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10-2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犯罪生成模式研究
    •   ( 83 条评论 )
    • 汪明亮 著 /2007-06-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在借鉴国内外犯罪学研究成果之基础上,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与传染病学理论,提出并论证了犯罪生成模式理论。犯罪生成模式理论分为两类:犯罪微观生成模式和犯罪宏观生成模式。前者主要从微观角度解释人为什么会犯罪,后者则从宏观角度说明如何看待犯罪现象。犯罪生成模式理论的提出,对丰富犯罪学、刑法学理论研究,对完善刑事立法及刑事政策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19.3 ¥24 折扣:8折
    • 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
    •   ( 115 条评论 )
    • (澳)苏通 著,赵赤 译 /2012-08-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新颖的题材结构以及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从题材结构上看,本书以《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为书名,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为理论。涉及方法结构、社会预防、环境预防以及犯罪预防评估等主要内客;第二部分为实践,涉及犯罪预防从理论到政策、公共场所的犯罪预防、如何应对社会失调以及犯罪预防的前景展望等主要内容。此外,本书中诸多部分均有针对典型性案例或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条理性概括的分析评述。从上可见,本书不但结构新颖、重点突出,而且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突出特点一方面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理论水平以及对实践的掌握和驾驭能力,另一方面也显著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以及理论和实践界参考借鉴的可行性。其次,亚当·苏通等专著的《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内

    • ¥19.3 ¥26 折扣:7.4折
    • 犯罪既遂问题研究(京师刑事法文库)(京师刑事法文库(42))
    •   ( 101 条评论 )
    • 徐光华 著 /2009-05-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根据犯罪进展的不同区分犯罪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在此基础上区别量刑,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当然要求。但何谓犯罪既遂、其标准是什么,并不是刑法理论与实践中已经明确了的问题。 本文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部分,犯罪既遂的标准。犯罪完成并非犯罪人的主观目的的实现,也非自然意义上的行为的完成,而是体现立法者立法意图的犯罪完成。第二部分,犯罪既遂的范围。第三部分,犯罪既遂的类型。该部分结合不同的犯罪类型,指出了犯罪完成的具体标志。第四部分,犯罪既遂与刑法相关问题。就犯罪既遂与刑法中的相关问题如结果加重犯、共同犯罪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 ¥18 ¥25 折扣:7.2折
    • 有效的犯罪预防——公共安全战略的科学设计
    •   ( 175 条评论 )
    • (加)沃勒 著,蒋文军 译,梅建明 译校 /2011-03-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如何有效预防和打击犯罪,是这本书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加拿大著名犯罪学家欧文.沃勒教授在这本书中,质疑了以美国纽约为代表的那种不断增加警力投入、集中打击犯罪分子的策略,他认为这种策略只会导致更多的人被送进监狱,而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犯罪。沃勒教授用大量的权威资料分析表明有效的预防犯罪的战略应当从根除犯罪诱因入手。为此,沃勒教授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本书对于中国读者反思重刑轻民的法律传统,评价中国特色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用科学发展观设计和实施防治犯罪的战略、策略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4 ¥21 折扣:6.7折
    • 证券市场刑事责任研究
    •   ( 25 条评论 )
    • 毛玲玲 著 /2009-10-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借鉴了“刑事一体化”研究路径,将证券市场的刑事责任问题置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资源环境中进行考察,研究证券欺诈犯罪滋生、繁衍的土壤。采用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是以本土的制度资源环境作为对证券市场刑事责任问题进行研究的背景,结合证券市场的宏观背景、行为背景和专业特点,对证券市场刑事责任的必要性与适度性进行考察。其次,结合了公司法、证券法的学科知识,对证券市场的法律体系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剖析,以探讨证券市场刑事责任的合理架构。

    • ¥18.1 ¥23 折扣:7.9折
    • 间接故意研究
    •   ( 38 条评论 )
    • 李兰英 著 /2006-06-01/ 武汉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一部以间接故意为研究对象的刑法论著。作者综合运用比较方法、实证方法以及心理学分析方法对间接故意理论进行了深刻的透视。广泛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紧密地结合中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深入探讨了间接故意的本质、构造、判断标准以及在刑法典中存在范围等问题。提出了重新界定我国犯罪故意概念、以综合标准说判断间接故意成立、正确理解“ 意欲”内涵以及解读间接故意犯罪在刑法分则中的分布规律等创新观点。是目前国内部较为系统全面地研究间接故意问题的专著。

