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是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是新诗园地的拓荒者之一。他是现代书法帖学的代表人物,一生致力于书法教育和笔法理论的传承与诠释,为书法研究、书法教育、书法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书回顾了沈尹默的一生。作者以朴实流畅的笔调叙述了沈尹默百转千回又宁静淡泊的人生历程,从侧面反映了沈尹默所处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书中大量引用现当代报刊、档案等文献资料,搜记了沈尹默亲人、友人、学生等的口述史料和回忆文字等,使我们对沈尹默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
切利尼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金匠和雕塑家,但真正让他名扬后世的是这部ji具个人主义色彩的自传 它不仅是所有自传性作品中出类拔萃的一部,而且也被认为是十六世纪zui重要的文献之一。切利尼以生动鲜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丰富多彩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他一生放浪不羁而对艺术充满卓越的激情,敢于冒险而对生活充满敏锐的观察。他交游广泛,与教皇、国王、公爵、艺术家、士兵、客栈老板等形形色色的人物相往来,受到他们的钦佩或憎恨。他的书充满令人捧腹的诙谐幽默和难以抑制的谩骂吹牛,尽管有的夸张叙述多少会令人生疑,但丝毫不减损读者的阅读乐趣。借助切利尼的书,我们不仅可以一睹文艺复兴时期的灿烂风采,也能够管窥当时的世俗风情和道德水平。
多年以前,河南禹州神垕镇,钧瓷故里,创作中满身泥浆的韩美林为周建萍画了一百七十九幅小画,那铺满整个屋子的一百七十九张小画,是她这辈子不能忘却的惊喜。为此,周建萍写下了两份一百七十九个小故事以志纪念。 《关门夫妻》分为一百七十九朵小花、一百七十九份爱两个部分,记录了韩美林与周建萍 一起到永久 的爱情、事业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周建萍说,人生需要铭记,哪怕是一丝丝感动,何况是与韩美林共度的二十年
浮世绘是日本的标志性艺术之一,成长、繁荣于江户时代。然而,现今艺术评价颇高的浮世绘当初仅是平民的娱乐,现今备受瞩目的浮世绘画家们当初只是地位低下的 画工 。华丽绚烂的浮世绘背后,是画师们拼命追赶或创造潮流、谋求销路的残酷生存竞争。本书选取菱川师宣、奥村政信、西川祐信、铃木春信、北尾重政、胜川春章、鸟居清长、喜多川歌麿、鸟文斋荣之、东洲斋写乐、歌川丰国、葛饰北斋、溪斋英泉、歌川广重、歌川国芳等15位代表性的江户时代浮世绘画师,生动地讲评了他们波澜万丈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真实地再现了画师们孜孜以求、争奇斗艳的时代图景,配有67幅浮世绘代表作,从江户时代整体的艺术史中勾勒出浮世绘之前世今生。
《张大千艺术圈》以张大千为圆心,从传主与他人的关系着眼,构成二十多个同心圆。由于以交往先后为序,因而它并非各个平面的并列,而是一个不断向前滚动着的圆柱体。从而动态地反映出张大千如何在这样一个独特的文化环境中一步步向我们走来。这种写法应当说是传记文学中的一种有益尝试。《张大千艺术圈》的每一章又都仿佛为另一位艺术家作一小传,从而使全书既是一部张大千的艺术传记,又是众多艺术家的传略小集。这些轶事生动细致,时间、地点、在场者、材料来源一一标出。令人感到作者确实是言必有据,绝非为博读者所好而一味搜奇寻轶。
《亲历中国100年 周令钊传》 ● 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之上,戴呢子八角帽的*主席巨幅画像绘制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 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穹顶 满天星 设计创意是如何诞生的?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深层寓意?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创作过程中,凝聚了多少设计大家集体的智慧? ● 第二、第三、第四套人民币设计过程的秘密:在特定历史时期,什么样的内容可以被设计到人民币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请苏联专家协助完成人民币的印制工作,以及如何将其秘密运回中国? ● 飘扬了六十多年的中国共青团团旗,国家领导人在团旗的设计原稿上都批示了哪些重要的内容? ● 百岁设计大家周令钊,穿越中国百年风雨,不忘初心、笔耕不辍,借由本书为您一一揭秘 国家形象 设计背后的故事。
