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星以上
  • 30-5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戏台上的中国
    •   ( 199 条评论 )
    • 廖奔廖琳达 /2022-04-01/ 大象出版社
    • 本书由戏剧史研究名家,文化学者廖奔先生带领我们从戏曲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艺术、舞台演出、戏台、演员生活、戏曲故事、名角、唱腔、行当、戏衣、脸谱、声腔剧种、乡音乡愁、世界传播、域外影响、艺术价值、生存现状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细致解读戏曲对人民生活中的深入影响、走向世界的脚步、面临的生存困境及出路。本书通过展现戏曲文化,追踪其源流、触扪其筋骨、探索其精神,力图调动人们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豪感。让读者感受到中华文脉在戏曲舞台上的延展。

    • ¥49 ¥98 折扣:5折
    • 昆曲牡丹亭全本(简谱版)——根据纳书楹版《牡丹亭全谱》译谱
    •   ( 795 条评论 )
    • (明)汤显祖 著,关德权 译谱、整理 /2010-10-01/ 中国戏剧出版社
    • 《牡丹亭》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剧情梗概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儒生陈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手持一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沉浸在此梦中不能自拔,因为思虑过度,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下。其父杜宝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 ¥37.3 ¥56 折扣:6.7折
    • 川剧与巴蜀民俗(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02)
    •   ( 93 条评论 )
    • 杜建华 等著 刘祯 主编 /2020-05-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川剧是中国戏曲与巴蜀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其三百年多年发展过程中的几起几落,无不与巴蜀民风、民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书是国内从民俗学视域来研究川剧艺术发展与社会民俗关系的专著。作者从民俗学和戏曲学的不同维度入手,探讨了巴蜀民俗与川剧的共生发展、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 本书研究视角独特,资料翔实,并配有数十幅珍贵资料照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戏曲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者的重要参考图书,也是广大戏曲爱好者了解川剧的一本绝佳读本。

    • ¥42.5 ¥85 折扣:5折
    • 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粤剧
    •   ( 87 条评论 )
    • 罗铭恩 /2020-03-01/ 广东教育出版社
    • 粤剧这朵盛开在岭南的戏曲艺术奇葩,孕育生成于深厚的岭南文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海外华人聚居之地。它是这一地区人民共有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道德标准,以及审美情趣的共同体现,有 南国红豆 的美誉。粤剧融八岭南文化的血脉之中,积累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使这方水土更加绚丽多彩。

    • ¥30.8 ¥39 折扣:7.9折
    • 此物最相思——粤剧史料文萃
    •   ( 109 条评论 )
    • 蔡孝本 李红 /2016-06-01/ 广州出版社
    • 《此物相思 粤剧史料文萃》主要内容大致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梳理粤剧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二是解读粤剧艺术的风格特色,三是介绍不同历史阶段的代表性艺术家,四是概述粤剧现阶段传承和保护的情况,力求能翔实地记录、真实地反映粤剧的历史、发展现状、风格特色、代表人物等读者关心的热点,以更好地宣传和推广粤剧艺术。 继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之后,其社会价值和艺术特性得到了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的社会认同,在此过程中,社会各界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粤剧艺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基于此种认识,广州粤艺发展中心联同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多年来切实做好挖掘、整理、研究粤剧传统艺术及粤剧史料等方面的工作。《此物相思 粤剧史料文萃》一书,也是对这些工作的系统的总结。

    • ¥34 ¥68 折扣:5折
    • 越剧文化史
    •   ( 179 条评论 )
    • 蒋中崎 /2015-03-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导语 蒋中崎编著的这本《越剧文化史》共分四篇,内容包括越剧的形成、越剧的兴盛、越剧的改革、越剧的创新。其成果的学术价值不但表现在观点的新颖、资料的翔实、数据的可靠、逻辑的严密上,而且在越剧学的研究领域,具有学术开拓与积累的意义。本书有如下特点:国际视野、民族特色、历史意识、实务取向、学界与业界经验的有机结合。 内容提要 蒋中崎编著的这本《越剧文化史》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越剧文化研究”成果之一。 本书发掘、汇集了大量越剧研究领域的新资料、新观点,较为全面地梳理了越剧研究的前人成果,首次从地域文化角度阐述了越剧的发展轨迹,并从文化学、社会学的学科视野与立场阐述了百年越剧的流变过程。 本书将志、史、论结合,不仅为越剧研究提供了较为系统、完整、真实的文献和材料,更为本

