的同时,触摸到时代的情怀与历史的温度。

    • ¥54 ¥10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