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山,是苏州胜地,也是全国名山之一。位于苏州城西南三十里,木渎镇西北 里许,面对太湖,距湖滨仅三里。 山多奇石,以灵芝石为最(今已无存),灵岩即以此得名。有石鼓二,大者可二十围,又名石鼓山。西麓石料宜制砚台,又名砚石山。山势右旋,遥望似巨象伏地,故亦名象山。 山高一百八十二米,上有灵岩寺,东晋末,陆玩舍宅为寺。一千五百多年来,屡毁屡建。雄伟浑朴的南宋古塔——灵岩塔,巍峨壮丽的宫殿式钟楼,矗立山巅,成为灵岩山的标志。 山西南麓,有南宋民族英雄韩世忠墓,女英雄梁红玉附葬于此。英雄儿女,为湖山增色。墓前有赵昚(宋孝宗)手题“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碑高三丈余,碑文一万三千九百余言,乃范成大奉敕撰,赵雄书,俗称万字碑。碑石之巨,碑文之长,推古今,虽经碎裂修复,仍极为壮观。
《风雅钱塘》是浙江电视台同名精品节目的电视文本,但我们读起来却发现它是那么的流畅。从叙述的角度观察,它脱离了电视文本叙述干巴的一些窠臼,着意于一段记忆、一个故事、一片生活的开掘,并努力从的切口让观众或读者接近那片渐渐远去的风景,从而感受到吴越文化的厚重和博大,亲切与温馨。从对吴越文化的整体把握看,它更偏重对家园中散发出浓郁诗意,给我们精神和物质双重愉悦的那部分进行诠注,没有驳杂,精致和谐。从吴山出发,将属于钱塘的爱情描绘得虚实难分;既淌水乡古镇,又涉老家山水,还将“唐诗之路”演绎得令人如痴如醉。
由晚清旅沪文人葛元煦撰著、出版于光绪十三年(1887)的《沪游杂记》,是介绍上海开埠初期历史变迁的最早出现的较成系统的名著之一。全书四卷,以生动可读的语言,记叙了上海开埠后40余年间沪上行政机构、市政建设、商肆货物、交通工具、地方物产、园林寺观、社会生活、民俗风情及黑幕恶薮等各个方面,在当时为旅沪人士充当了良好的文字导游,又为后人提供了近代上海的丰富翔实的重要史料。
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江西,几乎毫不费力就可以举出许多风光之地:古徽州的余脉流淌到了赣地,化为了婺源一座座水墨画般的恬淡乡村,春季漫山的金黄与秋天遍地的红叶让无数人一次又一次回到这梦里的老家。江西的名山秀水令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竞相折腰,而原汁原味的古村、建筑和节庆让这里的自然风光更添灵动。从景德镇的陶瓷到赣江边的滕王阁,从庐山上的东林寺到山脚的白鹿洞,无一不在为江西千年的文化积淀做着注脚。
舟山是一个充满海洋活力与魅力的城市,近年来海洋文化已成为全球华人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构成了舟山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软实力”。本书从舟山的历史与现实出发,全景式展示舟山海洋文化发展的当代形态,以及海洋文化对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书吸收了改革开放以来舟山海洋文化研究的成果,融系统性、知识性与实用性为一体,是普及舟山海洋文化知识的社科通俗读本。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是本地市民探寻家乡的普及读物,是外地游客走进舟山的旅游指南。 本书适合于一切想了解舟山、认识海洋的读者阅读与参考;可作为舟山市文化、旅游等部门对外宣传的知识读本;可作为教育系统各年级学生的素质教育地域文化;也可作为所有海洋文化爱好者的日常工具书。
如果把我们的祖国比做一只唱晓的雄鸡,那么在这只雄鸡的腹部,有一块绿色的沃野,这就是的长江三角洲。在这块冲击平原的腹地,有一个小地方,是由石板路与枕河桥构架成的,这就是乌镇。乌镇虽小,但名气之大,却超过了不少城市,在中国,这是一个重量级的小镇,是被纳入世界遗产视野中的小镇。每年,外不知有多少人慕名前来观光,乌镇成了江南的骄傲,也成了中国的骄傲。
