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国际产学研各界对未来制造形态的探索,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视角深刻剖析并预测了工厂组织形态的演变,生动展示了制造业向全生态、全生命周期变迁的步伐,并创造性地提出了 未来工场 的概念,把技术变革与场景创新有机融合起来。书中全景式呈现了以 产城人文 融合为核心,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导向,以数字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为关键支撑的未来制造场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获多位院士、专家、企业家高度评价。
《机声三家店(工业青云谱上下)》以时间为线索,采取口述历史的笔法,记录当年的新中国工业建设者、也是见证人的亲历亲闻亲见和所思所想,将青云谱工业企业如珠玑般串起来,反映了1949年至今青云谱区工业的发展历史。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是了解新中国工业史和建设者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
《纺织企业与纺织行业管理(1949-2014)》的后面11篇有关纺织工业行业管理的文稿,几乎都是职务作品。20世纪80年代,笔者曾作为纺织工业部指派的国家体改委联络员,在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具体研究纺织工业的行业管理问题。这些文稿(当时是“文件”)提倡的经济决策分层(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经济活动的纵向与横向联系(打破条块分隔,建设社会主义统一市场)、计划调节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跳出单纯采用指令性计划体制的条框)、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提高工业组织程度等,当时在纺织系统广为传播,有效地推动了纺织系统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现在看来,这些概括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流学术观点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指导性文件,至今尚有一些学术价值。
本书总报告综述了中国汽车品牌发展现状、民族汽车品牌发展历程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建议;企业篇内容覆盖新能源赛道、品牌形象塑造焕新、用户共创和品牌高端化等主题,指出民族汽车品牌未来发展的潜力方向;评价篇对 民族汽车品牌向上计划 中品牌力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介绍,包括品牌力的测量方法与模型、品牌力测量结果和原因分析以及品牌向上影响因素和机制;专题篇涵盖数字化时代的品牌建设、民族汽车品牌政策法规和技术发展趋势、年轻群体用户变化趋势、新时代汽车品牌特征以及民族汽车品牌发展建议与展望等内容,阐明了民族汽车品牌面临的行业环境。
本汇编第六版自2019年4月出版以来,所收录的标准已有部分被代替且有一部分新的饲料工业标准陆续发布实施,企业和检测部门急需掌握新的标准以指导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本汇编第七版收录了截至2021年6月底批准发布的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305项。 本书为下册,共收录饲料工业国家检测方法标准139项。本汇编适合于广大饲料生产、使用、销售单位和科研机构技术人员,以及饲料质检单位和各级饲料标准化管理部门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以建设工程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为导向,以工程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元素特征为条件,以工程参与者的行为模式为对象,运用社会学的视觉对建设工程社会的结构和运作机制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对建设工程本质及其与社会各部分之间关系的探讨,从而揭示建设工程整体发展的变迁规律,促进建设工程与社会、建设工程与自然的协调,赋予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直接了解社会的全新视角,同时为社会学研究提供新的实证。本书共计十章内容,包括建设工程社会学概论、建设工程变迁、建设工程的社会结构、建设工程的社会设置、建设工程过程、建设工程文化、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与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社会控制、建设工程全球化等。所提出的建设工程社会、建设工程社会结构、建设工程社会互动等重要概念和理论框架体系反映了本书是建设工程学、管理学
“道、法、术、器”是一个从顶层到底层的做事框架,落实在工业互联网和企业数字化转型话题上:论“道”的概念书,市面上已经有很多;讲“器”的书市面上也很多,这类书主要描述如何实现某些功能的技术细节。工业互联网和企业数字化转型话题,聚焦描绘顶层概念和底层技术之间如何衔接的“法”和“术”反而显得更稀缺,也就是一套完整的实操框架和如何在具体项目中衔接商业和技术底层不容易说清楚。 本书就是着眼于讲“法”和“术”的一本书,用人物情景对话和案例,衔接工业互联网主题中最顶层的概念和层的技术环节,讲解如何发现工业企业中的问题、如何针对发现的问题来立项一个工业互联网研发项目、如何将工业互联网产品开发出来解决问题这个全过程。
《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与产业竞争力国际比较》由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共同编写。重点介绍中国医疗器械研制重点、创新能力、医疗器械研究与开发投入和效益、医疗器械产业、医疗器械销售流通、监管、研究与开发战略以及政策等方面国际比较的研究结果,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医疗器械发展的状况,分析了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和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和水平,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对策,可供广大科研工作者、企业界人士、科技管理人员等参考阅读。
本书由三个深度关联的篇组成。篇从人类文明早期开始,用大量的故事和事实全景式再现手工制造、大机器生产、流水线生产、大规模定制等前四次制造范式的演变和跃进过程。第二篇重点讨论智能革命爆发的前因后果,从算力量变、人工智能、智能机器、工业互联网等几个维度勾勒出正在发生的智能革命的细节和全貌,告诉大家智能革命为什么,是什么,以及能改变什么。第三篇论证了在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革命驱动下,制造范式将向第五制造范式――产用融合演进。产用融合制造范式将促使生产过程与使用过程、生产者和使用者全面融合,构造不断增值的价值环流,终形成“边生产边使用、边使用边生产”的未来制造图景。
本书从“分时图入门”入手,详细讲述了分时图中牛股的20个买入场景,对如何利用分时图擒获牛股的方法进行实例说明。同时,本书还选取经典案例对理论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相信本书可以使投资者对擒获牛股有一个更加理性和准确的认识,以期能让投资者在捕捉牛股时更加从容。
本书从多角度深入剖析了导致中国制造业比重下降的各种因素,提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应对该问题的思路。本书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按照事实、成因、后果和对策的逻辑逐次展开。部分利用大量统计数据,主要展示国际和制造业比重变动的特征事实,为后面的分析打下坚实基础和提供启迪。第二部分详细剖析可能导致中国制造业比重下降的需求面、供给面(技术和成本)、经济金融化和全球产业链重构等各种诱因。第三部分围绕中国制造业比重下降可能产生的两个后果展开:一是阐述中国制造业比重下降是否“过早”和“过快”、中国“过早去工业化”的特征及解释;二是阐述在中国制造业比重下降的同时,是否伴随着技术水平、核心零部件、关键装备和产品质量等转型升级关键内容的协同发展。第四部分基于本书前面分析,就保持中国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先进程度是衡量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研究世界制造业及其重点行业的*发展动态,对于掌握世界制造业发展态势和特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制造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