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介绍了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列举了测量学在经济建设多个领域的发展思路和实施方案,同时介绍了3S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全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全站仪;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应用;建筑施工测量;线路工程测量;水下地形测量;现代测绘技术简介。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易教易学。
本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地图的基本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以及地图学的发展前沿。全书共五篇十章。其中,前三章为第一篇——地图基本知识,包括地图与地图学、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语言;第四和第五章为第二篇——地图类型,包括地图的两大图种,即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内容、设计与制作;第六~八章为第三篇——地图制作,包括制图综合、地图编制、数字地图与电子地图;第九章为第四篇——地图应用,主要介绍地图分析与应用;第十章为第五篇——地图前沿,主要介绍地图学发展前沿与发展趋势。本书不仅力求模块化介绍地图学的理论和技术,而且针对地图符号设计、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编制,强调了相关软件的具体操作,使读者既能熟知地图的理论和技术,又能进行具体的地图制作实践。
本书阐述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概念、原理和主要方法,覆盖了光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本书以图像的获取和存储、图像统计和描述、图像显示、图像校正、图像变换、图像滤波、图像分割、图像分类和遥感信息提取为纲,以 理论-方法-应用 为目,便于读者理解和学习。
本教材内容共9篇,每篇针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一类功能或一种数据结构;篇中分章,每章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练习,除了通用的查询、显示、分析,还包括数据输入、编辑、维护,使初学者通过循序渐进式的练习掌握GIS基本功能、数据类型,对GIS产生兴趣,进而理解GIS原理。所有练习均采用ESRI公司的软件ArcGIS10.1forDesktop的中文界面,有专门的练习数据相配套,并附带试用版软件。本教材内容涉及空间、属性信息查询,专题地图显示,属性数据管理,地图布局,空间数据的输入、编辑、校正、转换,空间插值,考虑成本的空间距离,缓冲区分析,叠合分析,邻域分析,空间统计,不规则三角网、三维多面体的生成,视线、视域分析,网络分析,地图注记,制图综合,基于元数据的搜索和维护及模型构建器等,涉及GIS各种数据模型、处理功能,并有综合练习帮助学习
本书介绍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S、GLONASS、GALILEO、BDS等)的组成、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地球坐标系、天球坐标系和卫星轨道坐标系,瞬时坐标系和协议坐标系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各种时间系统及其转换方法,GNSS卫星运动理论基础,卫星在轨位置计算等理论与方法。本书还介绍了GPS、GLONASS和BDS卫星导航电文的结构和卫星信号的特点;GNSS静态定位原理和误差特点,包括单点定位、相对定位、伪距定位和载波相位定位;GNSS的误差来源和处理方法;GNSS实时动态定位和导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后,本书针对GNSS在大地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介绍了GNSS控制网设计方法、外业测量方法和内业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
本书在系统归纳无人机测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无人机任务规划、目标定位与跟踪、测绘成图、应急快速成图、基于无人机影像的三维重建和空中全景监测等相关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在系统归纳无人机测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无人机任务规划、目标定位与跟踪、测绘成图、应急快速成图、基于无人机影像的三维重建和空中全景监测等相关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书适合遥感、测绘、环境监测、军事等相关领域的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标准起草规则依据GB/T1.1—2009。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平、谢露蓉、陈卫平、刘云峰、许兰州、张勤、肖学年、蒋大鹏、张坤、张志艺、程勉志。
本书的主旨是让读者掌握IDL语言编程方法,并灵活应用到具体的遥感问题中去。书中以IDL8.2为基础,系统介绍IDL编程语言及其在遥感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全书共9章,涵盖IDL语言概述、IDL语法基础、IDL编程基础、数据的读写操作、图形绘制、图像处理、随机数、统计与插值、IDL与ENVI结合等方面的内容,并提供大量的IDL遥感应用实例。
本书系统、完整地介绍地图学的原理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地图与地图学的基本特征及定义、基本内容、学科体系及 地图学的发展历史与趋势,以及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内容表示方法与制图综合、现代地图制图的技术方法、地图分析与应用等。作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组成部分,本书强调原理与方法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经典与现代相结合,内容具有可读性、客观性和便于自学等特点,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视觉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
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是地理信息科学理论和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把地理空间数据转化为可视的表示形式,以提升人类地理空间认知能力。这是一个心智过程,成为近年来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的热点。本书全面介绍了概论、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基础理论、计算机可视化环境、图形可视化基本算法、图形映射变换和图形开窗与裁剪,论述了点状地物、线状地物、面状地物数据可视化和专题地理数据可视化的方法,详细讨论了三维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和地理时空数据动态可视化,最后介绍了图形交互技术与用户界面和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设计。
