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50~元以上
  • 5折-6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澳门刑法概说(犯罪通论)(修订版)
    •   ( 1 条评论 )
    • 赵国强 /2021-08-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系统介绍了澳门刑法的历史沿革、表现形式、适用范围,以及犯罪论体系概述、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共同犯罪、犯罪竞合等内容。本书既是一本适合于大学本科教学用的教科书,也是一本关于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专著。作为教科书,本书力求做到使学生对整个大陆法系刑法学的理论体系一目了然,对澳门刑法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作为理论专著,本书也凝聚着作者在长期执教生涯中形成的心得与体会,对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许多基本问题,阐述并论证了自己的见解。

    • ¥79 ¥158 折扣:5折
    • 中国刑法犯罪量化要件研究 路军 著 法律出版社 9787511804907
    •   ( 0 条评论 )
    • 路军 著 /2010-04-01/ 法律出版社
    • 犯罪量化要件是指刑法分则中罪刑条文规定的、以明确的数量或其他程度词标明的、表明行为程度的犯罪成立条件。以量化要件规定的有无为标准,可以将犯罪成立的立法模式分为定型式立法和定量式立法两种基本类型。犯罪量化要件是定量式立法的标志,是对行为的某个侧面或多个侧面量的要求,是犯罪成立实质性条件。犯罪量化要件作为一种规范的表现形式,具有规则渊源的法定性、规则形式的多样性、规则功能的限定性、规则结构的综合性、规则内容的程度性的特征。对于定型式立法而言,行为立法定型的过程即是行为立法定性的过程,两者同步进行一次完成。定量式立法在行为定型的基础上,将行为程度的要求引入刑事立法,使行为定性的过程分为定型和定量两个部分。定量式立法是我国刑法的一大特色,它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选择这种立法模式

    • ¥99.41 ¥191.52 折扣:5.2折
    • 正版! 罪犯个性分测验, 9787501440559, 群众出版社【正版图书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周勇 著 /2007-04-01/ 群众出版社
    • 本书对《罪犯个性分测验》整个研制过程的总结。全书由三篇组成,分别为研制篇、试用篇和工具篇。研制篇全面介绍和阐述了罪犯个性分测验的研制过程与方法步骤,其中重点探讨了罪犯个性分测验的信效度检验和常模建立。试用篇则对罪犯个性分测验(试用版)几年来的试用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回顾和归纳,具体包括罪犯个性分测验(试用版)的效果评价、功能与用途、存在问题与不足、修订建议以及相关发表物。工具篇主要从如何使用测量工具的角度详细地阐述和讨论了罪犯个性分测验及其构成、信度和效度、常模、施测、计分、解释、报告和应用等问题。此外,为了帮助进一步了解《罪犯个性分测验》的特点,本书还在附录中介绍了《罪犯个性分测验》通过鉴定的情况,提供了罪犯个性分测验的问卷样式和罪犯个性分测验的施测核查卡样式,并对罪犯个性分测验

    • ¥156 ¥307 折扣:5.1折
    • 正版!过失犯罪的基础理论 9787503638565 法律出版社【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高铭暄,赵秉志 主编 /2002-07-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是2001年第七届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的论文汇编。主要内容有:过失犯罪的基础理论;过失犯罪的基础理论问题探讨?以注意能力和注意义务为中心;现实与理念之间?过失交通犯罪研究;交通事故和过失论;企业灾害和过失论;重大责任事故研究等。 本书是21世纪首次(总第七次)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这次讨论会是2001年9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以前的六次分别在上海和东京举行。与以前的讨论会相比,这次讨论会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其一是参加人员相当广泛。这次讨论会不论中方或日方,都有较多的学者参加。就中方而言,除北京各高校法学院系的学者、研究生参加外,还有实际部门的法律专家以及来自东北、西北、华东、西南和中南各高校的刑法学者。中日双方与会的学者,既有的老年刑法学家,也有杰出中青年刑法学者,可

    • ¥102 ¥204 折扣:5折
    • 犯罪与行政违法行为的界限及惩罚机制的协调【正版图书,满额减】
    •   ( 0 条评论 )
    • 戴玉忠,刘明祥 主编 /2010-05-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合理界定刑罚权与行政处罚权的调整范围,是践行社会上义法治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诸多上客观原因,我国刑罚权与行政处罚权在调整范围上存存着重叠和交叉现象,尤其是刑罚权与治安管理处罚权的界限存在相当多模糊之处,因而有必要清晰地界分两种不同性质公权力作用范围的基本领域。在合珲界分两者权力作用范围的基础上,还应当妥善地对两者作必要、良性的衔接,进而促使公权力的整体运行趋于平稳和正当。 《犯罪与行政违法行为的界限及惩罚机制的协调》为2008年中围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召开的、以“犯罪与行政违法行为的界限及惩罚机制的协调”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共收录了米自四十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与会专家、学者提交的44篇论文。 编者按照选题将论文分为二编: 编为“犯罪与行政违法行为基础论”。该

