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刘瑞溪编制的《慈禧太后》讲述了:慈禧太后(1835~1908年),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生于北京。其祖上三代为官,父惠征任安徽徽宁池太广道道员。 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初八目,叶赫那拉氏由八旗秀女人侍咸丰帝,封兰贵人,赐居紫禁城储秀宫和圆明园天地一家春。成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在紫禁城丽景轩诞下同治帝载淳,晋懿妃,后又晋懿贵妃。成丰十一年(1861年),载淳登基后被尊为“圣母皇太后”,翌年上徽号为“慈禧皇太后”(俗称西太后)。咸丰十一年十月.慈禧联合慈安、奕诉等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辛酉政变”,两宫皇太后宣布垂帘听政。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廿二匿驾崩,叶赫那拉氏主宰近代中国权力长达48年之久。
清代统治者鉴于明朝宦官为害之烈,对太监进行 了较大规 模的裁抑。顺治帝仿朱元璋旧制,曾铸铁牌于交泰殿 内,严厉 约束太监的行为,尤其禁止他们参与政事。 清代选入宫中的女子有两种,一种是秀女,一种 是宫女。 秀女是八旗官员的女儿,可以选为妃嫔或指配给宗室 王公大臣 子弟;宫女则是内务府包衣佐领下的女子,地位较低 ,*内 廷役使。 太监与宫女是皇宫里的特殊群体,他们一股出身 寒微,很 小时候就被送进宫中供帝后贵族役使。在宫中,他们 毫无自由 与人格,精神和肉体上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周怡、刘 瑞溪编制的《太监宫女》所选12帧照片 拍摄于清末到“逊清小朝廷”之间,是历史上太监宫 女存在的 后时期,从中可以瞥见他们在宫中的生活状态。
周怡、刘瑞溪编制的《末代皇帝》讲述了: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生于北京。清朝入关后的第十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廿一目,光绪帝驾崩,奉慈禧太后懿旨,立溥仪为嗣皇帝,“继承同治,兼祧光绪”。十一月初九日.溥仪在太和殿登基。 1912年2月12曰,在隆裕皇太后的主持下,溥仪接受“优待条件”,承认共和,宣布退位。民国六年(1917年)在军阀张勋的策动下,曾有十二天的短暂复辟,后在全国上下的讨逆浪潮中再次退位。1924年11月5目,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离开紫禁城的溥仪曾迁居醇亲王府和天津日租界,后在曰本侵华势力的策动下于1934年3月当上了伪满洲国的“皇帝”,直至1945年伪满洲国崩溃。1967年,溥仪在北京病逝。
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与西方国家越来越密切的接触和摄影技术的普及,照相作为一种时尚逐渐走进了中国社会。在洋人的镜头中,贵族与平民,官府与市并,均被拍摄成一张张照片,为今天的人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画面。摄影术也因为其准确、真实的表现手段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西洋镜里的皇朝晚景·第八辑:清末官员》选录的12帧晚清官员照片,出自清政府对官员的拍照存证——《王大臣宫弁亲兵照像》册,全部照片拍摄于19世纪80年代,是一部时代较早的官员影像档案。在本辑中,著名的洋务大臣盛宣怀尚是一名候补道员,还未被授予北洋水师提督的丁汝昌尚为直隶天津镇总兵,还有宋庆、左宝贵、叶志超等晚清名臣,这些几乎是被拍摄者人生的张照片,每一张都显得弥足珍贵。
本书主要对旅游拍摄技巧进行了全面介绍。通过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旅游场景,使读者既可以了解旅游信息,也可以在旅游的途中参考书中介绍的方法进行拍摄。本书以拍摄的招数为主要介绍方式,降低了阅读门槛,让读者能够拿来就用。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记录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位新西兰摄影师约翰?特纳镜头里的中国,讲述了空军英烈龙震泽的英勇事迹,以及潘美顾医生在福建屏南棠口传教的经历与见闻。
《刚刚好》是摄影师燕子镜头里的故事。 这里有关于年少的梦想,青春的模样,去远方的勇敢自由,以及心中永恒的风景。 每一张照片,都拍在不多一秒、不少一秒的刚刚好里。 在这本书中,燕子带你看她看到的世界, 也许和你的世界曾有重合, 也许是你不曾看过的景象, 也许帮你道出了你想说却说不出的执着与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