还原一个真实的阿尔玛,一位艺术史上的传奇女性。她生于19世纪末的艺术家庭,博学多才,美丽优雅,成长在维也纳现代艺术的黄金时期,创作过一百首多音乐作品,还立志写歌剧,却受限于女性身份,不断在追求独立自主和俘获男性的欲望中左右摇摆。在被传统的社会价值观扼杀了音乐梦想后,她转而成为男人们背后的缪斯女神,马勒、泽姆林斯基、科柯施卡、克里姆特、格罗皮乌斯、韦费尔 囊括了音乐、美术、文学、建筑等各个领域的天才艺术家,也以激情澎湃的爱情震惊世人。 历史上长期以来诋毁阿尔玛 马勒,将她置于口诛笔伐的绯闻旋涡里,在性别歧视下的书写中抹去她的智慧与才能。本书借鉴了阿尔玛生动、感性但被忽视的日记,讲述了这位雄心勃勃、才华横溢的女性精彩的一生,为历史记录做出了重要的修正。透过阿尔玛的人生,见证19世纪末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 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 可以说,作为一个艺术家,只有少数人能和他平起平坐,而作为发明家或全才的他则几无对手。除了绘画,他在雕塑、建筑、音乐、物理、几何、解剖学、水利工程、设计等许多领域都成就斐然。同时,也没有谁像他那样身上充满了谜团和矛盾。他有旺盛的好奇心,想法层出不穷,却苦于无法把它们系统化。他凡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很多好创意也因此流产。在许多方面,他都算是异类。他是私生子、同性恋,巧舌如簧地周旋于一个又一个赞助人之间,同时,他也会广积人脉,积极争取每一个机会,大力宣传自己。他更懂得把自己的才华程度地变现。在对16世纪艺术家收入的统计中,他位列第二。不仅仅在 21世纪,就连17世纪Z UI昂贵的画中也至少有一幅是他的作品。 作为欧洲久负盛名
作者马丁·贝利一直在研究凡·高,这是他写的凡·高三部曲中的其中一本。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凡·高生活中的人与地是怎样同他的作品产生交集的。通过描绘凡·高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如阿姆斯特丹、伦敦、巴黎和普罗
《恰逢其时》是周建萍女士从妻子和朋友的角度叙述与韩美林的情感经历和奋斗历程,除了践行 好的婚姻是彼此成就 外,还用事实印证了 好的婚姻成就的何止是彼此 。十四篇纪实体长篇文章,阐述了周建萍及其团队用洪荒之力捍卫和发展韩美林艺术的心路历程;记录了她和韩美林的 五个孩子 四座韩美林艺术馆和儿子韩天予的诞生与成长;回顾了韩美林八十岁开启全球巡展中的一系列高光时刻。以此向他们二十年婚姻致敬。 如果说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周建萍想在这部书里表达的是 恰逢其时。
长篇人物传记《陈天然传》讲述了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家、版画家、诗人陈天然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这部传记文学作品从青年时期的陈天然因生活所迫离开家乡远赴开封谋生写起,以翔实的资料、宏观的视野、质朴的文笔,多角度地叙述了陈天然自20世纪3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波澜壮阔而又敦厚朴实的人生历程,艺术地再现了陈天然如何在92年的生命历程中,饱经沧桑仍固守其对书画艺术的高贵追求的人生故事。书中呈现了陈天然的书法、绘画作品24幅,包括最知名的木刻版画《牛群》《套耙》和《山地冬播》,读者能感受到杰出作品的艺术魅力。
由王娅蕾主编的《重组的碎片——张小涛艺术档案》一书,为吕澎主编《当代中国艺术家档案丛书》之一。该书约40万字,图片130余幅,全书分五卷,分别为艺术家简历、艺术评论、对话与访谈、展览与研讨会文字、论文与手记。该书汇集了国内外批评家及策展人对张小涛及其作品的评论,张小涛创作自述、对话访谈等各类文章,以大量的图片作为说明辅助,完成对张小涛个人创作生涯的文献梳理。该书不仅是对艺术家个人艺术生涯的客观还原,亦为其他关注艺术家的研究人员、学者,以及艺术爱好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常惺惺斋日记(外四种)》为《岭南文化大典》中的一种。谢兰生(1760—1831)字佩士,号澧浦,又号里甫,广东南海人。清嘉庆七年进士,连续主持广州粤秀、越华、端溪书院讲席,后任羊城书院山长。曾受两广总督阮元延聘,重修《广东通志》任总纂。着有《常惺惺斋文集》4卷、《诗集》4卷、《北游纪略》2卷、《书画题跋》2卷、《游罗浮日记》1卷等。《常惺惺斋日记》为谢氏的日记,记录了谢兰生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日常生活及与当时一大批名人交往的历史。这些记录,对于我们了解十三行商人以书画为渠道与官府、士绅交往的情况,了解嘉道间广州城市生活的每一天等有极大的帮助。
具备文人气息的当代艺术家叶永青在文献与谈话方面的资料非常丰富,曾单独出版个人手稿、撰文集。此次借助丛书出版的机会,我们将各位艺术评论家、作家和媒体从1990年以来对其进行研究、评论、采访的文字精选出39篇集合出版,按照成文的先后顺序排列,以提供原始直观的时间线索,希望为其后的艺术家个案研究提供足够详实的历史资料。
