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化石入门和古生物学研究方面的综合指南。它为我们讲述了化石是什么,化石如何形成,以及古生物学者所做的一系列工作。本书向人们揭示了远古神话传说中的独眼巨人,其实是乳齿象;身躯庞大得惊人的巨人,则可能是恐龙;瑰丽的琥珀蕴藏了丰富的昆虫和植物生命 本书还通过科学家辛勤的挖掘,从遗骸中追溯史前生物的本来面目,揭开化石的缤纷世界,重现古生物的生活样貌。
本书将带领你走进自贡恐龙博物馆。在那里,有瑰丽的龙宫,有探索者们的足迹,有未来的世界名城,还有梦想的延续。本书不仅是展示我国和世界优秀历史文化的场所,也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培养情操的第二课堂。
恐龙蛋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化石类型。它不仅保存了恐龙的繁殖行为、生理特征等生物学信息,而且也保存了恐龙生存时期的古环境和古生态等地质学信息,为研究恐龙的生理、繁殖行为及其生存时期的地质环境背景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材料,具有其他古生物化石所不具备的优势。在近百年的研究过程中,中国多地发现的大量恐龙蛋化石,为恐龙蛋系统古生物学及相关的地层学、古地理学、古环境学、古生态学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科学史》第四卷,为一般读者和人士提供18世纪科学发展的详尽和全面的概述,探讨17世纪的“科学”以及主要的新增长点,尤其是实验科学的含意。这本书既是一本叙事性的书,也是一本解释性的书,还可以当成参考工具书来用。其主要关注的是西方科学,也谈到了一些传统文明中的科学和殖民地的科学。所包含的范围,既有对科学本身认知维度的分析,也有对其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的解释,两者兼顾。撰稿者大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军人物,他们既叙述了有关问题当前的不同研究成果以及方法论上的争论,也给出了他们自己的观点。
本书是一部以细菌作为切入口的文化史著作。自19世纪下半叶,细菌学说不仅逐渐改变了东西方医学的汇通焦点,同时还构成了近代中国学科生成的重要面相。本书以晚清民初为观察时段,以细菌学说的容受与卫生防疫机制的调适为主线,辅以重大疫情为历史剖面,试图揭示该时期因虫致病说、细菌致病说、防疫观念、卫生机制之间错综复杂的情节,注重挖掘近代知识、观念与制度的往还与互动,呈现细菌学说在中国的“在地化”过程。大体上,时人在晚清民初的中国大地上刻画出了一张从通商口岸到东北三省,从东北三省到晋绥直隶,从晋绥直隶再到全国各地的社会文化版图。
《冰河世纪:史前动物全揭秘》按照进化的轨迹,全面地介绍了冰河世纪的史前动物,既有亚欧大陆的猛犸象、锯齿虎这些冰川时代有代表性的物种,也有美洲大陆的短面熊、美洲拟狮等大型掠食者,还有大洋洲的古巨蜥、非洲的恐象,等等。这些物种涉及飞禽、走兽、爬行类等众多类型,书中不仅对这些史前动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生存环境作了详细讲解,还配备了大量精美的手绘图和照片进行还原。除此之外,《冰河世纪:史前动物全揭秘》还描述了冰河世纪史前生命的演化轨迹以及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多角度展示了冰河世纪的神奇与蓬勃生机。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编的《动物考古(第3辑)》共收录12篇论文,其中英文7篇、中文5篇,是继20l4年出版的《动物考古·第2辑》之后又一本动物考古专辑。文集采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文字,没有对原文进行中英文互译。中文撰写的论文附有较长的英文摘要,呈现了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
在《物种起源(全新修订版)》书中,查理·达尔文重点阐述和论证了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逐渐演变而来的进化论思想,并提出了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物种起源》的问世,第*次将生物学建立在 科学的基础之上,颠覆了自然历史的基础学说。它不仅使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也让人们知道生命和物种来源于大自然;同时,它为社会哲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独特的思维空间,为现代生物科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闻名于世的长白山,气势雄伟,巍峨壮美,绵延千里,景色绮丽,是五岳同祭的名山之一,也是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长白山森林茂密,生物物种丰富,原始生物保存,是欧亚大陆北半部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库,也是一座地处温带山地系统的天然神奇的自然博物馆。