    • ¥223.32 ¥447.66 折扣:5折
    • 义务犯研究
    •   ( 0 条评论 )
    • /2010-07-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义务犯和支配犯不同,成立正犯不需要如同支配犯那样支配行为事件的因果流程。尽管不乏来自存在论、规范论和机能论等多维视角的反对意见,义务犯的独立地位和独特影响仍然可以并且应当得到维持。因为义务犯中的义务是“与他人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意义上的积极义务,而不是“不得伤害他人”的消极义务;对其归属原理、可罚性基础以及正犯准则而言,重要的总是义务是否被违反,而不是义务如何被违反。传统刑法学理中的正犯、参与、不作为、身份犯等一系列理论于是均有重新理解之必要。

    • ¥319 ¥639 折扣:5折
    • 正版! 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 9787511811707, 法律出版社【正版图书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付立庆 著 /2010-11-01/ 法律出版社
    • 中国传统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虽具有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但至今已丧失现实合理性和比较合理性。这一理论在前提、要素、结构及功能等方面存在缺陷,这些缺陷均非平面体系内的调整所能弥补。学界诸多有识之士为完善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所作的努力相对传统体系虽有重大进步,但又都多少留有遗憾。通过比较英美的体系和梳理德日的体系,本书认为德日的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一有责性的三阶层体系虽不,却应是中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变革方向。此外,全书对四要件理论的主张者对该体系的诸多辩解、对针对三阶层体系的诸种质疑也作了一一回应,并最终确定了本书重构论主张的理念支撑、自我警示及价值依托。

    • ¥144 ¥283 折扣:5.1折
    • 地理学的犯罪心理画像
    •   ( 0 条评论 )
    • (美)迪·金·罗斯姆(D.Kim Rossmo) 著,李玫瑾 /2007-04-01/ 公安大学出版社
    • 本书对犯罪人在犯罪前后的空间行为及心理现象,尤其是一些心理潜规则做了有意义的探讨与介绍。诸如,“犯罪最近与最小努力原则”;“犯罪舒适原则”;“犯罪距离消减现象”;“犯罪缓冲区现象”等。同时,还介绍了进行地理学心理画像的基本理论根据,即犯罪日常活动理论、犯罪理性抉择理论及犯罪风格理论等。本书还介绍了地理学的犯罪心理画像侦查应用策略。

    • ¥173 ¥347 折扣:5折
    • 犯罪心理画像 行为证据分析入门
    •   ( 0 条评论 )
    • /2005-04-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一直认为“变态杀人狂”只存在于西方世界。可是近几年,人们突然发现他们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社会中:杨新海先后跨4省,制造灭门案件22起,杀害67人,每一处现场几乎都很少留下物证;

    • ¥173.15 ¥349.3 折扣:5折
    • 国际视域下的重新犯罪防治政策
    •   ( 0 条评论 )
    • /2010-0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外有关重新犯罪防治的政策林林总总,如何使其条理化?本书使用“范式”概念对外重新犯罪防治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借鉴国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将重新犯罪防治政策的范式归纳为:威慑范式、矫正范式、重返社会范式、剥夺范式与综合范式。 范式不同,政策不同。威慑范式下的重新犯罪防控政策主要有:“强制量刑”政策;推行“报应”模式政策;制定量,刑准则政策;真正量刑政策;“从重从快”政策等。矫正范式下的重新犯罪防控政策主要有矫正政策;矫治需要评估政策;矫治项目政策;矫治项目认证政策等。重返社会范式下的重新犯罪防控政策主要有社区刑政策;半监禁刑政策;社区矫正政策;监禁过渡政策;过渡性帮助政策;司法分流政策;恢复性司法政策;罪犯教育政策;罪犯培训政策等。剥夺范式下的重新犯罪防控政策主要

    • ¥140.99 ¥283 折扣:5折
    • 共同犯罪立法模式比较研究
    •   ( 0 条评论 )
    • 任海涛 著 /2011-05-01/ 吉林大学出版社
    • 任海涛编著的《共同犯罪立法模式比较研究》是在更宏观的视角下全面检讨当今大陆法系刑法学界和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共同犯罪的论著。 本书将共犯论之核心问题定位于因“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观念不同所形成的限制正犯概念与扩张正犯概念这两个基本理论预设,所有的共犯论问题均以这两个理论预设为逻辑起点,这样的逻辑论证我相信会解答很多人在共犯论上的困惑;再次,在本书之前,学界关于共同犯罪立法模式的问题鲜有论及,本书对当今大陆法系刑法学界两大立法体系即区分制与单一正犯体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尤其是对单一正犯体系的研究纠正了很多学者对其的误解;在对区分制与单一正犯体系进行全面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本书对我国共犯立法模式也进行了解释论与立法论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与立法构想,这就使本书不仅是单

    • ¥196 ¥393 折扣:5折
    • 共同犯罪与身份关系研究
    •   ( 0 条评论 )
    • /2007-04-01/ 公安大学出版社
    • 共同罪与身份的关系,是共同犯罪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身份不同,其对共同犯罪的性质以及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的影响也相异。因此,研究共同犯罪与身份的关系,对于共同犯罪的定性与量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首先介绍了各国关于共同犯罪与身份的矣系的立法概况,其次界定了身份与身份犯的性质。然后着重论选了共同犯罪与纯正身份、不纯正身份以及消极身份的关系,最后就共同犯罪与亲属这种特殊双重身份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全文除引言外,共分六章。

    • ¥89 ¥179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