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新颖的题材结构以及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从题材结构上看,本书以《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为书名,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为理论。涉及方法结构、社会预防、环境预防以及犯罪预防评估等主要内客;第二部分为实践,涉及犯罪预防从理论到政策、公共场所的犯罪预防、如何应对社会失调以及犯罪预防的前景展望等主要内容。此外,本书中诸多部分均有针对典型性案例或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条理性概括的分析评述。从上可见,本书不但结构新颖、重点突出,而且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突出特点一方面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理论水平以及对实践的掌握和驾驭能力,另一方面也显著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以及理论和实践界参考借鉴的可行性。其次,亚当·苏通等专著的《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
《职务犯罪技术侦查问题研究》由何邦武著
《共犯之共犯的规范理论研究》以现代性社会背景下萌生的风险社会、风险刑法为视域,分析了共犯之共犯存在的客观性;从共犯的本质及属性为理论立足点,分析了犯罪共同说、部分共同犯罪说、共同意思主体说、共犯的独立性、共犯的从属性等存在的理论缺陷;最后以凯尔森、哈特、拉兹分析法学派及罗克辛、雅克布斯、高桥则夫关于社会规范、行为规范、制裁规范的理论为原点论证了共犯之共犯理论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值得一读。
本书是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创始人贝卡里亚的经典著作,也是刑法领域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目前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因为其早已被所有凡研习法律的学生、学者认为是推荐阅读之书目,所以对其内容的任何介绍都显得是多余的。本次出版的是贝卡里亚的47章版,也是至今最完善的一个版本,书中同时登载本书译者黄风先生所写贝卡里亚的个人传略和对其刑法思想的解读,作为国内翻译贝氏作品的非常不错译者,其评述对国内读者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本书共分职务犯罪理论、职务犯罪实务、职务犯罪预防、案例分析、典型案件的查办五部分,从法理到实践,从侦查到预防、从案件查办到案例分析,涉及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挂职学者的观点,也有检察官的论文;既有侦查谋略,也有工作机制创新;既有实证的调查报告,也有典型案件的查办。全书紧紧围绕职务犯罪展开,内容丰富,观点明确。这是西城院对近年来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和理论界、实务界的一个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