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日本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史杰鹏为所开《史记》 撰写的讲稿的结集。分为“刺客”“游侠”“战争”“谋略”“女性”等专题。多从文字、音韵、训诂的角度切入,对先秦、秦汉的社会情状、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等方面进行剖析。把《史记》这部史学名著放在它所产生的历史情境中加以观照。对一些历史爱好者感兴趣而存在争议的话题,如“李广和卫青、霍去病孰强孰弱”“羹颉侯的封号是否含有贬义”等,进行专门的辨析,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语言生动,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刘俊伟编著的这本《王鏊年谱!》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王鏊的年谱。王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世称震泽先生,苏州府吴县人。在科举上,王鏊是乡试解元、会试会元与殿试探花。在政治上,王鏊从成化十一年初授翰林院编修始,至正德四年致仕回乡止,在朝为官长达三十多年,历侍宪宗、孝宗、武宗三朝,在他仕途的后三年还曾入阁。因此其年谱对于了解明代中期的政治状况,特别是科举制度的发展、官僚制度的运作、文官与宦官之间的相互制衡、文官集团内部的相互斗争等大有裨益。其中关于刘瑾的突然掌权、武宗的微服出巡以及王鏊与李东阳的交恶,年谱记载尤详。在文学上,王鏊在当时地位举足轻重。他的制义“更百世而莫出者”,影响了明清两代,直接促成了八股文的形成;他在朝及归乡期间,与吴地的文人组织了许多团体,
沈晖编*的《苏雪林年谱长编》,自苏雪林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农历二月二十四日出生至1999年4月21日病逝,以编年体事录注的方式,逐年逐月逐日撮其重要事迹,忠实记录苏雪林的人生之旅。 笔者在撰写苏雪林年谱之前,曾花费较长时间,查阅她一生活动轨迹的**手资料,通读了她所有已出版的*作,并搜集了相当多的书信(800余函)及大量佚文,对年谱中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接触到的有关知名人物、教学与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学术上的重大发现,都一一查找当时背景资料,核定史实,细致梳理,以注解的方式,简要做出交代,目的是凸显这位几乎要跨越三个世纪的知名作家、**教授、*名学者丰富而传奇的一生。
序言 陈思和 记得三十年以前,我刚入复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章培恒先生出版了他的部著作《洪昇年谱》,受到学界高度好评。直至今天,我在百度上搜索书名,还会跳出这样的评价:“该书不仅首次全面细致地胪列了谱主的家世背景、个人遭际、思想著述、亲友关系等,还就洪氏‘家难’、洪昇对清廷的态度以及演《长生殿》之祸等诸多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将洪昇生平及其剧作研究推进了一大步。”编制年谱,功在三个方面:一是详细考订谱主家世背景、个人遭际、思想著述、亲友关系等史料;二是对于谱主经历的历史事件的深入探究;三是对其人其书的整体研究的推进。那时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年谱编撰是花时间吃功夫,同时也是*有学术价值的一种治学方法。研究者在学术上的真知灼见被不动声色地编织在资料的选择和铺陈中
本书稿详细梳理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从出生至今的文学创作经历和相关文学活动,描述铁凝的创作发展轨迹,并对其重要的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尤其关注一些重要作品在其创作历程中的转型意义。
