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古玩杂项收藏比作聚宝盆:聚集珠宝、珍宝、财宝之盆。古玩范畴里面,除陶瓷外,可供上手把玩的工艺藏品,包括青铜器、玉器、家具、绣品等,都可称为杂项。杂项收藏种类多、形制奇、工艺精、范围广,赏玩魅力无穷,增值潜力无限。本书以实用简明的图文形式,提供一个令人愉悦的阅读空间,让读者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品味古玩杂项之美。 《古玩图鉴:杂项篇》共列出12章内容,分别是鼻烟与鼻烟壶,珐琅、料器和琉璃,丝绣与毛毯,造像,扇,名石,焚香用具,蟋蟀盆,古玩琐碎,几乎囊括古玩杂项的方方面面,*后一张特为读者梳理了明清特殊艺术家小传。本书对每种器物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包含器物的诞生、发展、原料、制作、品种、鉴别等多种内容,搭配历史资料和市场信息,较好的还原了古玩杂项的历史和品质,为杂项鉴
本书结合汉画像实物图片及历史资料,全面详尽地考察了汉画像中的胡人形象,辨析其出现的源流,考察不同地区汉画像中胡人形象的不同特点,分析了这些图像与佛教的关系,以图证史、图文互释,通过胡人图像这一切入点,展现了汉代艺术的开放性。
《世界遗产地:唐崖土司城》的文化情怀聚焦于世界遗产地唐崖土司城。全书分为二十多个专题,每个专题分别由“游历情”、“小知识”、“大信仰”、“神故事”、“巧测验”等五部分构成。“游历情”是笔者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及心态,从文化的角度对进入恩施咸丰县后又前往唐崖土司各景点旅游而产生的思考,算是一种文化导游,虽然有所思考,但却是一种情感表示。“小知识”是根据各景点需要,因心灵所感而觉得应有而编辑的相关知识。“大信仰”反映的是与景点相关的文化信仰因素。“神故事”多来于民间故事,有几条则是笔者搜集整理的,前提是与景点相关。“巧测验”也属知识系统,是考虑在旅游过程中,可能相互提问。全书知识性、可读性等兼具,既适合有关的文化研究者参考,也适合普通爱好者阅读。
《泥版书:楔形文字史话》介绍泥版书的发展历史和代表文化。 楔形文字是古代西亚很多国家曾广泛使用过的一种文字类型,虽然所写的语言各有不同,但在外形上都是由一些小楔形笔画组成的符号,这是由于使用泥当纸、芦苇杆儿作笔在泥版上摁出符号的结果。这种文字在纪元以后已逐渐失传,直至近代考古学者在西亚及其邻近地区进行的发掘工作才从地下挖出无数珍贵文物,其中包括数十万件完整和残缺的泥版,正反两面都密密麻麻写满了无人认识的楔形文字。经过一些学者们艰辛而又曲折的努力,一些楔形文字终于考释成功。此前,由于史料匮乏,我们对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知之甚少,《泥版书:楔形文字史话》为我们讲述了在那里曾有过的失落了的远古的文明。
一、“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入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 ?二、入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旧,唯各书卷首冠以作者照片、手迹等。卷末附作者学术年表和题解文章,诚邀专家学者撰写而成,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 ???三、人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编者注”或“校者注”形式说明。 ???四、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
泡茶宜用紫砂壶,一壶清茶一卷书,这是很多读书人的理想生活,可您知道紫砂壶的制作要经过多少工序吗?如果您还是个鉴赏家、收藏者,您仔细观察过柄下盖内的款识,怎样才能多角度更准确地判断您手中这把紫砂旧壶的所属年代? 《宜兴紫砂五百年》从紫砂工艺和紫砂历史两个部分着手,力图将有关紫砂的来龙去脉为读者做一详尽系统的解释。
铁佛寺二十四诸天像,“和光静影”系列是以明信片形式,将山西 塑像壁画中之精品选取出来,通过 角度的摄影作品,将其 特色的、 有价值的地方呈现出来,彰显古代塑像壁画遗存之高光。高平市米山镇米西村铁佛寺的二十四诸天塑像造型奇特,色彩艳丽,表情夸张,体魄高大,细节生动,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不走 ,追求中庸和平,体现沉静安详的佛教造像之传统审美语境下,整组造像另类、突兀,非主流,可谓是神来之作。本书以高清图片,从表现塑像 好的角度选取,给读者呈现各具特色的铁佛寺二十四诸天像。
