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分上篇和下篇两部分 。上篇主要介绍了普通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以普 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为目的,既有基本技能操作,又 有微生物卫生检验及简单应用性试验,内容基本涉及 了微生物理论课的所有章节。下篇着重介绍了工业微 生物育种所采用的经典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包括菌 种分离鉴定、传统诱变、基因突变和基因组重排等, 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种性能进行多角度评价, 使学生能学习工业菌种开发的完整实践环节,全面掌 握工业微生物菌种分子育种的全过程。 《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叙述翔实,每个实验 后均附有相关参考文献,供读者查阅。本书适合理、 工、农、林、医各类高等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之用 ,也可供相关生物科技工作人员参考。本书内容由梁 新乐编写。本书内容由梁新乐编写。
在卫生部医政司直接领导、各监测网点医院积极参与、专家委员会大力支持以及数据分析人员的辛勤劳动下,2008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Mohnarin)结果终于与大家见面了,值此对相关领导、专家以及各位同仁所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是一项庞大工程,参加单位众多,覆盖面广,工作量极大。各监测成员单位克服了种种困难,获得了十分珍贵的结果,这些结果将在我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医疗管理、细菌耐药研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Mohnafin建立时间不长,在整个监测过程中,为了力求获得真实可靠的结果,全体相关人员进行了不懈努力,监测网对成员单位认真选择,对监测方案进行全面充分的考虑,对监测工作实施开展了全面质量控制,对监测参与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对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逐步演示。由于主客观原因,监测
本书在论述中国特有鸟类资源的分布格局、分布中心、多样性中心、特有化现象以及特有种的研究及其对物种保护的意义的同时,对105种中国特有鸟类的野外鉴别特征、形态、量衡度、分类讨论、地理分布、生态习性、食性、繁殖、居留类型、种群现状及评价等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并配合以物种的彩色照片、黑白图、鸣声声谱图,其中一些重要类群还附有运用GIS预测的适宜生境分布图。鸣声声谱图及GIS预测分布图为国内有关专著之首创。 本书专门研讨了我国鸟类的特有万分,能使人们对这些鸟种的野外识别特征和综合、系统的资料有较全面的了解,并为今后的鸟类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鸟类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和实践指导。 本书可供国内外从事鸟类学科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各大专院校有专业师生,鸟类爱好者和从事科研管理、地方动物资源管理
《微生物学基础与实验技术(福建省高职高专农林牧渔大类十二五规划教材)》编著者范俐。本书是福建省高职高专农林牧渔大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实用、够用”为宗旨,突出基础性、针对性与创新性。本书系统介绍了微生物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力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主要介绍微生物的概述、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等;实训操作模块与基础知识相对应,突出典型性和可操作性,主要有显微镜操作与观察技术、微生物消杀技术与分离培养技术、细菌生化鉴定技术、常见的微生物应用技术等内容。
微生物应用技术在生物制药、药物制剂、食品分析检测等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岗位上有广泛的应用。本书采用项目化编写,紧紧结合目前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企业、行业岗位要求来编排内容。本书除了对常用微生物实用知识进行介绍外,同时强化了微生物技术岗位的实用性,加强了微生物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突出了相关设备仪器的操作实训。在免疫学内容中,突出了微生物在免疫中的作用。 本书根据高职高专的特点来编写,力求围绕岗位知识技能展开,突出实用性。可供生物技术类、生物制药类、药物制剂类、食品营养与检测类高职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专科学生参考用书。
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实验教材是指 导学生上好实验课的重要工具。作为国家特色 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建设成果和江苏省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研究成果,《应用微生物学实验》 内容着重训 练学生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同时适当增 加了一些与当前生产实践、生物工程应用有关 的新技术。 全书包括微生物学实验须知,微生物显微及染色 技术,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和保藏技术及设 计型、综合型和探究型实验几部分。本书具有简明扼 要、实用性强的特点,并注意突出对学生独立工 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应用微生物学实验》由赵玉萍、方芳主编,可 作为高等院校微生物学基础实验课教材,此外也可作 为从事微生物工作的有关教学及 科研人员的实验参考书。
近年来,我国近海面临海洋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中国沿海的渤海湾地区,长江、珠江人海口、南海北部、台湾海峡是赤潮的高发区。我国赤潮呈现发生频率逐年增加,影响范围逐渐增大,有毒藻种增多,持续时间增长四个主要特点,它不仅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制约经济的发展,也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在赤潮生消机制的探讨中,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菌一藻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的揭示。在生物法赤潮防治策略中,“以菌治藻”已成为国际上生物治理有害赤潮的研究热点!至今,国内外的赤潮研究学者普遍认为,“以菌治藻”作为一种清洁的、绿色的、环境友好型的有害藻华控制方法,其应用前景相当广阔。编者多年来从事有害赤潮生防菌质资源的挖掘、研究与利用,旨在寻找高效抑藻、杀藻、裂藻的海洋微生物并积极阐释其调控有害赤
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的附生藻类共计148种,隶属于4门,6纲,12目,19科,36属。其中硅藻门占*优势,有118种,约占总种数的79.7%。从分布上来看,平阳湖的附生藻种类多,有89种,少的是坡底泉,仅22种。附生藻类在春季多,其次是秋季,冬季少。
本书是为适应微生物学科发展和研究生教学需要而编写的研究生实验教材,目的是使研究生在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的同时,掌握必要的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技能,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 本书将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机融合,全书共分18个实验,按实验指导的形式编写,每个实验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和问题讨论5个部分。实验内容全面,涉及微生物分类、微生物生理、微生物遗传、发酵工程等多个分支领域;操作对象广泛,涵盖了细菌(包括链霉菌)、真菌(包括食用菌)和病毒及其相关的研究手段。实验设计完整并系统化,每个实验为一个独立的操作单元,大多数实验需要连续几天才能完成。 本书是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教师多年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的积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