《王逊年谱》是中国著名美术史家、美术理论家、中国现代美术史教育奠基人王逊的一部传记。王逊历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任《美术》、《美术研究》编委。1957年他主持创建了中国**个美术史系,为使美术史在中国发展成为独立学科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参加了国徽设计、景泰蓝改造、建国瓷设计、故宫书画鉴定、敦煌艺术遗产整理等工作,所著《中国美术史》是研究中国艺术传统的经典论著。本书作者为其侄儿,在搜集原始文献和访谈基础上完成,保留了大量一手资料,对研究王逊生平和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历程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張栻(1133~1180年),字敬夫,一字?J夫,號南軒,?W者?Q南軒先生。卒後三十?N年,追諡曰宣,後世因?Q張宣公。南宋?h州?d竹(今屬四川)人。爲南宋思想家,湖湘?W派集大成者,其事功政績炳於史册,世有公?o之望;道德文章照於汗青,人?Q百世之師。在宋代?v?W名臣中,他?c朱熹、吕祖?t?P?S?o密,世以朱、張、吕三子?K?Q,號爲“東南三?t”。但朱、吕各有年?V,張氏獨付?I如。直至清道光年?g寧?l王?_?k輯刊《南軒公年?V》,其後,民國永康胡宗楙《張宣公年?V》、日本高?x常信教授《張南軒年?V》先後問世。《BR》 今輯校成書,并輯?h有?P張栻的畫傳、傳記、祭文、著作提要序跋、?o念性書院?Y料,編爲附?h,以《張栻年?V》爲名刊布,以爲研究之助。
年谱之撰,首要资料是墓志、碑传与行状。本谱编写中,广泛搜集与黄易有关的碑传文献资料,进而搜集黄易相关著述。研究之初,能够见到与黄易及其家世有关的资料并不多,其著述文献更是散乱繁杂,很多资料在此之前很少被人关注甚至是首次面世。比如,潘庭筠《山东兖州府运河同知钱塘黄易墓志铭》、梁瑛《皇清处士私谥端孝先生先夫人楷瘿黄公行述》、钱大昕《赠奉政大夫黄松石先生墓志铭》、王宗敬《黄小松》、翁方纲《黄秋盦传》等,都是直接有关黄氏家世行年的原始资料。本谱即对上述资料系统梳理,以考证黄易行年活动的主线骨架,同时广泛运用清代方志文献资料和清代学人的诗文集、笔记,将黄易的著作、日记、印章边跋,以及金石题跋等资料,作为本系年的引用资料和文献证据。此外,搜集和关注黄易传世的书画作品,以及其与友人往来的信
周有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是我国语言规划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语言文字学理论对我们实施国家语言规划,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他具有渊博的学识和完美的人格品质。《周有光年谱》以一百多年前周老的出生地常州青果巷为起点,采取逐年记载的方式编年记事,以周老106年的年岁为纵轴,将其一百多年的人生经历、社会活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事件及其对周老众多的作品进行纪年记载,谱录着周老看似平凡的人生轨迹。
耿著《胡适年谱》是阅读、研究胡适不可错过的一本基本资料图书。本书作者大量参考了胡适本人的著述和已刊未刊日记、信电、手稿、1949年以前的一些主要报刊和台湾出版的部分书刊,以及胡适同时代人的著述、回忆等,对原始材料进行了审慎的考订和精心的剪裁,凡是能够反映胡适参加的社会活动(包括政治活动),胡适对重大社会问题的态度、见解的材料,凡是关于胡适重要的学术活动、著作,胡适与其他学者互相讨论切磋的材料,均尽量采用。这本30余万字的年谱,对胡适思想的形成、活动的主要线索、个人与家庭、与朋友、与社会的关系和他的影响,以及别人对他的评论,都有比较全面的反映和相当连贯的记述,再现了一个政治上有主张,思想上有信仰,感情上有悲欢,内心中有矛盾的一个比较丰满的真实的历史人物。
杨尚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献身革命70余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军队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纪念杨尚昆诞辰100周年,根据中央统一安排,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负责编写了《杨尚昆年谱(一九。七——一九九八)》上卷。 关于本年谱的编写体例,特做以下说明: 一、杨尚昆是本年谱谱主。按惯例,记述谱主活动,一般省略主语。如叙事中涉及谱主,则写出姓名。 二、本年谱按年月日顺序记事,少数条目由于叙事需要采用纪事本末写法。一条中包括不同月日多次活动的,在开头处写明次活动的时间,其余各次活动的时间在行文中出现。 三、条目编写时,力求考订清楚具体日期。遇到日
本书收入胡适两本清代学术史研究的名作,从史事重建与学术脉络梳理的角度对戴震与章学诚这两位清代学术史与思想史上的巨匠进行了勾勒,在近代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的特出之处,除了将相关历史事实进行了细致梳理之外,还将戴震的学术贡献与学术影响做了很好的概括,使得人们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清代学术。
