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咱家的房子是长腿的”、血写的《革命课本》、盼望二叔、流浪上海滩、远行苏联、英雄的坦克兵、上“劳动大学”等。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泽东的这句名言曾召唤了一大批当年的热血青年投身于推翻三座大山的伟大斗争中,经过战火的洗礼,他们中的佼佼者成为了名震中外的将军和军事家。1989年11月和1994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认定了我军33位军事家,其中有11位牺牲于建国前。本书就是以这11位军事家为对象,通过深情的笔触,描绘出“他们生如春花之绚丽,逝如秋叶之静美的一生”,展现了他们出色的军事业绩、卓越的军事智慧、惊人的战争勇气和非凡的人生品格。他们的名字是:叶挺、段德昌、黄公略、曾中生、许继慎、蔡申熙、刘志丹、方志敏、左权、彭雪枫、罗炳辉。 该书是著名党史纪实作家少华继《林彪的这一生》、《中共著名搭档大结局》之后的又一部党史军史力作。第一次集中描写“牺牲在建国前的”我党11位军事家的事迹。由于他们牺牲的早,他们的许多
目前详尽生动描述林氏三兄弟传奇人生的传记著作,史料详实,图文并茂。林家三兄弟出身同一家族,成长于同一片大院,一样是投身革命洪流,一样是功勋卓著,最后的结局和命运却迥然不同。一掊黄土掩埋不了千秋功罪,是非成败,留给后人评说。
本书精心挑选了古代71位廉吏廉洁从政的传记故事,配以40多幅生动形象的插图,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故事生动,是难得的历史题材的廉政教育读物。揭示了古代为官者的价值取向——廉洁、公正、爱国、恤民、勤政、奉献。这12个字既是人民对“父母官”的理想期盼,也是百姓对为官者廉洁从政的评判。能在帮助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树立牢固的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提供学习的教材。
刘伯承元帅是我们党老一辈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外著名的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也是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他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和邓小平同志一起,以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能,组织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不仅战功卓著,而且有突出的理论建树,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指导价值很高的军事理论。刘伯承的军事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解决军事实践问题的科学总结,反映了军事领域中的客观规律。朱德总司令评价说:“他在军事理论上造诣很深,创造很多。”陈毅元帅赞扬他“论兵新孙吴”,是当代杰出的兵法家。小平同志说他的军事理论“在国内外屈指可数”。在纪念刘伯承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研究探讨刘
潘振武将军(1908年4月26日~1988年9月22日)1926年投身大革命,成为北伐一兵。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6年曾任广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潘振武将军1959年赴前苏联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武官。1963年回国后曾任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总参外事局局长、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等职。 潘振武将军曾是党的“七大”代表,本文摘取了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部分事迹和功绩,以飨读者。 临危受命 红一军团骑兵团团长刘云彪调往红军大学学习之后,为加强这个团的领导,1936年6月军团首长决定调潘振武担任该团的团长兼政委职务。 国共联合的形势,使一些老红军、工农同志想不通。过去蒋介石是我们的敌人
一个曾经卷入大革命洪流的热血书生;一个为确立国民党统治而奋力效命的黄埔军人;一个舍身忘死抵御外侮的抗日功臣;一个为蒋介石冲锋陷阵而兵败身亡的内战先锋。张灵甫,原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师长,当年风靡全国的战争大片《南征北战》、《红日》中家喻户晓的那位风流倜傥而又骄矜顽固的反面军官,究竟拥有怎样的人生轨迹?…… 本书作者以史家客观理性的视角,通过翔实谨严的史料考证,描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张灵甫……
在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南进之际,李宗仁终于登上梦寐以求的“总统”宝座。但蒋介石人退心不退,人闲心不闲,致使“李代总统”形同傀儡。在“代总统”任上,国民政府由南京到广州,由广州到重庆,由重庆到成都,由成都到台北,他只能受制于人,无所作为。他与共产党倡和,也只是为了赢得时间,稳定局势,争取美援,策划“南北朝”,最后落得鸡飞蛋打,即使昙花之梦亦难圆。 与蒋介石斗法,他偏安一方,勾留桂林,联粤抗蒋,避走云南,最后只得远飞美国,浮萍他乡。他既不劝进,也不让位,终于身处异邦,摆脱不了被“罢免”的命运。把他的政治命运和垂死的政权捆绑在一起,包括他的新桂系集团最终都成为蒋家王朝的牺牲品。
20世纪20年代,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聚集在一起,在以“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为宗旨的黄埔军校中学习。他们秉承孙中山先生“亲爱精诚”的校训,在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以及北伐等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奋战。黄埔军校所培养的军事政治人才后来很多成为国共两党的精英和名将,黄埔军校因而被誉为“中国将帅的摇篮”。 本书作者在翔实史料的基础上,为读者细致地描述了八年抗战中黄埔师生同学浴血奋战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他们为民族生存而战的命运人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一个蒙古族年轻人不愿当亡国奴,走出了草原。 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中,他是东北大学纠察队队长,坐过国民党的监狱; 为追寻蒙古族解放的路,他奔赴延安,成为中央社会部情报员策反蒙疆政府要员;他积极投身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创建了内蒙古卓索图盟骑兵纵队,挎枪剿匪,威震敌胆; 他是新中国开国将军,亲自见证了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和发展历程;他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迫害,铮铮铁骨被人传颂。1978年他被选为继乌兰夫之后的内蒙古紫自治区第二任政府主席。 他就是孔飞,这本书就是关于他的一生。
周恩来总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一生勤恳、劳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就如邓小平同志总结的一样:“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的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十二小时,有时在十六小时以上,一生如此。” 本书辑录了回忆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的文章,共分6辑,主要作品包括:回忆在总理身边工作的日子、周总理的工作作风、崇高的人品 渊博的学问、言传身教 铭记心间、博大的胸怀 亲切的教诲、无限怀念周恩来总理、周恩来的万隆路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