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发生,不仅对当今中国地震预报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是对30多年来防震减灾科学认识和科技水平的一次全面的“实战”检验。严酷的现实再次告诫我们,目前人类对地震发生规律的认识还十分肤浅,离实现科学预报地震的目标仍相当遥远。成功的地震预报固然可以大大地减少人员的伤亡,但难以避免大量的财产损失和次生灾害的发生。因此,在现阶段为有效减轻地震灾害,*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在震灾防御、监测预报、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方面做到统筹兼顾。 神沼克伊教授是日本著名地震学家,也是日本极地地震观测和研究的开拓者。他曾多次造访中国,与我国同行开展多方面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出自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和作为一位地震学者的责任心,面对惨重的灾难,就在汶川地震后不久,神沼克伊
本书从天文引潮力着手,系统地讲述了天文天气预报原理及操作方法。内容涉及天文引潮立共振对天气的影响,共振区域查算,长江上游致洪暴雨天文天气背景及引潮力共振减压预测,天文天气耦合中短期预测方法等。通过对1998-2000年三峡坝址洪水和长江上游的若干重大天气事件的剖析和预测检验,介绍了长江上游干支流致洪暴雨天文天气耦合预报客观方法研究成果。此外,还阐述了天文天气预测方法的要领及操作步骤,为长江上游致洪暴雨的中长期预报提供了一套有效的预报手段和方案。 本书可供从市场、中、短期天气预报和水文预报的技术人员进行严重暴雨和其他天气突变的研究、预报的参考,以及在校大学生学习参考。
气象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气象服务已涉及到各个行业和人类生活的各方方面面。但由于气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许多相关知识易给非专业人员在理解上造成困难。因此,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让社会及公众了解气象灾害和防御措施,对减轻自然灾害给社会和公众带来的影响和损失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俗读本是宣传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和灾害防御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这样的科普读物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气象灾害预防、避险等灾知识,有利于提高广大公众防灾的安全意识,提高城市和乡村势群体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体现了气象工作“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
水文与地貌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本教材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水文与地貌教学大纲,由多年从事师专地理教学的同志编写的。 对于如何进行自然地理的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倾向性的意见:一是将自然地理分设为地貌学、水文学等部门自然地理课程;二是将所有部门自然地理合为普通自然地理一门课程进行教学。但因受自然地理教学内容、深度、课时数等局限,这两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都会带来不少困难。为此,本教材作了一种新的尝试,将水文学与地貌学合为一门课程。这不仅有助于反映水文与地貌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又可避免两者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复和疏漏。 本书较全面地涉及了水文学与地貌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较好地处理了两者在教学内容上的紧密联系,适当地引用了一些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并注意了中学地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地球物理学基础中重力学、地磁学、地电学等方面相关基础知识、工作方法、分析步骤和研究技巧,本书的思想实质上是应用地球物理学方法的具体化和实用化。全书共分5章,主要内容有:实习的工作方法、实习仪器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方法、野外实习的项目与要求、内业实践的项目与指标、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书尾的附件给出了相关的行业标准,以供实习者学习中参考。 本书内容涵盖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逐步提升。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地球物理学、矿物资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察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实习教材和参考资料,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
地震是重灾之首。人类当前还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也还没有能力阻止地震的发生。但对于地震灾害,防与不防后果是大不相同的。震前的合理预防和震时的科学躲避,是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本手册讲授了地震的基本概念和地震科普知识,介绍了地震监测、地震尝试、地震灾害、震灾防御、应急避震知识、防御次生灾害和余震、识别地震谣言、自救互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总结几次大地震的经验及广大公众的需求,增加了震前的应急演练、震后的心理治疗以及什么是海啸地震,地震是如何引发海啸的,农村民居的抗震措施,陕西省历史上的地震,建筑隔震措施,避难场所以及震后污染,震后饮食安全等知识点,旨在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整体意识,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等灾害的损失。
地下水动力学是概念性强、数理逻辑严密而应用灵活的一门应用科学。学习过程中仅记住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计算公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刻理解概念和定律的物理实质,把握计算公式的应用条件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做到举一反三,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 基于上述考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增加实验内容和改进实验仪器、遴选习题,精心组织课堂讨论,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并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实践表明,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课和讨论课具有很大的弹性,只有当教师明确教学目的,了解学生情况,细致琢磨教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积极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照实验步骤做实验,生搬硬套公式做习题,则实践课会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期
现公布《地震安性评价管理条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本书对北京地区雷雨云、冰雹云的分布,天气过程,雷达探测的冰雹云回波特征和冰雹微物理结构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进而总结出了北京地区冰雹云的三种类型、识别指标及其演变规律。书中还介绍了强对流云垂直气流、含水量和降雹的典型模式,人工影响冰雹云的催化、技术方法、统计检验及其三维数值模拟等*研究成果。 本书可供防灾、减灾人员,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者,气象、农业、水文等工作人员参考。
本教材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师资处组织编写,供小学在职教师进修成人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 理科 方向使用。 设置小学在职教师进修成人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是以中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旨在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素质,建立一支适应21世纪初等教育改革发展和需要的新型的小学师资队伍。 编写小学教育专业的教材,力求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小学在职教师的特点出发,体现时代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师范教育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理论与实践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编者在编写时尽可能把*的研究成果吸收并渗透到各课程教材中去;在专业知识体例安排上,注意与中等师范及高等师范本科阶段知识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