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华、叶海仁编*的《环境监测设计与优化方法》根据当前环境监测的实际需求,以环境统计学原理为基础,全面阐述环境监测设计与优化的原理、程序和方法,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环境监测设计与优化标准操作程序,系统地论述了环境监测边界、监测参数、采样站点、采样时间频率等的设计与优化方法,分析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优势、限制和操作方法,提出了环境监测设计的文件说明格式。 本书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供环境管理者、环境研究人员、环境保护技术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教师和学生阅读参考。
本书针对长江河口湿地独特的类型、结构、格局和长期演变过程,集成多源时间序列遥感数据,构建河口湿地长期遥感监测、分析与评估的方法,旨在完善河口湿地长期遥感监测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实现长江河口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全书重点开展了以下方面的研究:长江河口湿地土地覆盖长期变化遥感监测,长江河口滨海湿地植被群落长期变化遥感监测,长江河口水体湿地长期变化遥感监测,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长期变化特征,长江河口湿地长期演变的驱动机制分析,长江河口湿地遥感监测数据共享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书可供海洋、地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科研人员、教师和研究生等阅读参考。
《绿色化学》对近年来绿色化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不仅可对以后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而且对刚刚接触绿色化学的研究者也是一个系统介绍,全书分11章,包括绿色化学的基本理论、绿色催化、绿色溶剂、生物质化学化工等,着力介绍了绿色溶剂技术。 《绿色化学》是化学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和科技工作者的参考。
本书全面系统介绍了港口环境污染的现象、危害、原因、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港口环境保护概述、港口大气污染及防治、港口水体污染及防治、港口固体废物污染及防治、港口其他污染及防治、港口环境管理法规、港口环境风险管理、港口环境监测及评价、绿色港口建设理论与实践。 本书主要作为交通运输类高等院校港口航运特色交通运输专业的本科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教材和港口环境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教材,还可供港口环境保护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参考。
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天气分析和预报中各种常用物理量场如涡度、散度、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散度、能量场、Q矢量、位涡度、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粗Ri数、螺旋度、能量-螺旋度指数、雷暴大风指数等的诊断分析方法;其次阐述了数值预报产品及其释用的方法与技术以及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接着概述了相似预报的原理与方法及其应用;概述了综合集成预报方法及其应用。全书约26万字,共分12章。可作为高等院校大气科学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及气象台站预报人员参考。
1997年夏天,查尔斯·穆尔从夏威夷扬帆起航,返回加州母港。他选择了一条捷径,穿越人迹罕至的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区。这个环流区是一个巨大的海洋“沙漠”,气流在那儿堆叠,帆船在那儿停滞。航程中,穆尔意识到自己的船正在从一碗“塑料汤”中掠过。他撞上了这个星球上大的垃圾场,这个很快以“太平洋垃圾带”名扬天下的垃圾场,貌似“螺旋星云”,其中塑料重量和作为海洋基础食物的浮游动物重量的比例达到6:1。 在《塑料海洋》一书中,穆尔揭示了他不祥的发现和塑料的隐藏属性。塑料的研制本意是有助于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然而我们与塑料的暖昧关系最终成了与魔鬼共舞。穆尔认为,从牛奶罐到瓶盖,再到足以穿透人体皮肤的聚合物分子,塑料对日渐消亡的海洋生物及其脆弱的栖息地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比气候变化更具破坏性。如果不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解释应用》在总结当前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解释应用新技术、新进展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的基本方法、原理和应用,内容包括: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的基本内涵和技术发展现状;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及其产品;数值预报产品的天气学释用、统计释用和基于人工智能的释用方法,以及综合集成预报技术等。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解释应用》基本概念和原理清晰,内容深入浅出,综合性和实用性较强,适用于高等院校气象学专业本科班的教学,大专班可节选使用,对研究生也有参考价值。《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解释应用》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联系,突出基本方法在实际天气预报业务中的应用,可作为广大气象预报人员和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环境监测与生态环境保护》共七章。首章为绪论,主要阐述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环境监测的特点与发展历程、环境监测的方法与技术、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发展措施等内容;第二章为水和废水监测,主要阐述水资源与水污染,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等内容;第三章为大气和废气监测,主要阐述了大气与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大气样品的采集等内容;第四章为土壤与固体废物的监测,主要阐述土壤组成与土壤污染、土壤环境监测方案的制订、土壤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监测等内容;第五章为自动监测,主要阐述环境自动监测和污染源自动监测等内容;第六章为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主要阐述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生态环境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