    • ¥49 ¥98 折扣:5折
    • 黄梅戏经典唱段100首(金版)
    •   ( 424 条评论 )
    • 徐高生 /2014-10-01/ 安徽文艺出版社
    • 《黄梅戏经典唱段100首(金版)》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黄梅戏经典唱段100首(金版)》由黄梅戏权威专家选编,从六十部优秀黄梅戏剧目中精选出100段经典唱段汇辑成册,分为 传统曲目 和 现代曲目 两大版块,是黄梅戏曲爱好者的大全宝典、戏剧票友的收藏珍版,又是专业人士教材,兼有实用性、欣赏性和保留价值。

    • ¥32 ¥48 折扣:6.7折
    • 黄梅戏唱词的韵律语法研究
    •   ( 42 条评论 )
    • 张莹 著 /2020-04-01/ 安徽大学出版社
    • 语言与韵律的关系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本书选择黄梅戏中的代表性剧目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黄梅戏唱词的语言。既有对某一时期黄梅戏唱词的共时描写,又涉及黄梅戏唱词的历时变化;既有对黄梅戏唱词的单独考察,又涉及五大剧种之间的比较,揭示了韵律对黄梅戏唱词语言的影响,并对唱词创作提出了建议。本书既可以给语言学和戏曲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也适合所有对语言学和戏曲语言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38.6 ¥58 折扣:6.7折
    • 昆曲日知录:幽梦谁边
    •   ( 224 条评论 )
    • 沈昳丽 /2021-01-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本书是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沈昳丽的*本演剧随笔。她把演剧过成了日子,把昆曲视作有美感的生活方式,从传统剧目《紫钗记》《牡丹亭》《长生殿》表演上的 旧中求新 ,到新编剧目《红楼别梦》《椅子》的 新中守旧 新中创新 ,从传统戏剧舞台走到实验剧场、音乐剧场,赋予昆曲更多的表现力,实现昆曲和现代音乐的结合。创办 昳丽道场 ,台上台下,戏里戏外,以传播和弘扬昆曲文化为使命。本书记录了沈昳丽从艺35年来对舞台对戏剧持之以恒的思考与探索,读者即观众,字里行间,动静张弛,是场上做戏,但愿亦是心有灵犀。

    • ¥47.6 ¥68 折扣:7折
    • 锣戏与中原俗曲(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10)
    •   ( 35 条评论 )
    • 赵君刘祯 主编 /2020-05-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中原俗曲作为中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概念本身产生较晚,但由于它的客观存在以及与传统音乐文化较直接的承传性,从而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书对中原俗曲文化的形成进行了细致剖析,并对其整体性风貌做了全面梳理,同时对锣戏的历史、艺术特征和价值进行了整体性呈现。作者通过对该剧种的形成时间、流布地区、戏曲班社、音乐本体、表演艺术和剧目文本等多方面的梳理,具体分析了其独特性的根源,以便让读者对中原俗曲文化有一个具体、客观的了解和认识。

    • ¥37.5 ¥75 折扣:5折
    • 时白林黄梅戏音乐唱腔选集
    •   ( 41 条评论 )
    • 时白林 /2019-08-01/ 安徽文艺出版社
    • 该选集是从时白林先生创作的黄梅戏舞台剧、电影、电视剧、广播剧中整理编辑而成的。时间跨度约50年,共40个剧目,145个唱段,有独唱、对唱、重唱、齐唱、帮腔、合唱等。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有《天仙配》《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孟姜女》《江姐》等剧中的一些唱段。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时被中宣部、文化部等六部门评为 经典作品 。

    • ¥40 ¥60 折扣:6.7折
    • 我的越剧生涯
    •   ( 110 条评论 )
    • 田虹 /2020-08-18/ 上海大学出版社
    • 《越剧名家口述历史》:本书采访了十几位越剧老艺术家,包括袁雪芬、王文娟、毕春芳、焦月娥、筱月英、吕瑞英、孟丽英等,将他们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整理成书,以亲历者的自述阐述、回忆越剧的发展、所处环境、经历的事件等,为上海越剧界建立起一份全面的历史档案。

    • ¥48.9 ¥62 折扣:7.9折
    • 苏州评弹艺术家评传 (五)
    •   ( 29 条评论 )
    • /2022-02-25/ 古吴轩出版社
    • 本书所记潘伯英、黄异庵、杨振新、曹啸君、尤惠秋、邢瑞庭均为苏州弹词界造诣优秀的前辈艺术家,他们引经据典,面风、手势、眼神配合到位,表演炉火纯青。书中客观记录了他们跌宕动人的艺术生涯,展示了他们对弹词艺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弹词艺术凝结着他们毕生的追求与不懈的奋斗。他们既是传统流派的继承者,又通过各自长期的艺术实践在说噱弹唱演诸方面,独具风格,自成体系。本书为研究苏州评弹历史,传承评弹艺术,发展与创新评弹事业提供经验和指导。