    • ¥13.4 ¥17 折扣:7.9折
    • 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与救济
    •   ( 43 条评论 )
    • 田思源 著 /2008-03-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的理论核心,是论证从“三方诉讼构造”到“四方诉讼构造”的理论转变;文章的写作贯穿了两条主线:一是从犯罪的私人侵权性特征出发对传统犯罪观念的反思;二是对被害人的复仇与赔偿心理在刑事程序中的疏导与限制。从条线索出发,论述了被害人在公诉程序中的作用、检察官与被害人的关系、自诉程序对于被害人的意义以及赔偿对于被害人的重要性等;而从第二条线索来看,被害人复仇心理实现于公诉程序和自诉程序中,被害人获得赔偿的心理则主要通过附带民事诉讼、独立民事诉讼和国家补偿制度来实现。 本书提出,犯罪的概念是严重的私人侵权性,由此伴随着犯罪本质、刑罚目的和量刑根据的转变,国家在惩治犯罪人与保护被害人中应当保持适度的介入。我们应当建立一种新的犯罪概念观,打通犯罪行为、一般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

    • ¥17.3 ¥22 折扣:7.9折
    • 一个被轻视的社会群体——犯罪被害人
    •   ( 3 条评论 )
    • 赵可周纪兰董新臣 著 /2002-01-01/ 群众出版社
    • 本书的编写宗旨,是为了引起社会对被害人更多的关注,也是为了普及一般的被害人学常识。还有一层意思,是为了激发学术界对被害人问题研究的兴趣和关心。 这本书以我国的犯罪被害人为基础进行研究。我们收集了1999——2001年*的许多犯罪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想就目前我国的被害人问题进行研究,为建立中国的犯罪被害人学做一些努力和贡献。

    • ¥16.4 ¥23 折扣:7.1折
    • 海南省未成年人犯罪人文区位分析
    •   ( 13 条评论 )
    • 刘国良 著 /2009-10-01/ 法律出版社
    • 这是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国良通过实证调查所撰写的比较有分量的成果报告。作者通过海南省18个市县的实地调查,以详实的文字资料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文区位特点,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 ¥19.7 ¥25 折扣:7.9折
    • 从比附援引到罪型法定——以规则的分析与案例的论证为中心
    •   ( 13 条评论 )
    • 陈新宇 著 /2007-05-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近代中国法律改革,随着《大清新刑律》的制定,确立了西方近代意义上的罪刑法定主义。围绕这一原则,更曾展开一场“比附援引”与“罪刑法定”的论战。笔者的问题意识是:法律转型时期,从比附援引到罪刑法定,是断裂抑或进化,有怎样的变与不变? 传统法中的比附援引,因为具有类推的性质,不符合近代罪刑法定之要求,而多被诟病。但如果我们了解传统司法的要求和传统立法的特点,或许会对比附有“同情的理解”。传统司法要求“引断允协”与“情罪相符”,前者要求能够援引适当的法条,后者乃追求个案的公正;传统法条以“客观具体化”与“*法定刑”为特征,两者间存在紧张关系。客观具体化的立法使得法条过于僵硬,难以涵摄具体事实,“法无明文”的情况实际上是司法中的常态;*法定刑与具体问题具体处理这种“实质正义”之间更无法

    • ¥15.8 ¥20 折扣:7.9折
    • 无被害人犯罪研究
    •   ( 16 条评论 )
    • 王恩海 著 /2009-10-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在探讨了无被害人犯罪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无被害人犯罪的哲学、刑法学和现实基础,之后讨论了我国刑法规定的无被害人犯罪的范畴并就其中关犯罪非犯罪化的理由和前景进行了论述,由此说明无被害人犯罪客观存在的现象,以期引起刑法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和重视。

    • ¥16.5 ¥20 折扣:8.3折
    • 论犯罪与刑罚
    •   ( 37 条评论 )
    • 切萨雷·贝卡里亚黄风 /1970-01-01/ 中国方正出版社
    • 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问世于1764年4月。原著分为47章和一个“引言”;随后,作者针对来自宗教人士的攻击,又增加了一篇辩白性的文字----“致读者”(这个原著版本以下称为“47章版本”)。1765年,法国“百科《论犯罪与刑罚》派”学者达兰贝尔将此书翻译成法文,并且重新编排了章节,将正文划分为42章;这个版本(以下称为“42章版本”)曾经得到贝卡里亚本人认可和称赞。“47章版本”与“42章版本”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的差别在于体系编排和论述次序的不同,“42章版本”把原来分散在不同章节中的、关于相同议题的论述加以相对集中,对某些章的论述顺序做了调整,并且把关于某些重要议题(例如刑讯和死刑)的论述予以前移。根据我的比较,“42章版本”比“47章版本”多1句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话;而“47章版本”则比“42章版本”多7句话

