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必须多施肥。然而,施用化肥过多会使土壤酸化,养分流失,甚至积累盐分,在蔬菜和果树主产地作物已出现各种生理障碍。这些障碍不仅使作物减产,而且严重影响作物品质。 为了避免作物生理障碍,提高产量和品质,必须提供给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前田曾出版了以作物营养元素缺乏过剩诊断为主的书籍。以后十年来,各地研究人员不断进行有关营养元素缺乏与过剩的研究,同时积累了大量彩色图片。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将前人的成果汇编成册,而且各大学院校也给纷要求出版理论性更强的书籍。 所以这次以实用性、趣味性和通俗性为原则,决定将作物营养的问题分为彩图篇、讲解篇、资料篇及基础篇出版。
本卷册记叙了无壳缝目和拟壳缝目的2科11属、252个分类单位,其中种132个,变种114个,变型6个。属于我国模式产地的种17个,变种13个,变型3个,新组合种4个,新记录种18个。每一个种都有形态特征描述、生境、产地和分布,并附有根据我国标本所作的绘图或照片,或二者兼有。有些还在种之下附有简短的讨论和说明,后面还有英文的各级分类群检索表,以及参考文献和名称索引。 本卷羽纹纲中的无壳缝目和拟壳缝目所收录的分类单位(包括种、变种、变型、组合种),就一个国家而言,目前在全世界同类专著中是多的。 本书可供生物学、植物学、藻类学和地质学以及有关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人员参考。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与总结了青白口纪龙凤山生物群的命名由来与发展、产地分布与时代、门类与属种、生态与环境、与国内外生物群对比,并深入探讨了宏观藻类的生物分类和归属问题。本书在系统论述地球早期生物起源与演化的基础上,阐明了龙凤山生物群在生物演化过程中的位置和地层意义。 本书对研究前寒武纪生物演化、生物群落分类、生态、环境及地层意义等具有重要意义,可供地质科研、地层古生物、区域地质调查和找矿人员及地质院校师生参考。
《植物生态学》是在原我国著名生态学家、云南大学曲仲湘教授领衔编写的同名教材基础上,根据现代生态学发展的水平和国内学科建设的新进展,经整合创新内容体系重新编写而成的。 本书从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着手,以生态适应和协同进化为主线,从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的功能地位出发,以此分析群落、种群、个体等不同层次上植物的生态现象,并将每个层次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 本书力求反映当代生态学发展动态,将生态系统服务、Meta种群、构件理论、生物入侵及转基因植物等前沿领域及其热点问题均在相应章节中进行了介绍;各章都有思考题和推荐读物,以方便学生复习和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贵州沉积岩广泛分布,地层发育,化石极为丰富,古生物学分类上的门类应有尽有,已有古生物化石2000多属4000多种,素有古生物王国之称,是研究古生物及地层的重要宝库。 经过100多年的国内外古生物学家及地质学家的研究,贵州的古生物及地层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近20年来,瓮安生物群、凯里生物群、关岭动物群等的发现及研究成果,使其在国内外产生重大景乡响,为贵州古生物王国这项桂冠增添了灿烂夺且的光采。由赵元龙教授.孟志钢副总编辑策划的《贵州——古生物王国》这本科技专著是在有100多年历史的贵州古生物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将其成果统地按每一生物群研究的研究历史、地质背景、组成特征、科学意义等介绍给广大读者,让读者了解贵州古生物王国概况及五大生物群,领略贵州丰富的古生物资源及其重要的科学意义。这种将
本套书版权从台湾引进,共14辑。每一辑均详尽地介绍了每种植物的学名、别名、形态、花期、适合种植的土壤、生长特性、繁殖方法和栽培重点等方面的内容。所收录的植物都是国内现有的栽培品种,其栽植条件与养护技术,国内均能达到。本套书图文并茂、实用性高,是园林工作者、花卉生产经营者以及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套丛书,花木的中文名称以一花一名为原则,但有些花木的商品名称或俗名,具有强烈代表性,因而也一并列入。照片均是实物拍摄,有用电子扫描分色,原版印制,其花姿花容跃然纸上,绝不同于坊间翻印本;繁殖方法及栽培要点,大部分 依照华南地区的风土气候、植物的生长习性、实际栽培管理等作论述;学名均是根据中、外园艺界的学者、专家所公认的名称,再敦聘植物分类专家陈德顺先生审订,参考文献达数十种,力求尽
《挖掘者手记:一位古生物学者的荒野之旅》(李淳著)以游记和杂文的形式记述作者野外考察和游学经历,以及古脊椎动物学有关领域的历史沿革、工作方法和*成果。书中不仅有作者发现贵州关岭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和改写了教科书的“半甲齿龟”的传奇历程,还描写了他进行东方恐头龙,混形黔鳄、中国龙龟等古爬行动物研究中的逸闻趣事。本书同时还展示了这一古老学科活泼有趣、惊险刺激的传奇色彩,也对我国古生物学当下面临的种种乱象作出独立冷静的思考与评论。
本书分为三篇。篇讲述了植物细胞和植物组织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同时简要介绍了获取相关知识常用方法和手段;本篇是学习第二篇、第三篇的基础。第二篇重点讲述了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发育、形态和结构的基本知识,介绍了植物体的整体性和适应性;同时,对裸子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也做了适当的介绍。第三篇讲述了植物系统分类的基础知识、植物界基本类群和被子植物的典型科属;此外,本篇还述及了被子植物的起源、进化和植物分类系统。 本书可供高等农林院校、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生物专业用作教材,亦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