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分上篇和下篇两部分 。上篇主要介绍了普通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以普 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为目的,既有基本技能操作,又 有微生物卫生检验及简单应用性试验,内容基本涉及 了微生物理论课的所有章节。下篇着重介绍了工业微 生物育种所采用的经典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包括菌 种分离鉴定、传统诱变、基因突变和基因组重排等, 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种性能进行多角度评价, 使学生能学习工业菌种开发的完整实践环节,全面掌 握工业微生物菌种分子育种的全过程。 《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叙述翔实,每个实验 后均附有相关参考文献,供读者查阅。本书适合理、 工、农、林、医各类高等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之用 ,也可供相关生物科技工作人员参考。本书内容由梁 新乐编写。本书内容由梁新乐编写。
本书是《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一书的修订版。本书在修订过程中,注重保持上一版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并从多方面进行了扩展和补充。实验由原来的44个增加为54个,并增加了“自主设计实验”内容。每个实验都精心设计了实验原理简介和实验结果分析的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在编写过程中注意引入新的微生物学研究技术,增加了外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及检测、细菌系统发育学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等综合性新实验。与本书配套出版有“教学辅助”,内容包括实验操作演示、实验结果展示、重要实验菌株的基本特性描述及附录4部分内容。本特别适用于师范院校的本科生和专科生使用,亦可作为农、林等其他有关专业或教师的参考用书。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保护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为学生学习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等专业课程提供了必需的微生物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高职高专培养的是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此为目标,本教材的编写按照“理论教学够用为度”以及“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形态、构造、营养、代谢、生长繁殖及遗传变异等基础知识。在微生物的实际应用方面,介绍了微生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内容。实验部分包括微生物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水中、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污染物高效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培养等实验。本书可作为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教材。
微生物生理学是从生理生化的角度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 全书分为八章。章系统介绍了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至第五章详细阐述了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包括微生物的营养与营养物质的吸收、微生物的分解代谢、能量代谢以及合成代谢,包括次生代谢;第六章介绍了微生物的代谢调节;第七章介绍了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培养以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第八章介绍了微生物的分化。
本书是作者总结了复旦大学微生物学课程50余年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共安排实验104个,其中包括76个基础实验和28个实验,既重视对基本操作的全面训练,又关注到对学生研究能力、综合能力和实验兴趣的培养。 内容涵盖了显微镜技术,各类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培养基配制,消毒与灭菌,生长繁殖的测定,菌种的分离、培养、鉴定和保藏,厌氧菌培养,遗传与变异,病毒与免疫基本技术,以及与食品、发酵、环境、土壤和杀虫菌等有关的应用微生物学实验。其中有不少内容为作者或改进,可操作性强,富有特色。 全书具有内容丰富、取材新颖、体系科学、特色鲜明和易教易学等优点。可用作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和其他高校的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以及食品、发酵和农林等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
本教材为高等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规划教材之一,结合"微生物检定工考核大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和《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参照现行的《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系列标准,以及"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标准"等,选取典型工作任务,从简单到复杂设置了10个教学项目。通过本教材的引导学习,学生可以学会一般药品和生物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查,食品和化妆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以及工艺用水和洁净区洁净度的日常监测。同时,本教材配有对应的原始记录(电子版),方便教学使用。 本教材适用于高职院校和技工院校应用生物技术、生物化工等与微生物检定工相关的专业全日制教学和微生物检定工业余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