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配咏叹调唱词,翻译家通常总要对全剧音乐和戏剧构思、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某首咏叹调所处特定情境、语言风格及表情特征等诸方面作一番认真的分析研究,方能做到情真意切。同时,还需十分注意词曲配合的音节、声调、归韵等形式因素,考虑到实际演唱的声音效果。可见,词意翻译与唱词译配这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周枫先生对歌剧形式有过较深人的研究,对歌唱的声部类型和嗓音特点积有真切的感性知识,翻译过甚多的整部歌剧脚本和歌剧中的独唱、重唱、合唱歌词,对于中外诗词的音步、格律和词曲结合的形式特点等方面多有中肯的经验之谈,加上他的勤奋钻研,熟悉并掌握多国语言的翻译技巧,使得这一套《外国歌剧选曲集》在选曲、译配、汇辑等方面反映出编译者的艺术眼光和音乐文学的驾驭能力。 《女高音咏叹调(套装上下册)/外
苏州弹词音乐是探究苏州弹词文化特色的依托,内蕴着苏州弹词的文化根基与文化内涵,是深入分析以苏州弹词为代表的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切入点,而苏州评弹的既往研究者多为评弹业界人员和文化学者,前者涉及评弹表演艺术、口述历史、书目脚本、表演技艺、文化传承等内容;后者以评弹文学、词话小说、评弹文化史、评弹现象、评弹文艺理论为主。有关弹词唱腔唱调、弹唱技艺、表演手段研究多出自弹词艺人,对弹词音乐本体及方法、理论的成果关注度不够,缺乏对苏州弹词音乐的聚焦性、系统性的深度研究力作。 《苏州弹词音乐研究》的出版,不仅对苏州弹词音乐研究,而且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并将推动苏州弹词音乐的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为苏州弹词的传承和保护带领方向。我深信,吴磊教授将继续以其不懈的努力
《20世纪和声》是为高等音乐院校的演奏专业学生编著的。介绍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现代和声体系以及在其纵向结构组织、调式调性中存在的问题。作者L.C.佳吉科娃力图分析这些新的作曲技法的特性,并对有代表性的谱例进行了应用性的分析。
日本学研社重点产品,通过看图玩游戏的形式进行音乐启蒙的导入教育。本选题分为三个系列:节奏学习、音符学习及音乐小卡片四个部分,总计23本。该选题在日本幼儿音乐教育领域中具有很高的声誉。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之于实践,总是亦步亦趋,是随着声乐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结合声乐学习实践,《声乐表演技巧与教学探索》从声乐表演的基础知识开篇,结合声乐表演中的技巧、语言、心理、表演要素、舞台实践等几大块内容,用科学、完整的理念,对声乐表演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在后一章更创造性地提出了声乐表演教学中的问题,对教学中常遇到的知识点作出简明扼要的论述。
本书是一本教导青年歌者学习声乐的实用专著。它包含我多年作为声乐教师与合唱指挥所积累的很多原则与手段。本书的每一章涉及到不同的歌唱要素,解释了什么是优美的歌唱和如何发展良好的嗓音。 本书的编排使读者能在目录中找到一般的话题,或在索引中找到特定的嗓音问题以及很多有用的技巧与解答的参考资料。本书包括了一些最基本的嗓音练习,教师可根据它们发展出其它的替代练习,或根据它们改进自己现用的教学手法, 本书中的都是为了发展青年嗓音的力量、灵活性和响亮的音质,而其手法对所有年龄段和任何发展水平的学生也都是有价值的。即便是最的歌唱家也将发现,上台之前,热身时,这些元音习唱练习和练习也是有助益的。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训练这种主观的歌唱艺术放出新光彩。希望使用本书的读者能从本书中找到对他们的工作
继昆曲之后,古琴也已被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从音乐角度来看,古琴与昆曲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雅俗两种音乐体系。古琴至今仍以雅乐黄钟(F)为正律,而昆曲是以燕乐为主体的词曲音乐的遗存,是以雅乐黄钟(F)的下徵(C)为律本,以下徵之商(D)为主调的音乐。古琴是士大夫文人室内案头自我抒情的弦歌,昆曲则是出于宫掖人于市缠的宴赏乐舞。昆曲作为一种声乐,其声乃乐,其辞则为文学,故其是宫调曲牌体的词曲文学的活体。古琴也有其声乃乐,其辞为文学的声乐的一面,即其琴歌。琴歌乃操缦者自弦自歌,指应歌喉,天籁人声浑为一体的声乐形式。这种声乐如我们熟悉的《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梨云春思》等,则是植根于比昆曲更为古老深远、丰富多彩的古典文学艺术。
本书是对我国民族文化发展中形成并至今尚存在于昆剧的“唱”中的“曲唱”,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上编,标名《曲唱》,横向剖析曲唱的构成;下编,标句《词乐》,纵向阐述从词唱到曲唱的衍进历程,纵横互补,自成体系,读后,深感其构思完整,脉络清晰,学风谨严,观点鲜明。 本书分为两部分; 部分,先述说“今”‘曲唱’即“昆”中的“曲唱”的状况和构成,为《上编》; 第二部分,试探索、论说“词乐”与“曲唱”的演化及其构成为《下编》。
书中精选关牧村演唱过的歌曲100首,包括其最经典的作品20多首,中外民歌名曲60多首,音乐故事片《海上生明月》选曲12首。
《如何训练男高音》是一本针对男高音嗓音教学的,集中概括了有关男高音嗓音原理与发声技巧的方方面面,对不同的嗓音类别提供了很多针对性的建议与练习。内容涉及男高音的声音分类、歌唱的呼吸、男高音的共鸣与如何得到共鸣的方法等。
《音乐剧声乐演唱教材》中的曲目,是已经在世界上广泛流传的经典外国声乐作品,同时,也为我国音乐爱好者所熟悉。相信通过这种作品的演唱,会使学生在掌握作品的艺术风格、音乐风涵,吐字感情和演唱技法等方面,均能得到启示和提高。《音乐剧声乐演唱教材》的出版是件好事,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肯定对学音乐剧专业的学生是有益的。
应尚能先生是我国的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四十余年来长期从事声乐教学工作,培养了不少的学生。 应先生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和丰富的科学知识,对声乐艺术悉心研究近五十年,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心得。 这一本小册子是应先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教学经验而写成的。这些经验相信不但对正在学习和研究声乐的青年学生有益,而对从事声乐教学的老师们也是值得参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