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名窑瓷器珍品,从瓷器初创的古拙粗犷,到南青北白的格局已成;从引.领彩瓷的唐三彩,到绚丽多姿的青花瓷;从宋瓷尚雅、各竞芳华,到元明清颜色釉、彩绘瓷的争相斗妍;从民国仿古瓷器,到当代瓷器的传承创新,图文并茂,带你看懂瓷器,感受东方瓷器文化神韵!
《茶与美》为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围绕茶与美这一主题展开论述的散文集,初版于1941年,为柳宗悦的代表性著作。全书共收录了包括《器物的后半生》《 茶 之病》《利休与我》《陶瓷器之美》在内的16篇文章,从各个角度阐述了柳宗悦关于何为 美 的思考。茶道对于日本的美术、工艺、文化及精神内核具有深远的影响,至20世纪上半叶,茶道在日本社会极度盛行,但已内核空洞、因袭陈旧。作为民艺运动的领军人物,柳宗悦在本书中痛斥固有的茶道对于美的束缚,论及茶的精神与美的本质,强调需以新的观点将茶道引回发展的正途。 《民与美》是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的代表作之一,为《茶与美》的姐妹篇。本书收录了包括《杂器之美》《工艺与美术》《民艺的意义》《作物的目标》在内的二十余篇散文。这些文章聚焦于工艺美术,或多或少都触及了 民 与 美 两
"假如说《诗经》是敦厚的诗教,《楚辞》是个人的狂想,那么乐府就是大地上的歌声,它有烟火气,爱恨嗔痴,喜怒哀乐,离我们更近。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莲叶何田田,江南可采莲”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作为中国人的经典文学,乐府的声音里,有土地,有远方,有农作,有日常,有思念,有离别,有誓言,有选择——这是两千年的声音,也是此刻我们每一个人,正在经历着的一切。 《乐府之乐》精选一百三十余首不可不读的乐府诗名篇,其中有汉代古乐府,可领略恢弘的大汉气象;有魏晋文人诗,曹操、曹植、曹丕、王粲、陶渊明……体味魏晋风骨;有北朝民歌,尽赏大漠风光,南朝小调,低吟江南的都市情事。 本书的注解和赏析由国学大家王运熙及其弟子
中国雕塑史初版于1915年,是大村西崖很富盛名的代表作全书由正文和附图两部分组成,共收录30余万字,1000余幅珍贵的图片正文以时间为轴,上至太古时期,下至五代时期作者在实地考察观摩实物的基础上,详尽搜辑历史文献,全面完整地阐释了金石纹饰陵墓雕塑宗教造像等中国雕塑的发展脉络以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特征附图部分的图片多为作者亲自拍摄,它们大多是相关文物现存很早的影像资料本书与5-14世纪中国雕塑中国文化史迹北中国考古图录被并称为海外20世纪上半叶有关中国名胜古迹文物艺术的四大名著
.
《木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技术》(版)一书于2003年出版,在北京市部分区、县的多所学校进行了教学实验,得到了学生和老师们的认可和欢迎,对培养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挥了作用。依据北京市新颁布的相关文件的要求,我们对本书进行了修改,作为第二版出版。此书于2005年经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初审通过。 本次修改,充分考虑了课程改革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修改时仍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重点,把知识点、技能点、创新点落实在具体作品上,改变为做作品而做的局面,把在劳动技术学科实施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主要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将认识材料与工具、木工基本技术放在了教材的前面;为了便于教
《雪宧绣谱》是中国部详细介绍传统手工刺绣的理论专著。书中详细叙述了传统手工刺绣的用具、工序及针法的运用要领,收录了近千幅绣品,从中国名绣到民间特色绣种,全面展现了传统刺绣的技艺特点和文化要领。 该书作者集毕生的刺绣技艺经验,系统论述了有四千年历史的苏绣艺术精华。此书分绣具、绣事、针法、绣要、绣品、绣通等卷,详细阐述了苏绣十八种针法的运用,以及审势、构图、色彩等刺绣要领。在编译时,更补入了湘、粤、蜀名绣,以及更多民间特色绣钟,以详细剖析传统刺绣的广博内涵,是学会和鉴赏传统刺绣的最完备读本。
本书为国家精品课教材《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缩写,书分十章并加绪言。绪言专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性质与特点,各章依次按时代简要说明各王朝丝绸、陶瓷、金属器、漆木器、玉石器等工艺美术门类与其发展。在缕述艺术现象的同时,注重对其生成缘由的解说。尽力使读者一册在手,可系统了解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藻井”,是指佛教建筑中最高,而且位于最中央的一部分,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极乐世界的天花板”。在中国古代,很多建筑都是木制建筑,因为很怕着火,就在屋顶的构架上画了许多类似水藻纹的图案,意为“此处有水,不会着火”,体现了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思想,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体现。而木梁向上累架,是一个“覆斗形状”,好像一个大的彩绘井架,长久以来就形成了优美的藻井图案艺术。本书由杨东苗、金卫东为首的多位艺术家历时18年的探索与艰辛劳动,对历代敦煌100幅藻井精品图案艺术的纹饰与色彩进行了复原再现。
本书以极简的语言、清晰的脉络,以历史的朝代交替为经、各工艺演变兴衰为纬,以出土实物为证,描绘出一幅从原始社会到清代封建帝制终结几千年以来,在历代帝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帷幕下,以王公贵族审美为主导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风尚的衍生与流变景象。
所谓“节序”,是指本书中以季节、节气、节日同时作为描述顺序,以纯粹的古典理解来展示所有与生活相适的插花作品。
“藻井”,是指佛教建筑中最高,而且位于最中央的一部分,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极乐世界的天花板”。在中国古代,很多建筑都是木制建筑,因为很怕着火,就在屋顶的构架上画了许多类似水藻纹的图案,意为“此处有水,不会着火”,体现了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思想,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体现。而木梁向上累架,是一个“覆斗形状”,好像一个大的彩绘井架,长久以来就形成了优美的藻井图案艺术。本书由杨东苗、金卫东为首的多位艺术家历时18年的探索与艰辛劳动,对历代敦煌100幅藻井精品图案艺术的纹饰与色彩进行了复原再现。
《宜兴紫砂传统工艺(图述本)》作者徐秀棠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本书主要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宜兴紫砂传统工艺特色、技巧等,对于继承传统,宏扬紫砂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放松方式无论是一群人的野外露营,还是一个人的闲庭信步,你只需要一把小刀、一根树枝和几分钟时间,这本《兴趣木雕》就会帮助你做出超乎想象的有用工具。有着四十余年木雕经验的作者克里斯·卢克曼,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指导你“雕刻闲暇时光”。这些雕刻风格简单却又充满古朴情怀。无论你是把这本书当作木雕入门工具书的初学者,还是为了放松自己闲暇时光的DIY一族,这本饱含你所需要的指导和灵感的小册子都会将你变成一名多才多艺并游刃有余的雕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