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开放性和现代性,以翻译为其重要标志,又以翻译为其由外而内的启发性动力。翻译借助异域文化的外因,又使其内渗而转化为自身文化的内因。同时,翻译文学又提供了一种新的观世眼光和审美方式,催化着中国文学从传统的情态中脱胎而出,走向世界化和现代化,并充实、丰富了中国现代精神文化谱系。 百余年以来的翻译文学乃重要的文化资源,借此可以研究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学和发展形态,研究翻译文学与创作文学共同建构的多层性和互动性的文化时空。文学史因翻译文学的介入而变得博大纷繁,从而具有文化论衡的精神史的性质。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集合了一批现代文学专家,兼及少数的比较文学专家,从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文化需求和思想精
《温暖流年(惠慧随笔)》编著者惠慧。 《温暖流年(惠慧随笔)》为作者的随笔文集。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人生篇、遐思篇、情感篇、心语篇、艺术篇、其他篇。分别从人生的六个方面出发将作者自己的一些心得、感悟、生活总结以文学性的语言形式进行了艺术化的阐释,使人读来耳目一新。
《春痕处处落红飘飘(徐志摩漫话世情)》主要收录了徐志摩生前所创作的小说。徐志摩的诗歌、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 享有盛誉,他创作的小说却长期被人遗忘,事实上。徐志摩生前极重视小说创作,他创作、翻译的小说受到沈从文等名家的赞赏。《春痕处处落红飘飘(徐志摩漫话世情)》的出版,可以让读者对徐志摩的文学成就有 真实全面的认识。
《丝绸之路档案(西出长安望葱岭)》是一本亲历丝绸之路的心灵笔记,作者和谷重涉唐朝高僧玄奘取经之旅,西出长安望葱岭,勾勒了丝绸之路上行者的传奇故事和异域自然风物,捡拾悠远岁月的残片与变迁,体味文化的本质与人生的意义,情理并茂,浑然成趣。在散文、游记、旅行随笔的样式上兼收并蓄,行文自如,给人诚实、亲切之感,奇妙、天然之气。作者用苍茫而宁静的笔触,诗意地开拓了丝绸之路这一人类永恒而丰沛的财富资源,为延续并改变我们的生存状态和心境提供了可靠的精神滋养。《丝绸之路档案(西出长安望葱岭)》是一份导游草图,一份有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清单,是陪同在每一位行旅思想者路上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