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真正不作为犯是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刑法以作为形式规定的犯罪。由于行为人不积极救助法益或者不阻止犯罪的行为,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的,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因此各国在司法实务中均将不作为犯纳入刑法调整范围,但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并未在刑法总则中明文设置处罚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条款。因此,如何合理限定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处罚范围,成为重要课题。 本书是围绕不真正不作为犯展开系统的教义学研究的著作,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不真正不作为犯研究的问题所在,提出处罚不真正不作为犯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主张,并结合实践中不作为引发的刑事责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促进刑法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深入研究不作为犯罪的共犯问题、缺陷产品的刑事责任等问题,对于解决司法
本书聚焦政府公务员职务违法责任实现问题,围绕政府公务员职务违法责任实现本体、理论基础、实现原则、实现要件、实现过程、实现现状、实现对策等展开专题研究。本书所作研究,不但有助于对深化政府公务员职务违法责任及其实现问题的认识提供较为系统的理论引导,促进相关学术理论研究的更新与发展,而且对促进相关国家机关建立、完善公务员职务违法责任及其实现机制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举报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民主权利,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公民同各种腐败现象和职务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力武器和重要手段。司法实践中,群众举报为检察机关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提供了大量的案源线索,不仅促进了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深入进行,而且在反腐倡廉、惩治腐败的斗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健全举报制度,认真办理举报事项,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切实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如实举报、署名举报、正确举报,更好地发挥群众举报的作用,我们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举报职务犯罪指南》一书。编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宣传举报知识,为广大人民群众举报职务犯罪指南。
为方便广大办案人员及时、公正的办理各类民事、刑事、行政纠纷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对办理各种类型案件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编辑了本丛书。 丛书民事部分涉及司法鉴定、证据运用、房地产纠纷、劳动争议纠纷、人身权纠纷、婚姻家庭纠纷、保险纠纷、担保纠纷、知识产权纠纷、金融纠纷、涉税纠纷以及合同纠纷等各方面内容,书不仅收录大量作为办案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同时收录部分地方高院的审判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刑事部分从刑事检察执法角度,编选了与审查起诉、批捕、公诉、控告申诉、国家赔偿等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根据实际需要分为四册,为方便读者使用,每本书目录前精编了相关罪名索引。 丛书采用小32开本,双栏排版,容量大、查阅方便,特别适合办案人员出庭、出差、开会时携带
本书的分析研究主要涉及了犯罪总体情况、特殊犯罪现象、危害、原因、综合治理对策和行业性职务犯罪等。由于篇幅所限,很多方面并没有完全展开。方法是分析的关键,但本书没有专门在方法论层次上花时间,也没有专门讨论犯罪分析的具体方法。个案分析是犯罪分析的基石,而类案分析更有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中类案分析比个案分析的篇幅要多一些,主要是由于着眼社会大视角的缘故。另外,本书将犯罪现象分析和行业性职务犯罪分析作为重点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实证分析是理性的、客观的和真实的,所以引用了大量数据和资料予以佐证,相应地减少了感情色彩和纯粹哲学思辨的内容。
《筑牢权力之笼与预防职务犯罪司 法研究报告》紧密结合我国惩治和预防 职务犯罪司法实践,深刻阐释了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重要思 想的政治意义和法治价值,系统论 述了“筑牢权力之笼”理念下预防 职务犯罪的法治内涵、法律规范、 实践探索、发展趋势、基本策略和 改革路径,揭示了反腐败斗争中我 国司法机关的惩治职责、预防功能 和司法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品质。
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是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的重要课题之一。《预防职务犯罪与构建惩防体系专题讲座》一书,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实施纲要》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从党建理论与法学理论、政治学和犯罪学的结合上,诠释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在全党反腐败工作格局中的基本定位和作用;探讨了职务犯罪产生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社会危害、基本特征和发案规律;阐明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指导思想、工作重心、任务目标和有效措施;体现了检察机关贯彻中央反腐败工作部署,落实《实施纲要》的主动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不失为一部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反腐倡廉读物。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立案需要有一定的标准。立案标准是指构成犯罪客观方面所要求达到的数额或者情节的界限,可分为数额标准、情节标准、行为标准、结果标准和危险标准。定罪标准就是犯罪构成。犯罪构成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四个要件。定罪还要注意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以及一罪与数罪的问题。量刑标准是人民法院在定罪的基础上予以裁量刑罚的尺度。量刑时必须考虑情节。量刑情节可分为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从宽情节和从严情节。从宽情节包括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 为了帮助广大法官、检察官、公安警察、律师和其他公民全面、准确理解刑事法律相关规定,方便办案,我们约请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专家、学者编写了《立案、定罪、量刑标
本书的撰稿人由法院、检察院的一线法官、检察官组成,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本书对具有社会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案例进行提炼、总结,展示法官、检察官对相关案件的逻辑推理过程,呈现办案过程中的经验和智慧,运用法律经验帮助读者领会法律条文和法律精神,使本书既突出了实用性,有保持了较高的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