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分上篇和下篇两部分 。上篇主要介绍了普通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以普 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为目的,既有基本技能操作,又 有微生物卫生检验及简单应用性试验,内容基本涉及 了微生物理论课的所有章节。下篇着重介绍了工业微 生物育种所采用的经典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包括菌 种分离鉴定、传统诱变、基因突变和基因组重排等, 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种性能进行多角度评价, 使学生能学习工业菌种开发的完整实践环节,全面掌 握工业微生物菌种分子育种的全过程。 《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叙述翔实,每个实验 后均附有相关参考文献,供读者查阅。本书适合理、 工、农、林、医各类高等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之用 ,也可供相关生物科技工作人员参考。本书内容由梁 新乐编写。本书内容由梁新乐编写。
《产甲烷菌细菌学原理与应用》共分为8章,首先介绍了产甲烷菌的分类、生态多样性、生理特性、基因组研究及厌氧反应器中的产甲烷菌,然后阐述了产甲烷菌的甲烷形成原理,后介绍了产甲烷菌的研究方法和工业应用。《产甲烷菌细菌学原理与应用》可作为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科学及工程专业的学习材料,也可供从事微生物学、环境保护等教学与研究人员参考。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技术系列:微生物学及实验实训技术》共分两大部分。部分微生物理论知识包括十章的内容,系统介绍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繁殖、营养代谢、生长与控制、遗传育种以及微生物生态、分类与鉴定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内容详略深浅适宜,图文并茂,并在每章设有知识要点、小结、阅读材料和复习思考题,以启发读者并及时巩固理论知识。第二部分微生物实验实训技术包括二十个实验单元,分模块详细介绍了微生物学科的实践技能操作。实验内容全面,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书中的综合性实训项目可供不同层次和专业方向的高职高专院校灵活选用。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技术系列:微生物学及实验实训技术》可作为生物技术类、食品类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和领域的师生及实践操作人员
本书是根据国家*“八五”规划教材的精神编写的供全日制药学专业使用的微生物学专科教材。 全书分四篇共十六章。篇微生物概论,介绍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人类和药学的关系。第二篇免疫学基础,阐述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重点介绍药物变态反应及免疫制剂。第三篇常见病原性细菌及病毒,扼要说明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特性及致病规律。第四篇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介绍微生物与药物变质的关系、与微生物有关的药物制剂、药物的抗菌试验及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验等。 本书密切联系药学专业特点,重点突出,实用性强。亦可作为医学院校有关专业成人教育(职大、夜大、函授等)的教材或其他医药人员的参考资料。
微生物学实验分册包括四项重要的基本实验技术,即无菌操作技术、显微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和纯培养技术,体现了微生物学实用的技术方法,同时注重传统、经典技术理论与现代新兴技术的结合。教学计划30课时,分10次进行。实际教学安排可根据各专业要求,从中予以选择、调整。
鳄晰为我国珍稀的Ⅰ级保护动物,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Ⅱ,是应受到保护的物种。它是第四纪冰川后期残留在我国华南地区的子遣种类,是原始古老的蜥蜴类。鳄晰的研究对研究动物进化、物种演化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为了对鳄晰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本书作者在25年来研究的基础上,于2001-2006年,在广西,广东产区,采用标志重捕法、小区样线数量统计等方法,对两广的资源分布及种群数量,进行野外考察,查实结果;分布范围为北纬23°25'-24°45,东经109°20'-133°20';海拔调度在760mm以下;雨量充沛,年隆雨量1360-2574mm,平均气温16-30氏市度间,植被大多数为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环境为适生境。其种群数量分布主要在广西的贺州、昭平、金秀等县的少数山区,现有数量490-654只;广东在韶关曲江县罗坑保护区,产区现存160-200只。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玉英研究员和北京农林科学院高新一研究员编著。内容包括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发展简史,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特性和应用,实验室及工厂化生产的设备条件,常用的培养基及其配制,培养材料的选择和消毒灭菌,重要经济植物脱毒及快繁育苗原理和技术,植物无糖培养微体繁殖技术,组织培养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原理和技术,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生产等,并附有常用培养基、已发表的部分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外植体和培养基成分,以及植物组织培养常用英文缩写注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手册》侧重于具体操作技术,力求使读者能看得懂
本书为修订本。该书保留了原版教材的部分内容,增添了大量操作和研究图片,使操作要领、基本理论和实验结果图文结合,直观明了;实验方法突出技能培养和实验成败分析,各章单设实验注意事项,既介绍取得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提出初学者易出现的差错或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因素;充实了细胞研究技术和动物常用的细胞注射技术等内容。全书将实验准备、细胞培养、细胞研究融为一体,既适合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学训练,又适合自学入门。
