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色列景观生态学家Zev Naveh教授毕生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的著作精选,内容涵盖了景观生态学的若干理论研究和应用案例,以及从人类生态学角度对景观与恢复生态学所做的一些思考。其中不乏对生态系统与景观、生物多样性、景观多功能性、文化景观、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后工业化信息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深刻思考和剖析,强调人类对大自然认识和行为的转变是实现可持续未来的途径。本书可供地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生和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也值得人文科学乃至管理领域的人员关注。
江志华、叶海仁编*的《环境监测设计与优化方法》根据当前环境监测的实际需求,以环境统计学原理为基础,全面阐述环境监测设计与优化的原理、程序和方法,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环境监测设计与优化标准操作程序,系统地论述了环境监测边界、监测参数、采样站点、采样时间频率等的设计与优化方法,分析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优势、限制和操作方法,提出了环境监测设计的文件说明格式。 本书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供环境管理者、环境研究人员、环境保护技术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教师和学生阅读参考。
环境影响评价是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技术措施。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著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共有十四章,概述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政策、法规、管理程序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标准体系等;介绍了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振动、生态、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和方法;论述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分析、环境风险评价、环境监测与管理等内容。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误差理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内容包括:绪论、误差的基本概念、误差的性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直接测量数据的处理、间接测量数据的处理、线性参数的二乘法处理、回归分析。各章附有习题供使用者选用。书后附有常用数据表。 本书注重理论和测量实践相结合,书中配有较多应用实例,有关术语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规定。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质量技术监督类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类等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科研单位、检测/校准机构和生产单位从事计量检定、检测/校准、产品检验、精密测试、质量管理及科学实验的人员使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和科技标准司,要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全国有关的监测技术人员对《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进行修订再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正式出版了,这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的增补和完善,是全国环境监测科研、监测方法研究、监测方法标准化成果的总结,是广大监测技术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 为适应环境监督管理和国家新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源排放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需要,在第四版中增加了许多监测的新项目、新技术、新方法,与第四版相比有较大的进步。在本版中监测分析方法分为三类,即:A类方法为国家或行业的标准方法(或与标准方法等效);B类方法经过较深入研究、多个实验室验证,证明是较成熟的统一方法;C类方法为仅少数单位研究与应用过,或直接从发达国
本书针对长江河口湿地独特的类型、结构、格局和长期演变过程,集成多源时间序列遥感数据,构建河口湿地长期遥感监测、分析与评估的方法,旨在完善河口湿地长期遥感监测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实现长江河口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全书重点开展了以下方面的研究:长江河口湿地土地覆盖长期变化遥感监测,长江河口滨海湿地植被群落长期变化遥感监测,长江河口水体湿地长期变化遥感监测,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长期变化特征,长江河口湿地长期演变的驱动机制分析,长江河口湿地遥感监测数据共享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书可供海洋、地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科研人员、教师和研究生等阅读参考。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因其对野生动物、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带来的危害而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因此成为环境科学和生态毒理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昆明市是云南省社会、经济的中心,滇池作为昆明市城市污水的受纳水体,EDCs的研究一直处于空白。《滇池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环境行为及生物效应》以类固醇类、烷基酚类、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等典型EDCs为切入点,在建立并优化复杂环境介质中EDCs痕量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首次系统研究了滇池流域典型EDCs的污染特征和生物效应。 重点解决了类固醇类和烷基酚类EDCs羟基一酮基同步衍生化(烯醇化一硅烷化)的核心技术难题,针对不同类型的样品,发展了一系列前处理手段,并结合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建立并优化了水、沉积物和生物样品中8种类固醇类和6种烷基酚类EDCs的痕量分析方法,为外其他水
《老年心理辅导师实务培训/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系列教材》共分为四部分内容,部分为老年人心理。主要介绍老年人心理特点、老年人心理健康、老年人心理辅导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桐关知识;第二部分为老年人心理测试与评估,主要介绍老年人心理评估的基本认知和老年人心理评估常用技术;第三部分为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与实训,详细介绍了健康老年人的心理维护、一股心理问题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养老院老年人心理与心理辅导、患病老年人心理与心理辅导、心身疾病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心理障碍老年人的心理辅导,以及老年人的死亡教育问题与临终心理护理;第四部分为老年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主要介绍了老年心理咨询、心理相谈及心理治疗方面的内容,重点介绍了老年人的心理咨询与常用老年心理治疗技术及训练。 《老年心理辅导师实务培训/
《建筑工程测量》共分14章,内容包括绪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测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应用、建筑施工测量、建筑变形测量与竣工图测绘、线路工程测量、桥梁与隧道工程测量、房产地籍测量、测量试验与实习。本书编写采用校际合作的形式,汲取各高校在测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融入教学改革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建筑工程测量》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给排水、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非测绘类相关专业高职高专教材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全书由林龙镔负责统稿和全面修改。