本书从本体的定义、类型、基本元素、描述语言、构建方法和构建工具分析了本体的基本内涵和构建本体的基本方法,把本体构建方法划分成概念获取、关系获取和形式化三个部分;运用组词规则、N-gram、互信息、信息熵、加权等算法研究了领域本体的等级关系和非等级关系的提取方法;运用Jena工具研究了领域本体的形式化方法。作者通过对现有方法的反复实验,针对领域本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方法进行了综合用用,并对部分方法进行了改进,终提出了一套构建本体的通用方法。后,本书以测绘学领域的数据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实用检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书结构严谨、布局合理、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实例丰富,是一本系统讲述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专著。
本书基于PIE-SDK 6.0,以C#.NET 2013为开发语言对遥感图像处理二次开发实例进行讲解。全书共9章,包括PIE-SDK二次开发概述、PIE-SDK主要控件入门、数据基础操作、遥感数据预处理、遥感数据处理、遥感算法开发、遥感与GIS一体化开发、地图制图、系统设计与开发综合实战等内容。本书配有大量具有实际背景的编程案例,并给出实现思路和代码详解,读者可对照书中代码进行练习。本书强调实用性、实战性和全面性,案例丰富、由易及难、便于自学,展示了基于PIE-SDK进行遥感二次开发的全流程。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评价一个GIS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建立有效的空间分析模型,为GIS提供更多更强大的功能,已成为当前GIS研究和应用中十分重要的任务。《BR》 本书是作者在从事空间分析基本理论、模型和方法的研究和教学基础上撰写完成的。书中对空间分析建模和原理进行了讨论,内容包括空间分析基本概念、数学基础、空间叠置分析模型、缓冲区分析模型、统计分析模型、网络分析模型、数字高程模型建模及其精度分析模型、三维地形分析模型、小波分析应用模型等。在模型论述中,特别着重建模的思想、原理的阐述,方法的推导,同时充分应用了数学的思想和观点去建立空间分析的模型和方法。
定量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和尺度转换、非遥感参数的遥感反演、地表通量遥感模型的能量不闭合、遥感热惯量模型在植被冠层上的不确定性等关键科学问题正处于攻坚阶段。本书在 一检两恰 真实性检验基础上提出了 传真法 、遥感 面信息 与无线网络传感器相结合的真实性检验方法;在尺度转换方面总结了现有的多种思维和方法,论述了定量遥感产品尺度转换的实质内涵和普适研究途径;在定量遥感建模和机理方面,构建了基于遥感LST的空气温度和空气水汽压的空间扩展模型;提出了既适用于裸土又适合植被冠层的遥感土壤水分热惯量模型及其在优化二层蒸散模型中的应用;讨论了定量遥感地表通量的水平平流问题及解决途经;构建了适用于混合像元并蕴含水平平流驱动的二层遥感土壤蒸发、植物蒸腾和土壤水分的一体化模型。
本书篇规定了工程中连续运行基准站建设中的土建工程、设备工程、质量检查与监理、资料汇交和运行维护等内容;第二篇规定了工程中GNSS大地控制网的布网设计、点位勘选、观测墩建造、观测,以及资料汇交等内容;第三篇规定了工程中高程控制网中的水准路线布设、水准路线的普查、选(补)埋、水准观测和资料汇交等内容。本规程针对点位建造和观测环节,还规定了建造流程、质量控制、施测方法、精度指标等内容。附录部分是针对正文的细化,并给出了样例。 本书适用于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可作为其他类似工程的参考书,可为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和从事测量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地图设计与编绘理论、技术、方法及应用实例。全书共包括儿章及附录。章绪论,介绍地图以及地图设计和编绘概念、研究内容及其发展;第二章介绍地图设计编绘相关理论基础;第三章阐述地图编辑设计准备工作的各项内容;第四章至第七章,阐述地图总体设计、符号设计、色彩设计和地图表示方法设计的理论和原理方法;第八、九、十章,阐述地图图形综合与地理信息综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制图综合方法和电子地图多尺度表达概念与方法;第十一章,分析典型地图产品设计编制特点;附录列出了地图设计与编绘实习内容及要求。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测绘、地质、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等专业本科生教材,同时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基本目标快照差的空间增量形式化描述模型、基于地物特征变化的增量语义分类与描述、基于基态修正模型的增量管理等。
《国外测绘法规政策选编》约28万字,收录了31篇文献,源自有关国家的政府出版物或政府网站,涵盖了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测绘法律、法规和重要政策,内容包括基础测绘、地图编制、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测绘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测绘成果质量、测量标志、测绘遥感、不动产测绘、海洋测绘等方面。
本书是以西部中等城市——四川省绵阳市为典型案例,在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高、中、低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对城市热环境进行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研究城市热环境的变化,对典型城市景观的热环境效应进行分析。揭示绵阳年际、季节和昼夜不同时间尺度上城市热环境的时空演变规律,定量分析不同城市景观的热环境效应。本书可以作为城市热环境教学和研究的参考用书。并可以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对城市发展与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书结合IDL编程语言系统介绍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全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光学成像遥感传感器,遥感图像读写,遥感图像几何校正,遥感图像辐射校正,遥感图像增强,遥感图像变换与融合,遥感图像分类。本书在内容安排上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侧重算法原理和IDL编程实现,各章均配有实例和思考题,力求突出重点、面向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普通高等院校非测绘类专业《测量学》课程面向21世纪教材。全书共分14章,分别介绍了测量学的任务与作用、水准测量、经纬仪与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与测量平差、小地区控制测量、GPS技术及应用、大比例尽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地籍测量、房产测量、数学化测图与数字地籍测量、土地利用与管理中的其他测量工作。本书结构新颖、内容充实、文字流畅、图文并茂,既介绍了常规测绘仪器的使用,又反映了数字化测绘、GPS定位等测绘新技术,理论与实践并重,每章附有重点提示、课后阅读参考书目和复习思考题。本书由中国矿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八所高校教师合作完成。本书适用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