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识图与绘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化教学系列教材)》是结合水利水电行业对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编写的。《水利工程识图与绘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化教学系列教材)》主要包括基本制图标准与技能、工程形体的表达、水利工程图和计算机绘图等四个学习型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包含若干学习型工作任务。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及成人高校水利水电类专业工程制图教材,亦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由胡建平、晏成明主编,刘亚莲主审。
由吴文庆,高军,李仰斌主编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试行)》分六个部分,分别为总则、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分类分区、自流灌区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提水灌区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井灌区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
根据水利部水和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总局科[2002]15号文“关于2002年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制定、修订项目及主编单位的通知”要求,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的规定,对《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91)进行修订。 本标准共5章16节88条和1个附录,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基本参数的确定;主要结构型式的抗冻胀计算;抗冻胀结构及工程措施。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有:拓宽了原规范的适用范围;对日照及遮阴程度的冻深修正系数进行细化,提高了参数选择的精度;对土的分类及名称进行了修订;对土的冻胀量计算方法进行了修订,将原规范中两套计算公式修订为一组曲线图;对桩、墩基础的抗冻胀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改;对挡土墙的水平冻胀力沿墙高的分布进行了修改;对挡土墙的整体稳定验算公式进行了修改;对保温材料
SL269-2001《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是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制定、修正计划,由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98)水规技便字第12号文下达的任务安排制定,按照SL01-97《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编制的。 沉沙池的设计涉及水文泥沙、水轮机和水泵、水力学、技术经济及水工建筑物等多学科专业。且我国地域辽阔,各流域水系的水沙状况差异较大,水利工程与水电工程的沉沙池也有很大不同。上述情况形成本规范的特殊性。 本规范共10章4个附录。10章分别为:总则;术语、主要符号;设计资料;沉沙池的设置条件及泥沙沉降设计标准;位置及类型选择;工程布置;主要尺寸确定;结构设计;运行设计;原型观测和安全监测设计。4个附录分别为:沉降计算方法;悬移质泥沙沉速计算;水利工程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冲洗计算;水电站沉沙池有压及无压排沙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水利水电类专业规划教材,是根据全国水利水电高职教研会制定的土工试验指导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完成的。本书共分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土的工程分类、土样和试样制备、含水率试验、密度试验、比重试验、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颗粒分析试验、土的渗透试验、土的击实试验、土的固结试验、土的直接剪切试验及三轴压缩试验等,并附有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本书适于高职高专院校水利水电工程、农田水利、工业与民用建筑、道桥、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专业,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内容共分六章:章绪论,简述水库工程安全现状、安全检查与加固的重要性,安全检查的组织和要求以及大坝安全分类标准;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介绍了土石坝、浆砌石坝、溢洪道、放水设备及渠系工程的安全检查与加固。文中结合全国各地具体事例及其经验教训,分析并论述了上述工程设施裂缝、漏水、滑坡、失稳等各种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其检查、观测与处理方法。 本书收集全国各地土石坝加固与处理的方法经验总结,理论与实践并重,集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适合广大水库管理人员及县市级水利管理干部学习掌握,也可作为培训教材。
本书是《水电厂生产人员技术问答丛书》之一,以问答形式介绍了水电厂水库调度的知识。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的基础知识,水资源的规程、法规与标准,水库的防洪调度和兴利调度,水库的优化调度,以及水库调度自动化。本书内容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重点讲述了水库调度方面的知识,紧密结合水电厂水库调度工作的实际需要,可以快速提高水库调度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 本书可供水电厂水库调度人员提高业务技能学习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教材为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系列教材之一,由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联合安徽水利建筑工程安装总公司的有关专业技术骨干,以安徽省及华东区域已建、在建、病险水库加固的水利枢纽工程为载体,以专业核心能力(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训练为目的而编写的。本教材内容包括:土石坝设计与施工的相关资料收集;枢纽布置与工程等别的确定;土石坝设计;溢洪道设计;土石坝施工等项目。每个项目由设计或施工方法及案例构成,供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加强实践性训练。 本教材适用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城市水利、治河与防洪等专业,并可用于成人专科学校以及普通本科院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同类专业教学,还可供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水库调度与管理》是全国水利行业规划教材,是根据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全国水利水电高职教研会制定的水库调度与管理课程标准编写完成的。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水库调度的基本资料、水库的兴利调度、水库的防洪调度、水库的综合利用调度、水库运行调度管理、水库群调度简介、水库优化调度及自动化系统简介等。 《水库调度与管理》可供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学校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水利类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等专业师生及水电规划与调度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总局科[2004]11号文《关于开展2004年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的安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l—2002)的要求,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第7章“施工总布置”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7章10节96条,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施工分区布置; ——场内交通规划; ——场内排水规划; ——土石方平衡及渣场规划; ——施工用地。
