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公司几乎无一例外地由创新型领导掌舵。 他们将自己的创新技能注入组织和团队,继而激发出新业务、新产品、新服务和新程序。 创新者并非天赋异禀,他们只是用行动塑造了自己的“创新基因”,即五种发现技能:联系、提问、观察、交际、实验。 联系:将迥然不同的想法、物体、服务、技术和学科相连,整合成新事物。 提问:提出“为什么”“为什么不”“如果……会怎样”的问题,解释直觉的、出人意料的解决方案。 观察:寻找“任务”和更好的完成方式,发现异常事物,寻找机会在新环境中观察。 交际:跳出常规想法,与其他领域的人交流。 实验:创造一个试点或原型,然后摸索着进行修改。 本书作者历时8年,采访和调查了来自超过75个国家的500多名创新者,提取了这五种创新企业家普遍具备的技能。书中列举了大量破坏性创新组织和个人的
《社会企业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创新实践》的研究旨在立足于我国社会企业的发展现实,结合国内外研究的经典理论,以国际比较的研究视角,对以下问题进行仔细探究。 我国的社会企业在哪些发展领域、发挥着怎样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主体,社会企业具有哪些有别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社会部门既有发展主体的基本特征?从社会创新的角度,社会企业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哪些关键问题?存在哪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序幕早已拉开,如果说“引进和模仿”加速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使中国在短短30多年内完成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业化之路。那么,“自主创新”将是中国赢得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必要手段,基于“自主创新”基础上的“创新创业”,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干细胞”,以及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中国如何才能够实现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创新创业”? 大洋彼岸,美国有何可借鉴的经验? 《MIT创新课》以MIT创新创业模式为例,详细展示美国是如何实现其超人的创新创业大业的。MIT的科学研究成就已经广为人知,到目前为止,共有80位诺贝尔奖得主。但在社会经济领域,MIT更为闪亮的名片则是其创新创业的精神和成就。很难想象由MIT校友创办经营的公司其年营业收入总和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