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三篇。篇讲述了植物细胞和植物组织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同时简要介绍了获取相关知识常用方法和手段;本篇是学习第二篇、第三篇的基础。第二篇重点讲述了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发育、形态和结构的基本知识,介绍了植物体的整体性和适应性;同时,对裸子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也做了适当的介绍。第三篇讲述了植物系统分类的基础知识、植物界基本类群和被子植物的典型科属;此外,本篇还述及了被子植物的起源、进化和植物分类系统。 本书可供高等农林院校、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生物专业用作教材,亦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用书。
恐龙三人组为了寻找项链的主人而第三次前往恐龙的世界,发现恐龙 进化成了鸟类。就在三人遭到肉食恐龙袭击的危急关头,项链的主人突然现身将三人救下,后来三人和牛龙的孩子一起回到了人类的世界……
三个小伙伴相约来到恐龙博物馆参观。不料,一只翼龙突然从他们面前飞过。三个小伙伴连忙追赶翼龙想要看个究竟,结果一起掉入了一个地下时空洞穴,意外来到了恐龙的世界,开启了一段神奇有趣的恐龙世界大冒险…… 本书以漫画的形式面向小读者讲述关于恐龙知识的科普读物:从恐龙进化图谱到陨石坠落带来的中生代时期的恐龙大灭 ,小读者们可以跟着书中的三位主人公从恐龙博物馆出发,穿越到精彩而神秘的恐龙世界去来一场身临其境的探险。
植物检疫除了以宏观预防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为根本目的外,它在预防方法上又具有法制手段。为此,本书分为植物检疫行政执法,有害生物生物学及检疫控制,植物检疫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三大部分。篇至六章,第二篇第七至第九章由刘元明编写;第二篇第十章全国32种植物检疫对象、第十一章湖北省15种补充植物检疫对象的形态特征(附图片)、症状(附图片)、生物学特征(附图片)、检疫检验、防治技术由匡红梅编写;秦仙姣负责收集和微机录入近几年植物检疫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本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
本书是我国蓟县中、新元古界微古植物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不仅详细地描述了产出化石层位的岩性特征,化石及其组合特点,阐明了地质意义,而且讨论了分类原则,介绍了野外采样和室内研究方法。本书在论及微古植物特征时也涉及到该地区叠层石、遗迹化石及宏观藻类化石等方面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 本书共25万字、40幅图版、1张图表和13张插图,可供从事古生物学、地质学、生命起源和演化、沉积学等方面的科研、教学人员和从事野外地质工作的专业人员参考。
植物基因组研究一直站在基因组革命的前沿。研究中普遍使用模式植物——拟南芥。该植物的基因组测序是早的基因组计划之一,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对大量农作物(如谷物和大豆)的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由于谷物和食品生物工程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了解植物基本的遗传机理变得更加紧迫。 《植物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一书全面介绍了基因组学这一诱人领域,全面而广泛地论证了植物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本书用清晰的文笔将读者引入分子技术领域,这些技术用于研究植物独特的生理过程,如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因素的响应。所涉及的内容包括: ◆功能基因组学和结构基因组学领域当前应用的技术及将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如何利用DNA和蛋白质序列数据 ◆从实际工作出发,怎样选择和使用常用的计算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