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一柱唐继尧》为《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丛书》之一。唐继尧,1883年出生于云南会泽县的一个书香家庭,15岁中秀才,后留学日本,自1909年回国后,他历经重九起义、护国运动、靖国护法……至1927年病逝,他在中国的军、政舞台上仅仅闪耀了18年,这18年中他从一个普通军官成长为云南军政要员,他的一生与云南及至中国的近现代历史紧密相连,该书以通俗、简洁的笔法和文字记述了唐继尧精彩、辉煌的一生,并由此折射出云南近现代历史的风烟。
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朱可夫一直是苏军统帅部成员,从1942年8月起到战争结束,一直担任副统帅。多次作为统帅部代表被派往前线,并曾先后担任过最重要的几个方面军的司令员。朱可夫在筹划、准备和指挥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和柏林战役等一系列决定性战役中,发挥了别人无法替代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将领,朱可夫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远大的战略目光、冷静的判断力、大胆果断的作风,在现代战争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苏联红军中最的统帅,被外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将领之一。
本书是解放军女中将聂力回忆她的父亲——聂荣臻元帅光辉一生的纪实文学作品。 作品以女儿独特的视角,叙述父亲戎马倥偬的战斗岁月,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两弹一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此外本书还展现了聂帅作为一个体贴爱人的丈夫、牵挂女儿的慈父、疼爱孙女的祖父的普通人的情感侧面,充分展示了他开国元勋、科技主帅、厚道长者的形象。 聂帅的许多故事,人们已是耳熟能详。但在本书中,我们还是能够读到许多新鲜的内容,譬如他早期在上海、香港从事地下工作的秘密岁月;与林彪的数度合作;以及建国前后担任北京市市长;担任开国大典阅兵总指挥;主持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的谈判;在决策与领导“两弹一星”中的重大贡献;与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以及他与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密切交往等等,这些鲜为人知的事情的披露,丰
孙传芳(1885—1935)是煊赫一时的北洋军阀后起之秀。在浙奉大战后,他成为与张作霖、天佩孚并驾齐驱的实力派之一,号称北洋暴发户。 孙传芒幼年时代,家境贫寒,早丧父。他的母亲带着四个儿女生活无着,四处漂泊。饱经世事艰辛的他,从小就立志:“将来要做一个人上人。”
《我的爷爷袁文才》稿共8章,约22万字。全稿以时间为线索,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袁文才传奇而不平凡的一生:从大闹竞选场,勇揭豪绅阴谋到被迫加入马刀队,从“劫富济贫”举义旗到假借“招安”之计,发展壮大革命力量,从组建农民自卫军到砸碎牢笼救革命者,从加入中国共产党到迎接毛泽东上井冈,参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后惊悉“六大”决议,秘密潜回家乡铸成大错,虽“负荆请罪”,“将功补过”,最终未逃过惨遭杀害的命运。
大将粟裕对战场有种天才般的敏锐感知,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堪称一代战神。他运兵奇巧、用势奇险、胃口奇大、胆识奇绝,达到兵家"上兵若水"的境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本书作者,军事题材作家关河五十州重磅推出战神传记,用通俗化的笔法,还原了粟裕这位杰出军事家传奇的戎马人生,对粟裕的军事指挥艺术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并揭秘了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大量真实的历史细节。极强的代入感,让你体验战场的紧张和残酷,领略战术高手对决的精彩。
《中外军事名将》讲述了智慧搏杀的名将生平,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军事画卷。《中外军事名将》中,每一场战役都记录着战将指挥艺术的高超与愚蠢。每一个场景都呈现出生存与死亡的较量。每一种智谋都蕴藏着指挥员的个性与丰采。
张学良将军是伟大的爱国将领。周恩来对其评价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本书系统描写了张学良将军的一生,既有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有鲜为人知的生活小事。书中为我们讲述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与杨虎城将军联合发动“西安事变”,有力地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独特的历史性贡献,也改写了中国现代史进程。事变和平解决后,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他奋不顾身,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从此失去自由,沦为“政治囚徒”长达半个多世纪。在他身上,完整体现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与自我牺牲精神,他是中华民族无私无畏的千古功臣。本书配有多幅珍贵图片,为我们形象地再现了这位20世纪中国风云人物的独特风采,客观地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隐秘。
一九三○年,叶霞翟与胡宗南因一张照片结下情缘;一九三七年抗战前夕,他们互定终身。随后她远赴美国游学,他奋战在抗日前线,但是二人没有忘记彼此的约定。十年之后,他们终成眷属。赴台后,相伴十二年,胡宗南在她的陪伴下,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本书由叶霞翟撰写,讲述与胡宗南相爱、相伴三十年的生活点滴,文字温婉质朴,情感真挚动人。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
本书由中国现代名人李宗仁原配夫人李秀文女士口述,李秀文侄媳妇、现年85岁的谭明女士整理。 这部回忆录,将百岁老人李秀文的传奇经历娓娓道来,披露了民国政坛、军界众多重要人物珍贵的历史资料——她和李宗仁的生活细节,李氏家族的兴衰起落,他们与诸多现代名人的交 往,以及他们亲历的现代中国许多重大事件。为读者了解那段历史,了解李宗仁和桂系的成败,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角度。 在语言风格上,本书乍看貌似平淡,细读则韵味隽永,有其独特的魅力。 这部回忆录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相继发表,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本书由蒋光鼐之子蒋庆渝撰写。作者曾奔波于海内外等地的文史馆和图书馆查阅有关史料,并寻访亲历者详尽收集资料。 本书记录了蒋光鼐追随孙中山先生,由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抗日英雄,一生爱国爱民,追求民主进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毅然走上与共产党合作建设新中国的道路,进而成为新中国纺织工业部部长。此书许多有关蒋光鼐的史料为首次发表,弥足珍贵。
《晚年叶飞》主要内容包括:属于两个国家、身含两洲血统、拥有两位母亲、灿烂的永恒、激动与歉意、迟赴金陵、祭奠忠魂、再上黄山、重访阳澄湖、京城护侨、云顶寄统、永作前驱等。
这是部统帅朱可夫的传记,让我们在传记中所看到的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的形象成为一种优良传统的开头——任何有关他的作品,都要讲述俄罗斯苏维人的劳动、勤奋和性格的力量所创造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