    • ¥41.7 ¥58 折扣:7.2折
    • 西藏藏戏形态研究
    •   ( 68 条评论 )
    • 李宜辛雷乾 /2016-09-30/ 中山大学出版社
    • 西藏藏戏在广泛吸收本土苯教祭祀仪式,佛教羌姆舞蹈,民间说唱和民间歌舞艺术的基础上又汲取了印度外来文化的滋养而形成。戴面具表演时藏戏的基本特征。藏戏面具中不同色彩的面具不仅象征角色各自不同的身份、地位及其个性特征,同事也蕴含着对角色在道德层面上的褒贬评判。西藏藏戏服饰既汲取了藏民族生活袍服风格,又深受宗教文化、汉族、蒙古族、回族等其他民族服饰文化元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城市化、浓郁的文化象征意蕴以及实用性和美化性兼容的特征。藏戏唱腔具有以人定曲,专人专曲、高亢悠扬等风格特征。民间传统藏戏班、民间新建藏戏队和自治区藏剧团共同构成当下西藏藏戏的组织形态,民间新建藏戏队和自治区藏剧团统统构成当下西藏藏戏的组织形态,形成业余演出团体和专业演出团体彼此互补、统统传承藏戏的局面。

    • ¥49.1 ¥68 折扣:7.2折
    • 戏曲讲堂·豫剧板胡演奏艺术
    •   ( 35 条评论 )
    • 周武占 /2023-10-01/ 河南文艺出版社
    • 本书共分为八章,前三章是对豫剧板胡的概述及演奏方法的叙述,后五章是实践性的练习、演奏和欣赏,包括豫剧四大板式过门演奏、常用曲牌演奏、常用情绪音乐演奏、豫剧板胡演奏唱段赏析、豫剧板胡演奏曲目赏析等。在呈现方式上,结合乐谱将板胡演奏音频(或视频)二维码同步提供给读者,可使读者通过视听直观地去学习、了解、认识豫剧板胡的演奏特点,为读者学习、演奏提供了便利,体现了本书的专业性、可读性和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戏曲工作者、戏曲爱好者的常备书,可作为戏曲(音乐)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

    • ¥38.7 ¥49 折扣:7.9折
    • 齐如山国剧论丛
    •   ( 399 条评论 )
    • 齐如山 著 /2015-12-01/ 商务印书馆
    • 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饮誉世界,这一成绩有赖于齐如山在其背后的鼎力支持。齐如山先生不仅为梅兰芳设计表情、身段、造型,还为其量身编写剧本。梅兰芳轰动美国的京剧之行也是齐先生提议、推动的。梅齐二人的友谊合作持续二十年之久。齐如山不仅是社会活动家,更是中国戏曲的研究大家。他出生于昆剧之乡高阳,在戏剧的浸润中长大,及至青年时每每趁出国之机观看西洋话剧。通过中西艺术的比较,对中国戏剧的表演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通过戏曲研究与实践,他得出戏剧“无论何处何时,都不许写实,有一点声音,就得有歌的意味。一点动作,就得有舞的意味”的结论。这个论点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戏曲表演的特点。 《齐如山国剧论丛》除选收了齐氏具有代表性的剧学著作,还首次整理集合了散见于报刊、杂志中的单篇

    • ¥37.5 ¥52 折扣:7.2折
    • 昆曲:十五贯(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工程)
    •   ( 39 条评论 )
    • 杨孝明 编译 /2015-07-0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杨孝明翻译的《昆曲-十五贯》分为三章,**章为简介,扼要介绍了昆剧《十五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重获新生的过程。第二章对昆剧《十五贯》的形成过程及人物原型进行了探讨。第三章介绍剧情,对剧中人物况钟与其他主要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做了较详细的分析。书后附有剧本的英语译文。