本书稿是日本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史杰鹏为所开《史记》 撰写的讲稿的结集。分为“刺客”“游侠”“战争”“谋略”“女性”等专题。多从文字、音韵、训诂的角度切入,对先秦、秦汉的社会情状、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等方面进行剖析。把《史记》这部史学名著放在它所产生的历史情境中加以观照。对一些历史爱好者感兴趣而存在争议的话题,如“李广和卫青、霍去病孰强孰弱”“羹颉侯的封号是否含有贬义”等,进行专门的辨析,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语言生动,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一、本书分为正文及附录两部分。 二、本书正文均用纲目体,引用资料、注释,皆用小号字置于标题之后。引文比注释低一格。 三、《年谱》中引用文字中异体字、简称等一仍其旧,不作修改。 四、正文中《至德周绍良先世世系表》是根据《憝慎公周馥支下世系表》节录而成,只限于周绍良先生有关的部分。 五、附录中无法辨识的文字以口代替。 六、附录一、附录二,系作者根据当时故宫博物院清点目录整理。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朝代不明确者置于*后。 七、周绍良先生分批捐赠及转让之拓片,现分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因捐献(或转让》时间不同、接收单位不同,分成三部分置于附录中,按照朝代、年号、年代顺序排列。其中附绿三、附录四由冀亚平先生整理。附录五由谭瀚冰女士整理。 八、正文中涉及的有关人物、著作、事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与王夫之、黄宗羲齐名的伟大的爱国学者,他在经学、史学、哲学、地理学、文学等学术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屈指可数的“通儒”之一。他不仅学问大,而且人格高,其屈原式的民族气节,尤为后人所景仰。梁启超曾五体投地地称其“不仅是经师,而且是人师”。顾炎武的学问与其人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使之在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和特殊的地位。 然而,顾炎武名气虽大,迄今为止人们对他的研究,特别是对其思想的研究,却远未深入。与学术界对于王(夫之)、黄(宗羲)二人的研究盛况相比,他是太遭受冷落了。综观本世纪以来有关顾氏的研究情况,人们主要是把他当作一个政治活动家来加以研究的,尤其是建国以来,这种研究更是带有宣传的性质,与之相应,有关研究论著
????序言 ????陈思和 ????记得三十年以前,我刚入复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章培恒先生出版了他的*部著作《洪?N年谱》,受到学界高度好评。直至今天,我在百度上搜索书名,还会跳出这样的评价:“该书不仅首次全面细致地胪列了谱主的家世背景、个人遭际、思想著述、亲友关系等,还就洪氏‘家难’、洪?N对清廷的态度以及演《长生殿》之祸等诸多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将洪?N生平及其剧作研究推进了一大步。”编制年谱,功在三个方面:一是详细考订谱主家世背景、个人遭际、思想著述、亲友关系等史料;二是对于谱主经历的历史事件的深入探究;三是对其人其书的整体研究的推进。那时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年谱编撰是*花时间*吃功夫,同时也是*有学术价值的一种治学方法。研究者在学术上的真知灼见被不动声色地编织在资料的选择和铺陈中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又号邵庵。祖籍四川仁寿,生于湖南衡州,徙居江西崇仁。虞集为故宋世家子弟,其五世祖虞允文为南宋名臣;外祖父杨文仲历官国子祭酒、给事中、工部侍郎,死于国难。虞集一生的经历,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八岁以前,侍从外祖父宦游,辗转于湖南、浙江、福建等地;九岁至三十岁,家居读书,随父寓居江西崇仁,得以从游于故宋诸公名卿家,备闻前代典故;三十岁至六十二岁,仕宦京城,历官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等;六十二岁以后,归田隐居,悟道参禅,从之求学、求文者仍然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