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尝试将社会资本理论引入对我国行业组织的研究。作者通过分析历史上的广东会馆、商会,以及现时代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广东行业协会,指出它们不仅承担了内部的协调功能,促进了成员的认同和参与,也推动了组织以外的区域社会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既印证了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视角,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为现实中如何看待行业协会的角色、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思路。
特区研究涉及到两方面的理论问题:一方面是体制转轨的问题;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问题。因为这实际就是中国的问题——中国一方面是体制转轨国家,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国家。 邓小平说“摸着石头过河”,要“过河”其实是确定的,河的“彼岸”多多少少是知道的,不知道的是“怎么过”,所以要“摸石头”。 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看中国的经济特区,它的发展过程在“国标模式”这个问题上与整个中国可能并没有什么最初的差异:在最开始可能也只是知道“要过河”。但它的特殊使命则在于“先行先试”,也就是要最先在目标模式上清楚起来,以便为全国提供示范。 经济特区仍在实践当中,仍是一个不断拓展中的历史进程。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还远没有结束,我们相信,特区的历史使命,也还远未结束。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和特区建立三十年的时候进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研究系列丛书: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与综合配套改革》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与综合配套改革专题,重点研究了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发展战略、制度保障、金融改革专项、其他改革专项四个方面的内容,共收录了十三篇课题。 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战略研究方面,收录了《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研究》-篇课题。该课题在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背景、内涵和特征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通过微观主体行为分析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模型,从指导思想、运行实践、建设目标、功能作用等方面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行研究,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六个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围绕滨海新区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目标任务设计了具体的改革切入点。 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制度保障研究方面
东亚经济的发展富有戏剧性。在东亚经济起飞之前,这里曾被人们称为最没有希望的地区。然而30多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成片起飞,又使人们将“东亚奇迹”的桂冠戴到了东亚头上。1997年的一场金融风暴再一次让人始料未及,眼看“奇迹”变成了“灾难”,不少人惊呼,东亚奇迹的神话其实从来也没有发生过。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地区能够受到世人的如此关注和获得差异如此之大的评价。这意味着,有关东亚发展道路的传统看法正面临极大挑战,需要寻求一条新的途径,以对东亚经济发展作出协调一致的解释。 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同样解释了不东亚跨国公司竞争优热的来源。东亚跨国公司竞争优热的来源既非威尔斯所说的小规模制造,也非拉奥所说的技术地方化,而是来源于全还需性产精致的低成本制造技术和全球营销网络。东亚跨国公司通过对外投资,不仅在
《资源繁荣与发展困境:以鄂尔多斯市为例》以新兴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典范——鄂尔多斯市为例,研究了煤炭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问题。首先,《资源繁荣与发展困境:以鄂尔多斯市为例》全面、系统地梳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