本书实验共分12部分,63个实验,内容全面,突出了药学专业微生物实验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与《微生物学》理论课程相配合,既包括典型的印证性实验,还安排了一定的学生自主设计的开放式实验。本书编排方便教学,每个实验项目基本上都按照目的的要求、实验原理、仪器与材料、实验方法、注意事项、实验报告(包括结果和思考题)等六个部分来编写的,各实验所用的菌种、染料、培养基、主要试剂等的配置方法均列在附录中,便于学生和有关研究人员学习参考。 该书是药学类专业和相关生物专业的本科生实验教科书,同时也作为研究生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实验参考书。
《金针菇蛋白的研究与应用》是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资源微生物室的研究人员,在多年从事食用菌资源、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践活动中所积累和应用知识的归纳总结。《金针菇蛋白的研究与应用》是以金针菇作为模式植物,将国内外对金针菇酶的研究报告给予总结归纳,并分别予以论述,以便深入地认识金针菇中酶的存在、提取、纯化、性质、结构、功能及作用。
《微生物生物学实验教程》涵盖了34个微生物学基础实验,包括常用的显微镜使用技术,多种代表性微生物细胞的形态描述及结构染色技术,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技术,微生物生长及群体生长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噬菌体效价测定,微生物遗传育种技术,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检测方法,菌种保藏措施等内容。《微生物生物学实验教程》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各异,设计的培养技术和接种方法多样,提供的检测手段简明而规范,书后还附有常用培养基及染色剂等的配制方法,并附彩图展示部分重要的实验结果。
内容简介
时间巨轮已经转入21世纪,而未来将是日新月异且变动剧烈的时代——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地球村成形、资讯社会来临、环保意识抬头……人类已然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而“知识”必然是开启新时代大门的钥匙! 在这样的时刻,编辑一套有时代精神与意义的少儿知识百科,我们订出了较高的标准:要具备完整而严谨的知识框架;要掌握“从感知、理解到运用”的教育原理;要做好版面设计;要印刷精美而价格低廉;更要能符合中国孩子的需要。可以想见,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这套《新知识图书馆》是以“自然与环境”、“人类与社会”、“科学与技术”、“文化与艺术”四个知识面向,一共118个选题展开的。如今它已陆续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而我们的理念是否落实,只能留给读者来评论了。 这套书能以这样的面貌出版,要感谢海峡两岸的学
本书是《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一书的修订版。本书在修订过程中,注重保持上一版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并从多方面进行了扩展和补充。实验由原来的44个增加为54个,并增加了“自主设计实验”内容。 每个实验都精心设计了实验原理简介和实验结果分析的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在编写过程中注意引入新的微生物学研究技术,增加了外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及检测、细菌系统发育学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等综合性新实验。与本书配套出版有“教学辅助光盘”,内容包括实验操作演示、实验结果展示、重要实验菌株的基本特性描述及附录4部分内容。 本教材特别适用于师范院校的本科生和专科生使用,亦可作为农、林等其他有关专业或教师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根据*2001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教学基本要求,并参照有关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以及中级技术工人等级考核标准编写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动物防疫的基本知识、动物防疫技术、动物检疫的基本知识、动物检疫技术及其他动物产品检疫。本书在编写中,将讲授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结合,避免了内容上的重复,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与实践;将近年来国内外动物防疫与检疫方面的新规定、新技术、新方法编入教材,具有前瞻性与创新性。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可具备基层兽医防疫人员、检疫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所需的我国现行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毕业后独立开展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及动物销售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本书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类专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硫酸盐还原菌以及相关的应用工艺在污染物去除方面的应用。内容共分为l0章,包括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类、系统发育学、生理学、自然生态学、在厌氧处理工艺中的硫酸盐还原菌生态学,也介绍了油田中的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危害与处理,脱硫弧菌属的分子生物学知识。另外还阐述了硫酸盐还原的厌氧工艺,硫酸盐还原菌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包括处理各种重金属废水、抗生素废水、青霉素废水等。后介绍了复合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重金属废水以及含砷废水的原理等。本书可作为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科学及工程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教学用书,并可作为从事微生物学、环境保护等教学与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
全书分为概述、微生物实验和附录三部分。概述主要讲述微生物实验课程开设的目的与意义、相关实验记录与报告的规范、实验室规则及安全注意事项、生物安全等内容。实验部分精选了微生物实验的无菌环境和操作,微生物实验的重要仪器,显微镜使用和形态学观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及生长,微生物遗传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微生物检测和鉴定,微生物技术的应用等相关内容的实验。附录内容包括常用染色液的配制、常用培养基配方、常用缓冲液的配制。 本书以综合性大学、师范、医药和农林院校有关专业的大学本科生为对象,也可供其他微生物实验技术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