浙江自古便是“江南清丽地”,盛产名士风流。苏东坡在西子湖畔吃着东坡肉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陆游唐婉在沈园老柳旁留下爱情绝唱;金华的双溪又让李清照一会儿豪放一会儿婉约……而浙江的点点滴滴不止在唐诗宋词间,更在数千年熙熙攘攘的市井生活里。在这本书中,作者将浙江的十一座城市逐一写来,以当地名胜古迹、美食趣事为题材,用充满机趣的数百个段子,带领读者走进浙江深处,品味有关于浙江的一切。
中山陵可谓现代中国历史记忆的重要亮点,历经20世纪中国政治、社会的剧烈变迁,始终是公共生活领域中的一道独特风景。本书秉承中国史学的叙事传统,融会当代新文化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从陵墓、葬礼和纪念仪式等方面考察了孙中山身后形象的塑造过程,并将之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民革命和“党治国家”体制建立过程结合起来分析,在娓娓的叙事过程中,展现了现代中国政治文化变革进程当中一个相对隐晦的侧面。
你想一睹7000年前河姆渡先人的生活情景?你想采访1000多年前港城明州的历史风貌?你想领略严子陵、方孝孺、王阳明等先贤的道德采范?你想寻觅民族英雄戚继光、张苍水、吴杰等的营寨、炮台和古战场?您想了解一代枭雄蒋介石及其家族的逸闻轶事?您想游览巍巍四明、浩浩东海的雄奇山水,亲临高岗林海、峡谷深山、沙滩岩礁?您想探索宁波帮经商发迹走向世界的历程,红帮裁缝的昨天和今天?您想品尝宁波的山珍海味,风味小吃?本书将给你满意的回答。
江南水乡的美清丽可人、水润轻柔,总带着小桥流水的意境。这也是《走遍中国·浙江》的意境。这里不最详实的景点介绍,还提炼了浙江魅力、最有特色的美景和特色线路,更通过解读浙江,介绍这片花柳繁华之地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为读者展示了一个风光无限、文化底蕴丰厚的浙江。
如果要将“江南”二字到某个点,苏州便是其中之一。古人把它比作天堂,才子、帝王无不眷恋这张温床。而今,人们在傍水而居的小镇里忆江南,也有人通过游园来圆江南梦。在清雅的园林里回味一曲《牡丹亭》,转身便投入烟火气十足的石板小巷。步出城外,依然有渔舟唱晚和烟柳如画。有市井,有雅集,又不脱离时代,这才是当下江南该有的气质。苏州在这截然不同的两种气象中变换:一面是固守旧光阴的“姑苏”,一面是高歌猛进的现代大都会。静与动、慢与快各归其位,在保守与创新中获得平衡。
在浙江,清明前的新茶、盛夏的荷花、深秋的桂子、断桥的落雪,或许都能撩拨你心底的那根琴弦。乌镇、南浔、西塘、绍兴、安昌、慈城,这些熟悉或陌生的名字,都是江南古韵的范本。端丽的山脉和缥缈的江河,如星辰般在山间溪流上的廊桥,水墨浸染的马头墙,高低错落的白墙黛瓦,共同组成山水明妍的浙江。雁荡山与楠溪江是江山图贴切的实景,新安江与富春江又是对古画山水的美好诠释,群山环绕的丽水和群岛棋布的舟山是山水结合的体现。若说西湖是令人一见钟情的秀美女子,京杭大运河则更像一个稳重缄默的男子,那些岁月的沉淀需要时间慢慢品读。浙江堪称中国交通非常便利的地区,航空、陆路、水路皆可到达,若你心底已经泛起捧杯热茶看氤氲水色的念头,带上本书,即刻出发吧!
如果要将“江南”二字到某个点,苏州便是其中之一。古人把它比作天堂,才子、帝王无不眷恋这张温床。而今,人们在傍水而居的小镇里忆江南,也有人通过游园来圆江南梦。在清雅的园林里回味一曲《牡丹亭》,转身便投入烟火气十足的石板小巷。步出城外,依然有渔舟唱晚和烟柳如画。有市井,有雅集,又不脱离时代,这才是当下江南该有的气质。苏州在这截然不同的两种气象中变换:一面是固守旧光阴的“姑苏”,一面是高歌猛进的现代大都会。静与动、慢与快各归其位,在保守与创新中获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