    • ¥15.8 ¥20 折扣:7.9折
    •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研究
    •   ( 22 条评论 )
    • 陈庆安 /2010-08-01/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是指外观上和犯罪行为十分相似,符合犯罪构成的个别要件,但因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虽然刑法未作出特别的规定,也应该排除其犯罪性的行为。在有关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各种称谓中,“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称谓为符合我国的刑法理论体系。准确界定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概念,应该注意到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以下几个特征: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虽然在外观上和犯罪行为十分相似,但是只是符合了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超法规”,并不意味着排除其犯罪的理由在刑法典的规定之外,是对刑法规定的超越,而是意味着对于该类行为应当排除犯罪性的一种特别的提醒;排除犯罪性事由是没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排除犯罪性事由和超

    • ¥14.5 ¥18 折扣:8.1折
    • 中立行为的帮助
    •   ( 37 条评论 )
    • 陈洪兵 著 /2010-11-01/ 法律出版社
    • 外观上无害、本身不具有犯罪性质的行为,客观上对他人犯罪的实施起到了促进作用时,若行为人主观上至少存在间接故意,按照传统帮助犯的构成要件,作为帮助犯处罚似乎无可厚非。这里问题的核心在于:对于中立行为的帮助,如何划分不可罚的中立行为与可罚的帮助的界限。本书认为中立行为的特殊性不在于行为的主观要素,而在于行为本身,行为的中立性决定了行为的危险性在规范性评价上通常没有制造不被法所允许的危险,没有达到值得作为帮助犯处罚的程度,故通常应否定帮助行为的存在,否定满足了帮助犯的客观不法构成要件,否定帮助犯的成立。

    • ¥19.7 ¥25 折扣:7.9折
    • 图解职务犯罪立案·定罪·量刑标准
    •   ( 34 条评论 )
    • 葛磊 编著 /2009-08-01/ 中国法制出版社
    • 本书立足于实用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在各具体罪名下分设〔定义〕、〔立案标准〕、〔定罪标准〕、〔量刑标准〕、〔证据规格〕、〔界定标准〕、〔法律依据〕。其中〔界定标准〕双包括“罪与非罪”、“此罪彼罪”、“一罪数罪”、“从重从轻”〔法律依据〕包括该罪名所涉现行有效刑法条文、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全部和司法解释,全部采用表格的形式,一目了然,以便于快速查找。

    • ¥16.1 ¥20 折扣:8.1折
    • 共犯界限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   ( 1 条评论 )
    • 刘斯凡 /2011-01-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共犯界限包括分工分类法下的界限和作用分类法下的界限,它是共犯理论中重要的问题之一。刘斯凡编著的《共犯界限论》结合我国立法,次全面系统地对共犯的界限问题进行了研究。《共犯界限论》从共犯体系入手,评析了单一正犯体系和二元参与体系的优劣;并结合我国的共犯体系,重新界定了共犯处罚根据的基本内涵;随之对大陆法系的对以犯罪支配理论为代表的诸多学说的利弊展开探讨,提出了区分正犯和共犯基本标准;之后对作用分类法下共犯界限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剖析,对“主要作用”和“次要作用”进行了全新诠释;后以现有立法模式为前提,以对因果流程的支配为基础,对我国的共犯界限理论进行了重构。

    • ¥17.9 ¥26 折扣:6.9折
    • 有组织犯罪专题研究
    •   ( 16 条评论 )
    • 汪力等 编著 /2007-08-01/ 人民出版社
    • 2006年2月22日中央政法委召开“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强调,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黑恶势力犯罪危害甚大,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自2000年底开始的全国范围内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今日黑恶势力犯罪犹存,而且还有了新特点。因此继续深入研究黑恶势力犯罪具有重大意义。 本书作者在深入相关层面进行社会调查、搜集了大量手材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刑法学、犯罪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以及实证的、比较的、历史的等研究方法,对黑恶势力的概念及其特征、黑恶势力的种类、黑恶势力产生的原因、黑恶势力犯罪概念、黑恶势力犯罪特征、黑恶势力犯罪形态、黑恶势力犯罪的刑罚适用、黑恶势力犯罪的发展趋势、黑恶势力犯罪的控制等问题作了

