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起,中央财办启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演变和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期望以史为鉴,理解今天,展望未来。“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组邀请了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参与研究。参与单位分别从国际政治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微观机制等角度展开研究,完成了专题研究报告。中央财办进行了综合研究,完成了总报告《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研究成果已经在为中央决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刘鹤担任总报告执笔。 耗时三年的系统研究整理。 迄今为止,对全球经济危机研究专业、深入的书。 汇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中国
历史是押韵的,但是敌人正在被遗忘 2008年金融危机是大萧条以来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这场危机剧烈冲击了全球信贷市场,并迅速蔓延至整个金融体系。在危机的紧要关头,以本 伯南克、蒂莫西 盖特纳、亨利 保尔森为核心的三人救市小组,通过一系列超常规紧急干预手段,成功挽救美国经济走向崩溃。 金融危机10年后, 救市三人组 伯南克、盖特纳、保尔森再次同框,重新反思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教训。意识到危机的到来并不容易,正如伯南克所说: 敌人正在被遗忘。 在《灭火:美国金融危机及其教训》这本书中,他们再次深入探讨了如下问题:危机是如何爆发的?为什么它的影响如此严重?在阻止危机演变成第二次大萧条的艰难历程中,美联储发现了哪些 灭火 工具?这些工具如何帮助美国有效应对后危机时代的经济衰退? 《灭火:美国金融
这是一本修订版的国际金融本科教材。为了方便读者对国际金融的理解,本教材以《汇率和国际收支》作为主标题,用 现代国际金融 作为副标题,以便突出学科的核心内容。教材的主要内容分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国际货币史与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和开放宏观经济学五个部分,涉及10个相关模型。相比初版而言,国际金融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所以这本教材除了对一些内容作了必要的补充、更正和调整,也增补了相关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尽管前沿理论不是本科教学的重点,但是对于以后有志于从事国际金融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同学来说,了解前沿进展,激发学习和思考,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介绍。
收录了周小川在2008-2012年发表的有关国际金融危机的文章。
迈克尔 米尔肯被誉为 美国金融界影响力仅次于J.P.摩根的人 。他曾影响并改写美国金融业的发展进程、经营模式和政府监管制度 从20世纪70年代起,以米尔肯为首的 华尔街四大金刚 ,组建的内幕交易网破坏性之大、波及之广、情节之恶劣、影响之深远,在金融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他们利用资金、人脉优势和监管漏洞,疯狂进行股价操纵、内幕交易和恶意并购。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投行到上市公司、财经媒体、律师事务所、监管机构,美国几乎所有相关机构都涉及其中,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亿美元。以致媒体评价,这个案件是世界金融史上极具代表性的犯罪案件,其他的金融案件,都只能说是这个案件的缩小版、删减版或复制版。 这个案件直接促使美国新证券法出台,间接引发了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和1989年的日本股灾。美国花费十余年
1975年5月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废除了证券经纪业实行多年的固定佣金制度;尽管对那些收费昂贵但实力强大的华尔街证券经纪商来说,这样做会引发灾难和混乱。在距离旧金山几千英里之外,有一家只有一间办公室的小公司,成功地提供没有销售任务的,不会与投资者发生利益冲突的证券经纪人,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佣金折扣的证券经纪服务。 在过去的1/4世纪里,嘉信公司(Charles Schwab & Co.)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很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之一,在其将近800万的活跃账户上,管理看8500多亿美元的客户资产。查尔斯·R.施瓦布本人则成为证券经纪业的代名词。 但是查尔斯·R.施瓦布究竟是何许人也?他是如何把他那坚定不移的价值理念、对传统证券经纪商不善待投资者的反感和永不言败的勇气独一无二地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结合是怎样使他成为美国
......
在民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本书探讨了当前全球货币体系的构造、特点及其缺陷,并对与之伴随的美式全球化的兴衰,提供了独到的理论解释。此外,本书分别从政治和人口角度探讨了利率曲线的短端和远端定价机理,并对货币国际化和汇率波动提出了系统的政治经济学解释。货币份额幂律、债务定价币种、人口春秋比、汇率定价机理……书中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视角、新主张,将为读者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
本书会告诉你在一个被完全设计过的社会经济系统中作为支配层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怎样控制着我们的,而这个家族又是怎样将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构筑起来的,且200年来一直是我们地球的真正主宰!我们又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在那个金钱的系统中被榨取。你相信吗?200多年来我们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金融危机和战争灾难都源于200年前的一次秘密会议……你相信吗?200多年来我们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精英及所为又都是在忠实地履行那个秘密会议计划……你敢相信吗?在这种令人惊讶、骇人听闻的现实面前我们将怎样呢?我们能够知道真相吗?!让我们通过罗斯柴尔德家族创造的这个能够支配世界的金融体系开始讲起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逾十数载,关于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及其防范的著述汗牛充栋。本书以全球金融治理为切入点,在剖析现行全球金融治理体制困境及其根源的基础上,尝试从国际政治和国际法律的视角探寻破解和解决全球金融治理困境的可行路径和对策。 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主要探讨当前全球金融治理存在的诸多困境,包括金融全球化与金融监管国内化之间冲突的困境、全球金融治理主体碎片化困境、全球金融治理规则碎片化困境以及全球金融治理体制中的不公平困境,进而剖析困境背后之根源,并从宏观视角提出可资借鉴的解决思路。第二章主要分析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全球金融治理的影响,介绍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与新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剖析新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对稳定国际货币金融秩序的贡献和局限性。第三章主要研究国际金融治理理念