本书收入李济先生有关中国古代文明探索和研究的论著七种。 《中国文明的开始》,是李济先生应美国华盛顿大学远东及苏俄研究所主任泰勒之请,于1955年在该校所作三次学术讲演汇集;翌年,该校将这三次学术讲演汇集以英文出版,以后又曾五次再版;1970年被译成中文,由台北商务印书馆出版。在这部学术讲演集中,李济先生以安阳考古发掘的手原始资料,对中国文明的起源、发展及中华民族滋生成长的关系,作了简明而又系统的叙述和推论。 《古代中国文明》,是李济先生用英文为美国1961年版的《柯里尔百科全书》撰写的条目。1996年李济先生哲嗣李光谟从李济先生的遗稿中发现此文付印稿的副本,遂将其译成中文,并在1996年第八期《考古》上发表,以纪念李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这是李济先生以二十世纪初地质学和考古学的成果,对中国史前文明
古墓、珠宝、古户、陪葬 ,神秘的面纱背后是璀璨的古代文明,本书用零距离的方式与古人对话,拨开层层泥土,挖掘岁月尘封的往事。丰富的文物,难得一见的历史资料,的考古专家,共同讲述中国考古惊心魄的发掘历程,展示悲喜交加的历史故事,描绘远古世界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遂道,讲人“中国考古”探秘的神奇世界。
本书收辑的文章是由主持考古发掘工作的考古人撰写的发掘报告,对发掘经历进行生动描述,并对发掘过程中发现主题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意义的理解进行了阐述,引发读者对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内涵的思考。
刘桓教授现任北大资源学院文物系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古文字与古史研究,共释读甲骨文100多字,发表论文90多篇,著作有《殷契新释》(1989年)、《殷契存稿》(1992年)和《甲骨征史》(2002年)。 《甲骨集史》是刘桓教授在近二十年期间撰著的第四部甲骨研究的专题论文集。书中所收论文,大多与殷商历史重要问题相关。
《中国近现代瓷壶图典》较为全面、系统、完整地介绍了近现代民间瓷壶的历史和它的文化内涵。从中我们看到了近现代瓷壶在屈辱与抗争交织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在多难与兴邦同在的历史背景中奋起。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1座皇帝陵园,也是世界上规模大、结构奇特、内涵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这座陵园中不至今仍未挖掘的神秘地宫,还有已被发掘出的数千件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为陶制,真人大小,神态各异,上施彩绘,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因此,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被誉为20世纪考古史上伟大的发现之一。
本书讲述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重点石窟的现存状况、开凿时代、历史背景以及其中隐含的宫廷内部政治斗争。
《骉羌编钟铭文与清华简 》将对骉羌编钟铭文和清华二《系年》战国段简文这两种记述战国前期若干重要史实的出土文献材料进行层层揭剥,从文字、文献和历史层面对二者展开研究,力图从大程度上还原出它们所记述的若干历史事实。
藏经洞的发现,是近代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藏经洞文物的流散,又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大不幸,也是中国近代历史背景下的必然结果。敦煌是人一生必去的若干个地方之一,去敦煌旅游是很多人的梦想。敦煌旅游热近年逐渐升温,并将长期持续下去。但当人们真正到了敦煌,进入莫高窟之后,密集的佛教艺术信息骤然袭来,往往感到眼花缭乱,不知所措。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套让普通人走进敦煌、读懂敦煌的真正大众的通俗读本。本书是“走近敦煌丛书”之《国宝流散——藏经洞故事》,书中介绍了莫高窟藏经洞封闭的缘由和藏经洞文物重新发现的史实,讲述外国探险者盗宝的故事,概述敦煌文物的流存情况。
本书内容:到为止,据报导四十五人死亡,伤一千九百人,七千四百五十九人被捕,起火三千七百处。维持治安的有五千七百多名警察、民兵和联邦人员,再加上一千两名海军陆战队士兵。据报导,有八百五十家韩裔人的商店遭焚毁。电视画面里,韩裔人持枪上房压顶,保护自己的商店。时光倒流两百年,好像又在开发西部。美国的主要电视频道都在播放街上抢东西的现场情景,二十四个小时不间断。已经是战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