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勤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地质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矿床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找矿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杰出成就。1947年在湖南瑶岗仙发现夕卡岩型白钨矿床;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现安徽凤凰山铜矿,马山硫铁矿以及南京岔路口硫铁矿;1954年在攀枝花铁矿调查,确定了矿床特征成因及其规模;1957年在南发现加里东期花岗岩,揭开了华南花岗岩及成矿关系研究的序幕,该项研究于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自1973年起开展华南断裂呦陷带内某些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铁铜矿床的研究,研究成果于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他本人获得199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在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执教半个多世纪,培养了大批优秀地址人才,为我国地质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徐克勤传》通过 口述历史 的形
在冰河时代末期,一小群狩猎-采集者穿越西伯利亚来到阿拉斯加,他们中的很多人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有一个群体,即早期古印第安人出现在了考古记录中。依据放射性碳素测年,他们生活在大约11500年前,并迅速扩展到整个北美洲,在中美洲也许还有南美洲留下了散落的碎石片组。 《重返冰河时代》探索了北美东北部早期古印第安人面临的挑战。作者、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荣休 馆长彼得?L. 斯托克生动而详细地记录了自己参与考古工作、博物馆布展等工作的细节。这是一本具有启发性的自传性质的书,记录了作者的迷人发现,也带领读者了解了考古学的具体实践及其面临的挑战。跟随作者入职博物馆、发掘遗址、参与纪录片拍摄,见证考古学家的烦恼与成长,了解史前考古知识,走进真正的考古生活。
在冰河时代末期,一小群狩猎-采集者穿越西伯利亚来到阿拉斯加,他们中的很多人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有一个群体,即早期古印第安人出现在了考古记录中。依据放射性碳素测年,他们生活在大约11500年前,并迅速扩展到整个北美洲,在中美洲也许还有南美洲留下了散落的碎石片组。 《重返冰河时代》探索了北美东北部早期古印第安人面临的挑战。作者、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荣休 馆长彼得?L. 斯托克生动而详细地记录了自己参与考古工作、博物馆布展等工作的细节。这是一本具有启发性的自传性质的书,记录了作者的迷人发现,也带领读者了解了考古学的具体实践及其面临的挑战。跟随作者入职博物馆、发掘遗址、参与纪录片拍摄,见证考古学家的烦恼与成长,了解史前考古知识,走进真正的考古生活。
在冰河时代末期,一小群狩猎-采集者穿越西伯利亚来到阿拉斯加,他们中的很多人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有一个群体,即早期古印第安人出现在了考古记录中。依据放射性碳素测年,他们生活在大约11500年前,并迅速扩展到整个北美洲,在中美洲也许还有南美洲留下了散落的碎石片组。 《重返冰河时代》探索了北美东北部早期古印第安人面临的挑战。作者、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荣休 馆长彼得?L. 斯托克生动而详细地记录了自己参与考古工作、博物馆布展等工作的细节。这是一本具有启发性的自传性质的书,记录了作者的迷人发现,也带领读者了解了考古学的具体实践及其面临的挑战。跟随作者入职博物馆、发掘遗址、参与纪录片拍摄,见证考古学家的烦恼与成长,了解史前考古知识,走进真正的考古生活。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的学术传记,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刘宝珺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 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独有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