谭超、黄本胜、洪昌红、邱静、刘达编*的《平原大型水库动态纳污能力计算理论与应用》系统总结了大型水库动态纳污能力的理论体系,研究得出的衰减系数和流速之间的定量公式,建立二维水流 水质数学模型。以广东省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为案例,分别应用常规的衰减常数和实验得到的定量衰减公式,开展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动态纳污能力计算。提出飞来峡库区纳污总量控制方案,并严格制定限排总量,从而保障飞来峡库区水质达标,也为水库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有力抓手。 本书可供水利、环保、电力、航道等行业相关科研、设计及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有关高等院校师生研究、学习的参考用书。
本书系”简明土木工程系列专辑”中的一本。本书反映了拱坝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理论和技术,主要针对高拱坝结构试验所需要的材料试验理论、材料相似理论、数据测量理论以及模型的测量技术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在传统的拱坝模型试验分析拱坝稳定、应力等问题的基础上,本书增加了基于模型试验成果的拱坝整体稳定评价准则介绍。本书对李家峡、二滩、拉西瓦、溪洛渡、锦屏等实际高拱坝的整体地质模型试验进行了详细介绍,其目的在于总结模型试验的工程意义与作用。 本书可为从事水工结构技术的设计施工及试验人员提供有益帮助,他们可以了解通过物理模型解决重大工程问题的途径以及了解试验理论方法等。
本书讲述中国运河文化是运河区域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中南北地域跨度大、时间积累长、内容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中国的运河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直到今天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水利工程,在维护国家统一、南粮北运、繁荣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运河区域的文学、艺术、风俗、信仰及文化交流活动,都有鲜明的特点。走近运河,游览沿线城镇,观赏风景名胜,我们便不难发现:运河里不仅流淌着载舟行运之水,而且充溢着历久弥新的文化。
本标准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09年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09)163号,电力行业部分)的要求制定。 本标准根据水电水利工程的特点,在总结分析已有试验研究成果、工程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天然火山灰质材料的定义、品质指标、试验方法,天然火山灰质材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天然火山灰质材料的*限量等进行了专项研究,为本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中适合我国水工混凝土掺用天然火山灰的有关内容,吸收了天然火山灰在水工混凝士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同时突出了掺用天然火山灰水工混凝土的特点。 本标准是首次制定的电力行业天然火山灰质材料应用技术规范,对天然火山灰质材料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含水量、三氧化硫含量、安定性、活性指数、火山灰活性、碱含
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关于下达1997年制定、修订电力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的通知》(综科教[1998]28号文)进行修订的。 1994年5月21日,水利部和原电力工业部联合发布了SL62-19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这一规范对1983年版本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和补充,对指导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灌浆工程施工,推广和应用先进经验、先进技术,保证工程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业,国内外水工建筑物灌浆的技术和实践,又有了新的发展。为了适应新的情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00-1996《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特对1994年的《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予以适当补充和修改,形成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269-2012):水电水利工程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施工规范》对砾石土心墙堆石坝的导流与度汛、料场规划与复查、坝基开挖与处理、砾石土心墙料、反滤料及堆石料、坝体填筑、廊道、盖板、垫座及防浪墙混凝土施工、施工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九甸峡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造在狭窄河谷深厚覆盖层上,《面板堆石坝变形特性与计算》由邵宇、李海芳、邓刚编著,对其坝体和坝基整体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覆盖层上面板堆石坝的应力变形特性、覆盖层对上部坝体变形的影响规律,以及坝体、面板、趾板、连接板、防渗墙、覆盖层之间的静力相互作用性态。通过三轴蠕变试验,对九甸峡面板堆石坝堆石料蠕变变形与时间、应力状态等关系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能反映实际情况的堆石料蠕变变形计算分析模型。对比了考虑蠕变与否对大坝应力变形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峡谷和深厚覆盖层等地形地质条件的影响。 《面板堆石坝变形特性与计算》适用于水利水电科研和设计人员,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本标准根据《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的文件要求,结合我国已建和在建拱坝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对原标准SD 145-1985《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进行修订。 本标准修订工作自1998年启动以来,修订组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了《拱坝强度准则及分项系数研究》、《拱坝稳定准则及分项系数研究》、《拱坝泄洪雾化专题研究》、《拱坝体形分析专题研究》等专题研究工作,为本标准的修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标准与SD 145-1985比较有以下主要变化: ——遵照GB 50199规定的原则,拱坝强度及拱座稳定安全计算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则,按分项系数极限状态表达式进行控制。 ——将坝高划分改为:低坝的高度为50m以下,中坝的高度为50m—100m,高度在100m以上为高坝。 ——采用混凝土强度标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