本书以地下水和河流中污染物的迁移输运模型为研究对象,以识别污染物迁移输运过程的模型参数为主要研究内容,首先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一维的和二维的、整数阶的和分数阶的污染物迁移输运模型进行离散,随后分别设计了Landweber迭代、PRP共轭梯度和变步长梯度正则化三种确定性算法,系统地研究了一维的和二维的、整数阶的和分数阶的污染物迁移输运的初值重构、源项识别以及参数识别问题。 本书设计的三种确定性算法有效地识别了地下水和河流污染物迁移输运的初值、源项及参数问题,既为识别和控制地下水污染和河流污染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实现污染物迁移输运过程的识别和控制,又丰富了环境水力学反问题的求解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本书可供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本书系统论述了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理论、内容框架、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主要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环境迁移、健康危险、风险表征与评价及风险管理等内容。重点介绍了石油化工、农药、水环境、核能及危险品贮运等领域环境风险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并给出了若干实用案例供参考。 本书可作为各级安全组织、环评机构、环保管理部门、环境科学研究院所及从事安全工程、环境评价特别是环境风险评价工作人员的常备参考书,也可作高等院校有关安全工程、环境科学、能源资源利用与管理专业师生的教材和参考书。
低碳,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人们的生产生活消耗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碳排放是引起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自工业革命以来,在生产力大幅提高的同时,化石能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加,因化石能源的使用产生的碳排放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与大气二氧化碳交换的平衡,不断升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使地球大气的平均温度也在升高,由此引起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粮食减产、物种濒危等一系列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 能源结构转型不仅是供给侧的革命,也需要消费侧的响应。作为能源消费的部门(工业、建筑和交通)之一,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用能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由于建筑用能的使用主体分散且数量大、负荷强度随昼夜和季节周期性变化、使用者行为方式对负荷影响大、建筑服务水平与能耗呈现
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绝不仅仅是危机与灾难的历史,同样也是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的默然再生的历史。《自然与权力:世界环境史》形象的叙述了纷繁交织的人与自然关系所带来的极其广泛的文明、文化和生物的后果,同时展现了这一相互关系如何以及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怎样的烙印。由此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尽管人们不断致力于一个人和自然相融合的环境政治,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时时呈现出不稳定和大量令人惊奇的现象,并因此需要人们时刻注意和小心。
本书在介绍土壤组成与性质和土壤主要污染物的基础上,研究了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和方法应用,内容力求全面、新颖、富有启发性,文字通畅,图表形象直观,可读性、学术性和可操作性强,希望能以更宽泛的视角、更多元的观点、更开放的心态不断深化对土壤修复技术应用的理解和认知,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同时,注意吸收外土壤污染防治研究的新方法和研究成果,力图把知识介绍、原理阐述和实际应用案例相结合,突出重点。本书可供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为土壤修复领域、环境保护领域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开展清洁生产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咱,而适于环境友好的先进工艺技术是开展清洁生产的根本保证。本书以中石化、中石油装置分布和产品特点为参照,详细论述了外炼油、乙烯、合成橡胶、合成脂与塑料、化学纤维、基本有机原料、油品储运、水处理技术等专业先进的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工艺技术,并就其工业实践和研究开发成果进行了介绍。全书理论严谨、结构紧凑、数据翔实,是一部实用性强、理论水平较高的技术专著。本书对于事石油化工行业科研、生产等工作的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指导作用。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小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定量分析》在总结黄河中游水沙变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典型调查、数值模拟、资料收集、文献查阅、科学总结与系统集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系统分析黄河中游近期水沙变化特点,改进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方法,定量研究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小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较客地分析了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减少入黄径流和泥沙的作用。全书既有理论方法研究,又有典型算例的分析验证,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效益评价、水沙变化原因分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预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小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定量分析》可供从事水土保持、河流泥沙、水文水资源等研究领域的科技工作者阅读,也可作为有关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我国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而同步持续攀升,相关部门对治理机动车排放污染也越来越重视,因此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检测技术已是机动车检测与维修等相关人员必须和急需掌握的技术。 本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机动车(包括汽车、低速汽车及摩托车等)排气污染物检测涉及的检测标准;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检测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双怠速法、自由加速工况法、简易稳态工况法(ASM)、筒易瞬态工况法(VMAS)及加载减速工况法(Log Down)的检测过程及相关的标准限值等。 本书具有系统性、知识性的特点,内容较充实,不仅适用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人员的培训使用,也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使用,还可作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高原生态研究》是一部研究青藏高原水资源、动物资源、气候资源、地质生态、土壤生态和环境生态等方面的论文集,均以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为背景,以实地考察数据为依据,论述了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风险、生态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探讨了西藏地区生态的脆弱性和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战略性。对于过去青藏高原研究方面的成果,算是一个简单的总结,更希望对于未来青藏高原的研究提供参考。
《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研究》以“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研究”为主题,借鉴国外环保产业投融资方面的先进经验,采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系统分析、数量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环保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理论,全面分析了我国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的现状,从投融资水平、来源、结构、效果、形式着手,对环保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创新的思路、运作的模式以及保障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实现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