《金融可以创造历史2》解读了金融如何孵化新技术,如何塑造全球权力格局,如何塑造经济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梳理了人们应该如何看待金融创新。 地理大发现后,资本迅速通过东印度公司开发东方资源;瓦特改进蒸汽机时,主要依靠企业家的资金维持;爱迪生同样依靠资本市场来扩张自己的业务 资本成了经济系统的血液,而金融机构则担负着造血和分配血液的命脉。从全球角度而言,发达的金融体系、强大的资本输出能力,这些成了构建霸权的核心支柱,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利坚均是如此。 当一种力量过于重要时,其负面效应就会被放大。因为金融领域的任何风波都可能会波及整个经济系统,所以 管制 成了舆论领域的道德高地。金融创新意味着风险,因此也就成了不产生任何价值的 财富魔术 。然而,对于金融创新的妖魔化会窒息金融自
日美金融战的“战地回忆录”二战后的日本经济史,就是一部日美经济摩擦和谈判交涉的历史。而耐人寻味的是,几乎所有日美相关的谈判都是由美方主动提出的。名义上是双向的协议,但实际上都是美国主动向日本提要求。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间,美国一直掌握着金融谈判战场的主动权,从对美进口限制,到日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干涉,日元升值,更是得寸进尺,提出改变日本“经济结构”的要求。可以说,在日本金融实力达到的时代,与美国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战争,而这场战争在程度上扭转了日本的国运。作者当时正身处这场战争的日方大本营中心,亲身参加了这场金融战中的几乎每一场“战斗”。本书则从作者亲身实战的角度还原了那场历时20年的金融战中不为人知的真相,揭露了美国以金融自由化与资产结构均衡化为名,祭起各
《贼巢 : 美国金融目前很大内幕交易网的猖狂和覆灭》内容简介:迈尔·米尔肯被誉为“美国金融界影响力仅次于J.P.摩根的人”。他曾影响并改写美国金融业的发展进程、经营模式和政府监管制度——从20世纪70年代起,以米尔肯为首的“华尔街四大金刚”,组建的内幕交易网破坏性之大、波及之广、情节之恶劣、影响之深远,在金融目前无人能出其右。 他们利用资金、人脉优势和监管漏洞,疯狂进行股价操纵、内幕交易和恶意并购。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投行到上市公司、财经媒体、律师事务所、监管机构,美国几乎所有相关机构都涉及其中,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亿美元。以致媒体评价,这个案件是世界金融目前极具代表性的犯罪案件,其他的金融案件,都只能说是这个案件的缩小版、删减版或复制版。 这个案件直接促使美国新证券法出台,间接引
日美金融战的“战地回忆录”二战后的日本经济史,就是一部日美经济摩擦和谈判交涉的历史。而耐人寻味的是,几乎所有日美相关的谈判都是由美方主动提出的。名义上是双向的协议,但实际上都是美国主动向日本提要求。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间,美国一直掌握着金融谈判战场的主动权,从对美进口限制,到日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干涉,日元升值,更是得寸进尺,提出改变日本“经济结构”的要求。可以说,在日本金融实力达到的时代,与美国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战争,而这场战争在程度上扭转了日本的国运。作者当时正身处这场战争的日方大本营中心,亲身参加了这场金融战中的几乎每一场“战斗”。本书则从作者亲身实战的角度还原了那场历时20年的金融战中不为人知的真相,揭露了美国以金融自由化与资产结构均衡化为名,祭起各
区块链技术正在开启一个颠覆中心化的“新信任时代”,不仅仅是一场技术创新运动,也使社会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对 治理的诸多方面带来革新和重塑。本书是 部系统性地探讨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以及区块链技术对 治理影响的论文集。本书汇集了人类学、经济学、科学技术研究、社会学和 政治经济学学者的研究,从多个维度评估了比特币和区块链对当代 治理的实际影响。 本书对比特币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以及区块链技术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包括了比特币发展中的边缘货币和 支付网络体系,到比特币的反洗钱治理、内外部治理以及科技创新,再到分布式自治组织DAO的治理以及区块链治理的谨慎乐观态度,一一进行深入浅出、生动的阐述,为学者、政府官员、行业从业者以及公众提供了技术变化的细微特征和发展趋势。 本书指出了区块链
一场充斥着金钱与 的浮华盛宴一部颠覆了政商学三界价值观的警示之作$ 一所大学如何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与经济格局?$ MBA搅起市场“腥风血雨”,是为 世界经济,还是仅为一己私利?$ 哈佛商学院的人脉网是“一股向善的力量”,还是让债务和耻辱避风的港湾?哈佛商学院在公众心中占据着 独特的位置,它素有“商界西点军校”之称,又被视为政界精英的“俱乐部”。1978年,《纽约时报》宣称,哈佛商学院学位是“进入上层社会的金色通行证”。那些拥有哈佛商学院MBA学位的人,有极大的机会进入西方资本主义的权力高地。 许多人对哈佛商学院的人脉网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但很少有人了解,人脉网中的动态关系让哈佛商学院在近一个世纪里,始终具有坚不可摧的 力量。麦克唐纳探索了这些动态关系,他不仅向我们描述了哈佛商学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还向
美国构建了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支撑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三支柱养老金之间相互补充、协调配合,尤其是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种类丰富,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其中,属于第二支柱的401(k)计划影响 大。基于此,本报告以美国401(k)计划为重点,兼顾美国其他几类税收优惠型养老保险计划,研究梳理其发展历程、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运行模式、税收支持政策等方面的特征,总结其实际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可供参考借鉴的经验及相关政策建议。 本报告 部分概述美国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第二部分分析40l(k)计划的发展历程和运行特点;第三部分简单介绍401(k)计划之外的其他类型税收优惠型养老保险计划的特点,并分析其优势及不足;第四部分结合中国国情,对比中美差异,探讨美国经验的启示;第五部分在上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