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之前,爱迪生的女儿马德琳曾经抱怨: 我至今没有看到一部令人满意的完整刻画父亲的传记。人们总是过分强调他做过什么事, 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本书由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传记作家埃德蒙 莫里斯基于托马斯 爱迪生国家历史公园中保存的约500万页原始文件,历经长达7年的阅读研究创作而成。他还得到爱迪生被托管的家庭文件访问特权,包括爱迪生曾外孙所藏的家族档案,甚至还有多年来被尘封的爱迪生给第二位妻子的情书。这本书首次详细讲述了爱迪生84年的人生和成就,首次摒弃了认为爱迪生和尼古拉 特斯拉之间存在敌意的阴谋论,并提出了他们互相欣赏的依据。全书既描绘出爱迪生的经典形象,也展现了他较少为人所知的其他面孔。他不仅是专注、勤奋的天才发明家,也是宠爱妻子的丈夫、严厉的父亲、无情的
《钱三强往来书信集注》收录与钱三强有关信件近300封,绝大多数为首次出版,信函往来对象包括小居里夫妇、鲍威尔、李约瑟、梅贻琦、郭沫若、胡适、林家翘、杨振宁、李政道等诸多科学、文化界名人,不少信函见证了中国科技的发展,颇具史料价值。 钱三强(1913-1992)原名钱秉穹,生于浙江绍兴,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是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一生阅历丰富,交往甚广,亲历过许多科学、政治、社会的重要事件,有的还身处一些关键性的历史节点。 钱三强祖父钱振常为清同治进士,曾在绍兴龙山书院教导蔡元培,父亲钱玄同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和健将。 本书编者葛能全曾长期担任钱三强的秘书,业余进行科技史和科技人物研究,与老一辈科学家多有交往,彼
朱伯芳院士是水工结构和固体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生从事水电设计、建设、科研工作,参与设计了我国*批三座混凝土坝--佛子岭、梅山、响洪甸拱坝,为我国掌握现代高坝设计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有重要创新。朱院士在世界上创立了四个新学科:混凝土坝温度应力理论体系,拱坝优化,混凝土坝仿真分析,混凝土坝数值监控,都已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根据国家发表的统计资料,朱院士是中国水利水电方面科技成果*多的一位专家。他在我国水电界有着重要影响。本书为朱院士的传记,通过走访和调研,收集了大量资料,用平实的手法和笔触,总结朱院士的一生。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是根据国务院批复,中国科协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集中展现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科学家的学术脉络和人生经历的人物传记丛书,有助于进一步梳理和丰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厘清我国科技界学术传承脉络和学术传统,总结探索我国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为更好地制定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参考依据。本书为"采集工程丛书"中的一部。 胡思得为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亲历了从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到最后一次核试验的全程,领导了核武器科研集体在禁核试后的转型,是国内核军备控制科学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本书紧密围绕胡思得院士个人成长与学术成
无
1903年的一个冬日,在北卡罗来纳州偏远的外滩群岛上,来自俄亥俄州的名不见经传的兄弟俩,威尔伯 莱特和奥维尔 莱特改变了历史。随着*架比空气重的动力飞行器试飞成功,飞行的时代由此开始了。 当兄弟俩一起工作的时候,似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问题。哥哥威尔伯毫无疑问是个天才,而弟弟奥维尔在机械方面的创造天赋更是世间少有。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完成 使命 ,不管是失败,还是嘲笑,甚至是他们每次驾驶自己的飞行器起飞时,都很有可能就此丧命的残酷现实。 在这本扣人心弦的书中,历史学者戴维 麦卡洛利用莱特家族大量的文献材料,包括个人日记、笔记本和1 000多封私人书信,从人性的角度讲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追梦故事,并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科技不断发展的日新月异的时代。
李敏华院士世杰的固体力学家,我国塑性力学的开拓者。1945年和1948年分别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和博士学位;1949~1951年在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路易斯飞行推进实验室任研究科学家1952~1954年在美国布鲁克林理工学院任研究教援1954年回到祖国;195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1956年转入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力求研究所。她毕生从事塑性力学和应力分析研究,为中国塑性力学和扭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针对航空事业需求转入疲劳研究后,李敏华得出了应变协调在低周疲劳中起主要作用、超载可增加疲劳寿命以及超载滑移带发展有阻碍作用的结论。
胡其伟著的《环境变迁与水利纠纷(以民国以来沂沭泗流域为例)》讨论的是沂沐泗流域民国以来环境变迁及水利纠纷问题。将水利纠纷置于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予以考察,对诸如人口增加、土地超荷、民众心理等与水利纠纷的相关性进行具体剖析,从而展示纠纷发生、发展、激化直至解决的过程,尤其是水利纠纷与行政区划调整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书对研究其他地区的水利纠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作为水利史、环境史、社会史学者的研究参考资料。
《计量技术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编写符合JJF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ISO/IEC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及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相关管理规定,不仅从原理上对计量技术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还讲述了如何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的质量、业务、财务、客户关系管理。 《计量技术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是计量行业各类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人员,计量、质量、特种设备等技术机构及相关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书,也是各类认证、认可、许可审核员以及高等院校管理信息专业师生的参考书。对提高全国计量技术机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和业务收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代化蛋鸡养殖及疫病防控技术》共九章,重点从现代化蛋鸡生产的场地选择与布局、养殖设备、蛋鸡品种及繁育、人工孵化、营养需要、饲养管理、疫病综合防控、经营管理及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书中配备了大量的插图,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使读者能更加直观地了解掌握相关内容。