    • ¥33.3 ¥50 折扣:6.7折
    • 古典南戏研究
    •   ( 169 条评论 )
    • (日)田仲一成 著 /2012-11-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古典南戏研究(乡村宗族市场之中的剧本变异)》以《琵琶记》与四大南戏(荆刘拜杀)以及南戏化的《西厢记》为对象,分析明清时期各地方剧本的文本流传、变异与社会性质。通过比对各地版本的唱词与宾白,可以发现吴本出现于明代前期,夹带方言,表现素朴,应是江南乡村演剧的古本;与此相反,南京或杭州刊行的京本是适用于宗族家堂演出的雅本;闽本处于从乡村到宗族的过渡阶段;徽本歌词保留了古本原貌,但增补大量通俗宾白,是供下层小民享用的市场俗本;弋阳本属于同类俗本,但稍微雅化,可说是江南普及本。《古典南戏研究(乡村宗族市场之中的剧本变异)》中总的来说,明代前期乡村戏台演出的古本发展到明代中期,以闽本为节点分化为两种,一是宗族家堂享用的高级京本,一是市场戏台演出的下级徽本,这反映出明代嘉靖以后的社会变革

    • ¥36.4 ¥52 折扣:7折
    • 闽台戏剧与当代
    •   ( 26 条评论 )
    • 陈世雄 著 /2011-09-01/ 厦门大学出版社
    • 《闽台戏剧与当代》文章共编为三辑,实际上可分为七类,,是关于闽台戏剧的综合论述,体现为首篇《论闽南戏剧文化圈》;第二,是评述当代中国戏剧发展趋势的若干长短不一的文章,目的是衬托出闽台戏剧存在和发展的大背景;第三类,是对新时期以来福建省新剧目的评论,涉及梨园戏、歌仔戏、高甲戏、傀儡戏等不同剧种;第四类,是有关两岸歌仔戏交流和比较研究的文章;第五类,是有关木偶艺术的理论、书评和剧评;第六类,是评论梨园戏老前辈吴捷秋、庄长江先生著作的短文;第七类,是探索戏剧人类学的阶段性成果,共有五篇论文。全书的核心是闽台戏剧,而“当代”是指她所处的大环境和相关的理论问题。

    • ¥30.3 ¥42 折扣:7.2折
    • 二人转与东北文化传统
    •   ( 73 条评论 )
    • 杨旸杨朴 著 /2015-04-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该书试图回答与其他戏曲或曲艺形式相比,二人转为什么具有巨大的艺术裹卷力和冲击力。因此,该书首先探讨二人转与原始仪式关系问题;接着探讨二人转与萨满的关系,之后探讨二人转与东北神话的传统,*后探讨二人转文化传统争论。得出结论认为,二人转之所以产生巨大的艺术裹卷力和冲击力,首先是来自二人转的意象,是二人转因为连着这部东北文化史,才使二人转连着它的源头。也正因为连着它的源头,二人转才获得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 ¥42 ¥60 折扣:7折
    • 中国越剧小百花唱腔精选
    •   ( 3 条评论 )
    • 浙江吴越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 编 /2008-11-01/ 中国戏剧出版社
    • 中国的越剧,从1906年在浙江嵊县(嵊州)诞生起,至今有102年历史,但与其他古老戏曲剧种比,她是年轻的。又因她生长在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很早就进入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并善于吸收其他表演艺术和戏曲音乐方面的营养,就较快地丰富和发展起来。 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戚雅仙、张桂凤、陆锦花、毕春芳、张云霞、吕瑞英、金采凤等群星璀灿,各创流派,越剧唱腔多姿多彩,脍炙人口,深入人心,许多精彩唱段至今传唱不衰,成为经典。 越剧遭受十年文革的摧残,艺术人才出现断层,青黄不接。为挽救危局,浙江省在文革结束后大量招收学员,并于1980年举行全省青年演员会演,1982年起,举行了几次大规模的小百花会演,1 983年成立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接着成立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等,

    • ¥36 ¥48 折扣:7.5折
    • 古韵悠扬水磨腔昆曲艺术的流变——长江文明丛书·文图本
    •   ( 37 条评论 )
    • 王丽梅 著,傅谨 审订 /2006-06-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世纪下半期以来,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跨学科合作,田野考古与科学研究互动,探赜索隐与争鸣辩论并进,把我们对于国史的认识引领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演进,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到发展,以往历史教科书上的许多知识、定论和成说,都在以惊人的频率被改写、修正和刷新。特别是推翻了从司马迁时代就已经根深蒂固了的“中原中心论”历史观,证伪了从传统“夷、夏”观衍生而来的有关中华文明的种种成说和定论,于是有了长江文明和地域史研究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本书在中国戏曲史的背景下描述了昆曲诞生、繁盛、衰落的过程,对其发展流变中的重要现象诸如四大声腔、家班、妓女与昆曲的关系、昆曲衰落的原因以及昆曲的保护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昆曲中的经典剧本进行了阐述和解读,使人们能够从中

    • ¥30.6 ¥38 折扣:8.1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