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的*后20年》1996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很快在全国读书界引发了 陈寅恪热 ,并带出许多话题:关于传统文化、关于人文精神、关于学人风骨 还有陈寅恪可歌可泣的传奇人生。此书遂成为90年代三联的 标志性读物 之一。 《陈寅恪的*后20年(修订本)》这本书的一个好处在于作者翻阅了很多档案,找到了原始文件,根据大量珍贵的档案、访谈和文献等*手资料,在书里澄清了很多历史疑问。第二个好处在于,作者抱着 了解之同情 的态度写作,从20世纪中国文化的传承角度来理解陈寅恪,写出一部以揭示传主生存状态、探索其内心世界为主题的个性鲜明的学人传记。书中一大批与传主有交往的各色知识分子之命运也有明晰的描写。 此次再版,作者对全书做了全面修订,在订正讹误之外,特别针对近年发现的新资料、新研究,做了几十处的增补删改,也增加了作
本书为杨振宁传记,主要从四个阶段书写杨振宁的百岁人生:从儿童时期到青少年在清华大学度过;后来到西南联大学习;继而赴美学习,与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后回到清华大学反哺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如他青年时期一位好友所形容的,杨振宁是一位显得最正常不过的天才。数理人文、人际交往、家庭关系、命运选择,杨振宁都显示出一种得心应手的平衡感。而他在物理学上的创造性,使他又成为国际上深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
暂无内容简介。。。。。。
鲍鹏山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孔子传》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其宗旨,是为非专业人士,即普通读者,提供一部精当、博约、生动活泼、有价值的孔子传,叙述其一生行迹、事迹、心迹的同时,阐发作为思想家孔子的现代价值与当下意义。 本书32开精装本,设计独特。并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授权,连载明代名臣张楷手绘原本《孔子圣迹图》17幅。这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描绘孔子生平故事的连环画长卷。 本书附赠张楷手绘原本内容藏书票一枚。该藏书票一套全五枚。
本书从一个普通儿子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贡献给了国家和社会的大师的家庭生活,表现了他纷乱复杂的家庭情结——从一个农村家庭来到一个城市家庭,他与城市这个家庭格格不入;农村的那个家,距离也越来越远了。 在作者的笔下,季羡林骨子里就是一个具有悲剧情怀与叛逆思想的人,他感情丰富、文思泉涌、善于学习,天生具有文人气质,对女人、爱情、家庭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然而根植于心底的责任感让他选择了一条委曲求全、与家庭妥协的道路,他的这种态度一直保持到他人生的最后。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是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民主战士。他毕生致力于中国人民大众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历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理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汤国梨(1883—1980),字志莹,号影观、苕上老人,出身浙江桐乡乌镇平民之家。汤国梨九岁失怙,在乡帮助寡母操持家务,好学的她利用两年私塾基础、一本康熙字典,研读《白香词谱》和《诗韵大全》,习诗填词。她一生不懈学问,终成近代中国一代知名诗人词家。 汤国梨是桐乡小镇走出去的才女,是大学者章太炎最贤惠的妻子与最坚定的战友,是鲁迅、钱玄同等章门弟子最敬重的师娘,是最坚定的抗日主义者、最热情的新中国成立欢呼者、最衷心拥护统一的爱国者,其睿智与坚韧,予人启迪与鼓励,是一个令人敬佩的近代中国新女性。
《孔子》以孔纥与颜征在的意外相遇为始,直到野合生子,仲尼成婚,出仕做官,周游列国,后死于外国。作者并没有把孔子当成一个圣人来描写,书中的孔子是一位充满着智慧的、思维超越普通人的男人。他是礼、孝的代表,却在三年母丧未满时迎娶妻子;他也思淫欲,在梦中出现了衣衫单薄的女子。经过生活的磨练后,他的行为更严谨,思想趋于成熟,赢得了世人的尊崇。
胡光利编著的《季羡林大传(Ⅱ北大治学生涯)》是浩浩百余万言的巨著。读者会被《季羡林大传(Ⅱ北大治学生涯)》中恢弘建构、精彩叙述、传神勾描、深情抒怀所打动,所吸引,随着他们展开的人生长卷,一位堪称一代精神楷模的中国学术泰斗的鲜活形象在读者的眼前逐渐丰满、高大起来,令人景仰,感佩,亲近,思味。
《陈寅恪的最后20年》1996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很快在全国读书界引发了“陈寅恪热”,并带出许多话题:关于传统文化、关于人文精神、关于学人风骨……还有陈寅恪可歌可泣的传奇人生。此书遂成为90年代三联的“标志性读物”之一。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这本书的一个好处在于作者翻阅了很多档案,找到了原始文件,根据大量珍贵的档案、访谈和文献等第一手资料,在书里澄清了很多历史疑问。第二个好处在于,作者抱着“了解之同情”的态度写作,从20世纪中国文化的传承角度来理解陈寅恪,写出一部以揭示传主生存状态、探索其内心世界为主题的个性鲜明的学人传记。书中一大批与传主有交往的各色知识分子之命运也有明晰的描写。 十六七年过去,此次再版,作者对全书做了全面修订,在订正讹误之外,特别针对近年发现
《钱基博评传/湖北国学大师评传丛书》是力图对钱基博先生进行客观评介的一本著作。钱基博,生于1887年,字子泉,别号潜庐,中国江苏无锡人,古文学家、教育家。早年参加革命。1913年任无锡县立小学文史地教员。1918年任无锡县立图书馆馆长。1920年后任吴江丽则女子中学国文教员、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现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国文与经学教员及教务长。1923年后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国文教授、北京清华大学国文教授、南京中央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务主任、光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及文学院院长等职。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历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主任、南岳抗日干部训练班教员。1946年抗战胜利后,任武汉华中大学教授。1957年11月30日去世,终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