本书以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为背景,以国际著名焊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关桥的人生经历、科研发明为主线,记录了,关桥院士从一名莘莘学子成长为一名工程师、科学家的事迹,凸显了关桥院士个人命运与时代的紧密联系,讴歌了关桥院士将自己的光和热融入到祖国的建设之中,为中国航空工业特种焊接技术走向世界付出全部精力的奉献精神。 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关桥院士严谨、执着的人物形象。用写实与写意的手法,对关桥院士航空报国的伟大情怀做了真实、生动的文学表达。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和关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人们来说,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这是一本全方位讲解自行车维修保养知识、让自行车保持上佳状态不可或缺的自行车全书。本书从自行车的装备、设置、基本工具及维修、刹车、传动、车轮、减震器、中轴和车头碗组、零件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自行车维修保养知识,用700多幅图片按步骤细致讲解维修保养全过程。无论你是刚刚接触自行车运动的新人,还是具有一定经验的骑行爱好者,只要想获得一些不同种类自行车的维护建议,本书都能实现你的目标并使你更加享受自行车骑行运动。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 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华人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信息科学与技术卷》收录了140多位信息科学与技术专家,《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 信息科学与技术卷 分册》着力记述他们在各自领域的研究路径和学术生涯。《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 信息科学与技术卷 分册》以突出学术成就为重点,力求对学界同行的学术探索有所镜鉴,对青年学生的学术成长有所启迪。 本卷分册按传主生年排序,共收录了49 位专家。
本书通过生动的文字、感人的图片,真实记述了钟扬从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成长为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的科学人生,再现了他为科学和教育事业献身的感人事迹,弘扬了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首次全文披露了突发脑溢血的钟扬于 2015 年5月6日,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ICU 病房致中共中央和习近平主席的信,为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钟扬教授的先进事迹,为即将在全党开展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林宗虎自传》林宗虎院士,是我国有突出成就的热能工程专家,在热能、核电、石化等工程的重要理论,气液两相流与传热学科领域取得多方面开创性成果,解决了多项国际难题,为推动我国热能工程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书中,林宗虎院士用朴素的语言,真实生动地回顾了他成长、求学、立业一路走来的科研工作经历,分享了他不断取得科研创新成果的心路历程。阅读本书,对从事和关注我国热能工程的科研技术人员具有深刻的借鉴与启迪意义。
王永志是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200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00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2010年获小行星命名。 本书写作特色鲜明,涉及内容丰富。既是一本科学家的传记,又是一本科普作品。书中以大量手航天史料和航天科技知识为铺垫,在突出反映王永志科学精神、创新思路、人生哲理和高尚情操的同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壮观历程,是我国航天科技从“两弹一星”起步到载人航天步入世界航天大国的缩影与写照。 本书对于关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航天从业者以及广大军事爱好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当代杰出工程师》*辑,收集整理了70位第三届杰出工程师奖获得者的成长经历以及为我国工程科技进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他们的成长历程坎坷曲折,他们的奋斗故事感人肺腑,他们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他们的事迹也会为广大青少年树立学习的榜样,为莘莘学子补充励志的正能量,为历史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给工程师立传,为新时代讴歌。在这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的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更加需要 责任、创新、协同 的中国工程师精神,更加需要 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勇于牺牲、勇于奉献 的正能量。《当代杰出工程师》一书的编辑出版,必将对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实践、讲求实效的良好氛围,对关注生产建设者在国家发展中的奉献精神和突出业绩,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书将曾在“钢铁摇篮”这片沃土之上学习或者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不平凡的人生轨迹付梓成书。重点梳理了每位院士的生平事迹、学术生涯和人生感悟。40篇传略文章讲述了一代又一代北科人爱国奉献、求实鼎新的奋斗历程,描绘了北科大献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缩影,汇集了北科人追求卓越的真实写照。
全书共分七章,靠前章对稀土玻璃的基本状况及发展历史作了全面的讲述。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论述了玻璃基础知识、无色光学玻璃制备、有色玻璃应用、靠前外研究动态及产业发展趋势等。本书内容全面,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论述了稀土玻璃,尤其是稀土光学玻璃的理论知识,详细介绍了稀土玻璃领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全面反映了该领域靠前外研究的近期新成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书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华人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全书按学科分别结集卷册,并于卷首简要回顾学科发展简史,卷末另附学科发展大事记。这与传文两相映照,从而反映出中国各学术专业领域的百年发展脉络。书中着力勾画出这些知名专家学者研究路径的变迁和学术生涯的沉浮,力求对学界同行的学术探索有所镜鉴,对青年学生的学术成长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