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星*的《中华雄鹰(高志航)》用生动的笔触 、客观的视角记录了中华空军抗日名将高志航的一生 ,从孩提时代立志报国,到远渡重洋苦修飞行技术, *后投入到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并以身殉国。全 书史料详实,细节丰富,以英雄的人生经历为线索, 展现了当时中国青年的抗日豪情和中华民族抵御外侮 的坚定决心。
......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延伸。 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此书真实地描写了抗日名将张自忠从参军到为国捐躯的传奇经历,主要描写了张自忠将军23岁投笔从戎,直至抗日战场壮烈殉国。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兼西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爱国抗日英雄的形象
1945年5月8日午夜,德军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在柏林近郊的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代表苏联统帅部接受德国投降的是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元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授衔的苏联元帅中,朱可夫是年纪轻、声誉的一位。他作为统帅斯大林的副手,参与或直接指挥了苏德战场的几乎所有决定性战役,为赢得战争胜利建立了卓越功勋。 1896年12月2日,朱可夫出生在俄国卡卢加省斯特烈尔科夫卡村。父亲是一个穷匠,母亲曾在一家农场干零活。父母的劳累,家境的贫寒,在朱可夫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很深烙印。5岁那年,朱可夫上了小学。他的成绩很好。常常得到奖状。11岁时,因家贫无力继续供他升学,便到莫斯科跟做皮匠的舅舅当学徒。在五年艰辛的学徒期间,他从未放松过自学,后来他曾通过了市立中学的考试。当
......
......
揭秘中国军阀丛书。 旧中国东三省的命运曾一度与绿林出身的张作霖联系在一起。他本是草莽英雄,辛亥革命的因缘时会使他入主奉天,竟然一统关东。小河沿的大帅府了东三省的政治中心,张作霖成了显赫一时的人物。厉兵秣马后,他称兵关内,问鼎中原,成为北洋军阀政府的末代国家元首,权倾大半个中国,达到他一生的*。他媚日抵日,为我们留下几多悬案谜团;戎马一生,为我们留下几多轶事奇闻。传奇的一生,真实的讲述,再现军阀混战的历史……
......
贠占军著的这本《抗联铁骨(赵尚志)》以生动而翔实的笔触,展现了在抗日战争中赵尚志的英雄形象。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 之一。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战斗。他们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用歌声抵御着饥饿和寒冷,战胜了数不清的难以想象的困难,纵横数千里,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本书只是选取赵尚志将军短暂人生历程中的部分精彩内容,篇幅所限,未能尽显将军全貌,特别是将军两次被 出党的心路历程,基本没做详细描述。
......
......
贠占军著的这本《抗联铁骨(赵尚志)》以生动而翔实的笔触,展现了在抗日战争中赵尚志的英雄形象。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 之一。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战斗。他们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用歌声抵御着饥饿和寒冷,战胜了数不清的难以想象的困难,纵横数千里,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本书只是选取赵尚志将军短暂人生历程中的部分精彩内容,篇幅所限,未能尽显将军全貌,特别是将军两次被 出党的心路历程,基本没做详细描述。
雷锋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雷锋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给贫困战友的家里寄钱,用业余时间给附近学校的孩子们做辅导,用自己的钱给丢了车票的旅客买票,深夜为战友缝补衣服,经常利用节假日去做好事。他为人民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虽然这些事情很平凡,却犹如一砖一瓦,构成了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大厦,高高地耸立在人民的心中。 《雷锋画传(1940-1962)》通过细腻、写实、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图画与生动的文字,细致传神地记录了雷锋真实、感人的一生。
陈纳德原名克莱尔.李.谢诺尔特,1893年9月3日出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小农场主家庭。中学毕业后入克里佛航空学校攻读,并取得优异成绩。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陈纳德进入印第安纳州.本杰明.哈里逊堡的军官学校受训。3个月后,成为预备役中尉转入陆军通信兵航空处。 1918年秋,陈纳德到长岛米契尔机场担任第46战斗机队的副官,他利用工作之余学习飞行,克服了许多困难和阻力,终于掌握了飞行技术,并且在1920年得到飞行员职位,从而转入正式飞行,与蓝天结下了不解之缘。1923年,陈纳德调到夏威夷珍珠港担任第19驱逐机中队中队长。1930年,陈纳德被保送到佛吉尼亚州兰黎空军战术学校学习。毕业后在亚拉巴马州马克斯韦尔基地的航空兵战术学校任战斗机的战术教官。 30年代,世界空军界流行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的“轰炸至上”的空战理论,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