长白山野生花卉资源十分丰富,遍于有规律垂直分布的五个自然景观带。本书共收录110科704种野生花卉植物:有早春开放的顶冰花、冰郎花、款冬花,还有晚秋开放的龙胆、乌头;有生长沟谷湿地的千屈菜和群落景观异常美丽的鸢尾花卉,也有傲雪绽放在高山岳桦林带下的芳香怡人的牛皮杜鹃;有能活血化瘀的山刺玫花、能消肿明目的野菊花、能健胃消炎的山槐花,更有能延缓衰老的山荆子、能抗癌防癌的仙鹤草花、台强身补肾的手掌参花;等等。每种花卉植物均配有精美彩色照片,并系统阐述其学名
生物技术公司正在创造拥有奇特力量、经过精心设计的作物从降低胆固醇的大豆到利用太阳能制药的烟草。它们有着巨大的利益前景:增进消费者的健康,以及提高农业产量。但这场景也有其凶险的一面,它正唤起人们对在利润驱动下篡改和损害生命的恐惧。在本书中,丹尼尔?查尔斯讲述了“弗兰肯斯坦食品”背后真实的故事一个你不可能从生物技术企业或者他们的狂热对手那里获悉的故事。他揭露了导向批基因工程食品的残酷的科学竞争以及幕后的商业交易。他披露了大西洋两岸展开的旨在打败生物技术企业的运动的秘密。本书以惊人的翔实史料记述了科学、商业和政治。本书追循着三个年轻科学家的脚步,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被诱离学术界为孟山都(Monsanto)效力,后者是一家企图涉足生物技术领域的化工企业。这三位科学家都希望提高植物产量,终结饥荒。希
《中国牡丹名品及文化艺术鉴赏》应成为一部内容丰富、详略得当、图片精美、设计考究、制作精良、规格高档、极具欣赏性和收藏价值的大型牡丹专著。该专著不仅适于外读者的欣赏和阅读,适于广大花卉爱好者、花卉专家、画家、摄影家、雕刻家、诗人、工艺美术工作者以及各大中图书馆、博物馆长期珍藏,而且也是我国各牡丹种植观赏区相关单位和领导的参考文献和赠品。本书概述了中国牡丹的发展历史、诗词文化、栽培繁育、实际应用、国外传播、参选国花等内容,展示了470幅精美的品种图片、108幅各具魅力的艺术图片、89幅文化图片和18幅部分国家的国花图片,既生动直观、雅俗共赏,又图文并茂、诗情画意,是一本融史料、科技与文化艺术于一炉的著作。
本文通过对取自南海的62个站位的表层样品和3个柱状岩芯进行了硅藻、沉积物粒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合14C测年结果和己有的研究资料, 查明了该海区硅藻的种类组成及分布特点,探讨了硅藻分布与现代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南海西、南部晚第四纪以来古海洋环境演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中国古代野生动物地理分布》在较系统研究我国古代文献,尤其是古方志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原文献摘编的形式,对古文献中记载的野生动物资料深入发掘,认真进行鉴别、确认与梳理,较全面、系统与客观地反映古人对野生动物的分类、命名以及形态特征描述、生活习性与地理分布等相关信息的记载。一方面,以现代动物分类系统为基础,对古文献中所记载并已鉴定出的动物,涉及原生、刺胞、线形、环节、星虫、蜢虫、软体、节肢(甲壳、肢口、唇足、倍足、蛛形)、腕足、昆虫、棘皮、头索、鱼、两栖、爬行、鸟、哺乳等门(纲)的物种进行归类。另一方面,按照历史动物地理学原理,系统展现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各地的野生动物分布状况,既涉及各省级行政区,还涉及大部分地(市)级行政区,甚至一些县级行政区的野生动物分布状况。不仅可以应用于动
黑龙江嘉荫地区晚白垩世中 晚期以恐龙为代表的生物群十分繁盛,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近十余年来,以我国古植物学家孙革为首的国际科研队在嘉荫晚白垩世中 晚期植物化石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要成果,包括首次发现被子植物达勒比叶、水生被子植物嘉荫莲及首次发现葛赫叶的表皮构造等,新建立两个植物化石组合并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些重大研究成果的发现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极富价值的推论,特别是首次提出对我国东北晚白垩世植物群演替序列的新认识。上述成果对推动我国乃至东北亚地区晚白垩世植物群及相关地层及古地理环境等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也为相关地质古生物知识的科普做了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