【《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是在国家层面发布的重要研究报告,将不断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进程,积极引导我国国方力量逐步介入中国艺术品市场。入选《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是一项崇高的荣誉。《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的出版是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预示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研究正在进入评价、关注经典与示范的重要阶段。】
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上,画家张晓刚毋庸置疑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热爱艺术的人们早就将他的作品视为艺术的珍品并予以收藏。张晓刚生长在文革年代,其昔日的生活状态和艺术追求,与所处时代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等等息息相关。本书不仅展示了张晓刚这位著名艺术家伴随中国现当代社会成长的艺术历程及其不同凡响的艺术成就(至1996年),还阐述了他思想(作品)的形成发展过程,艺术精神领域发生的变化,以及他受所处时代的影响,使一般的非专业读者也能领会其作品背后思想及灵感的火花。全书史料翔实,语颇隽永,文采流溢,是一部当代杰出艺术家的真实、生动、感人的传记,特别是在那种物资贫乏*困难的情况下,艺术家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炙热地爱着艺术。
《动画大师王树忱、阿达与詹同》从个人生平、动画分类、漫画创作以及中国动画史上的贡献诸方面对三位动画大师进行了研究,涉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主题、叙事、角色、视听语言、文化特征以及漫画风格等不同侧面的研究,并阐释了三人在中国动画史上的地位。
《孤独的绝唱——八大山人传》是当代文坛一本书写八大山人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现存不多的关于八大山人的史料记载中,用自己的文学想象和大量相关历史资料,为读者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八大山人形象,并结合八大山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生经历对其画作、诗词、书法进行了艺术的鉴赏。该书语言文字具有比较高的文学水平,在传记文学作品中有自己独特的文学品位。
这本书所呈现出的是著名画家达 芬奇的传奇一生。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列奥纳多 达 芬奇,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称得上不朽之作。他的学识渊博到常人无法想象,不仅是杰出的画家、雕塑家,同时也是建筑师、生物学家 美貌、风度、才华,这个人应有尽有;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别人皆望尘莫及;任何困难复杂的事,对他来说都轻而易举。他拥有国王般宽宏的精神和勇气。他的才能是如此得天独厚,以至于他不似来自人间,而更像是被上帝亲吻过的天之骄子。 这本书要讲述的,就是这个天之骄子一生奇妙而伟大的冒险。
清代乾隆年间,“独领明月清辉”、人文荟萃的扬州,画坛中八个画家横空出世,一扫画苑中的陈腐气息、匠人气息,作品张扬个性,无论是画山水、人物,还是花卉、虫鱼,均与前人迥异,让世人惊骇,惊叹出了“扬州八怪”;而“八怪之首”,就是郑燮,字板桥者。此人不仅在三百年前,以他特立独行、别具一格的字画、诗词——尤为道情十首,名重当世,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以他的画竹,及含义无穷的“难得糊涂”的四个大字,几乎家喻户晓。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很罕见的。本书描绘了郑板桥的精彩人生和他创造的辉煌艺术。
《常惺惺斋日记(外四种)》为《岭南文化大典》中的一种。谢兰生(1760—1831)字佩士,号澧浦,又号里甫,广东南海人。清嘉庆七年进士,连续主持广州粤秀、越华、端溪书院讲席,后任羊城书院山长。曾受两广总督阮元延聘,重修《广东通志》任总纂。着有《常惺惺斋文集》4卷、《诗集》4卷、《北游纪略》2卷、《书画题跋》2卷、《游罗浮日记》1卷等。《常惺惺斋日记》为谢氏的日记,记录了谢兰生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日常生活及与当时一大批名人交往的历史。这些记录,对于我们了解十三行商人以书画为渠道与官府、士绅交往的情况,了解嘉道间广州城市生活的每一天等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