    • ¥13.5 ¥16 折扣:8.4折
    • 犯罪私人追诉的法理逻辑
    •   ( 6 条评论 )
    • 李立景 著 /2011-07-01/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作为与国家追诉并存的犯罪的私人追诉,其实体上的规定见诸刑法中告诉才处理的犯罪。程序上则见诸刑事诉讼法中有关自诉案件的规定。长期以来,犯罪私人追诉诸问题研究的匮乏与我国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各自为战的研究范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打破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学科藩篱,是深化犯罪私人追诉研究的必经之路。本书基于程序与实体一体化的范式,将对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实体产生重要影响的程序问题一并纳入法理逻辑视野的考量,对告诉才处理的犯罪的法理个性、立法完善等诸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传统的以公诉罪为主线、以犯罪人为中心、关注惩罚的刑法理论进行了反思、批判和前瞻。

    • ¥19.7 ¥25 折扣:7.9折
    • 中国社会治安防控——犯罪学大百科全书
    •   ( 20 条评论 )
    • 金其高 著 /2004-07-01/ 中国方正出版社
    • 在重视人勺人关系的小国传统社会,自然不乏对研究人与人关系的犯罪学的关注,中国法制史很大程度上是关于与犯罪作斗争的历史。然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模糊性思维方式,致使三于多年的中国文明史一直没有将犯罪研究形成犯罪学。新中国成立后,犯罪学的名称在中国大陆消失了30年之久,“左”的一套使中国的犯罪学成为无人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学的春天到来,犯罪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们由于起步晚,至门前研究水平还较低。迄今为止,犯罪学在中国,也包括在西方,对其作微观的、分散的、表面的研究较为普遍,然而对其作宏观的、系统的、深层的探讨却寥若晨星,真正大全式的研究更未形成、 就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即犯罪问题的性质而言,犯罪是—种综合症,涉及国际、境外、国内,涉及历史、现实、未来,涉及社会、自然、

    • ¥17.3 ¥22 折扣:7.9折
    • 共犯认识错误问题研究
    •   ( 59 条评论 )
    • 袁雪 著 /2011-08-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袁雪编著的《共犯认识错误问题研究》以我国刑法理论中的错误论和共犯论为理论基础,以共犯人的分工为标准对不同类型的共犯认识错误分别进行研究,对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处理各种共犯认识错误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共犯认识错误问题研究》分别论证了具体相一致、犯罪构成形式要件相一致以及罪质相一致三种判断标准的合理之处和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主张应当以犯罪构成形式要件相一致作为适用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处理共犯认识错误的判断标准。

    • ¥18 ¥25 折扣:7.2折
    • Determinants of Anomie—A Cross-National Study 社会迷乱决定因素研究
    •   ( 4 条评论 )
    • 赵若辉 著 /2009-10-01/ 人民出版社
    • 由于犯罪学家对“迷乱”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与解释各不相同,自20世纪中叶至本世纪初,他们运用不同的实证研究方法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研究,以期发现预测个人与社会迷乱程度的关联因素。本书在总结既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跨国数据库与分层线性统计模型,对“迷乱”这一概念进行实证研究,以期验证默顿等犯罪学家就若干人口变量及经济变量在个人与国家(或地区)层面上是否可以解释现今社会迷乱特别是美国社会的迷乱现象。 具体而言,本书所使用之原始数据源自1995年《欧洲与世界价值观调查》(Europe and World Value Survey)及联合国有关调查。在对社会迷乱理论进行系统理论回顾、梳理及对既往实证研究进行总结后,借助分层线性模型,系统研究30个主要国家及地区的人口变量及经济变量在个人与国家层面上对社会迷乱之影响。 本项实证

    • ¥15.2 ¥18 折扣:8.4折
    • 帮助犯研究/武汉大学刑法学博士文库
    •   ( 1 条评论 )
    • 刘凌梅 著 /2003-07-01/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刑法学是研究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科学。它既有深邃的理论,又与司法实践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刑法学的研究,一直为法学工作者所重视。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公布后,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刑法学论文和著作。80年代中期以后,几所法学院系招收了刑法学博士研究生,给刑法学的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一些博士生年轻有为,思想敏锐,功底扎实,研究深入,所撰博士论文,对刑法理论的研究具有相当深度。一本一本的博士论文出版成书,使刑法学的研究生机勃勃,呈现更加繁荣的景象。

    • ¥10.1 ¥13.5 折扣:7.5折
    • 跨境犯罪研究
    •   ( 5 条评论 )
    • 马进保 主编 /2002-04-01/ 群众出版社
    • 本书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跨境犯罪的概念、特征、分类、成因、发展趋势以及预防控制对策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进而又对内地与港澳台在司法合作实践中出现的案件管辖权争议及解决、协议管辖主张的提出,区际司法协助中的协查案件、证据移交、涉案财产的处理、逃犯的缉捕和移交等比较敏感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 ¥19.2 ¥35 折扣:5.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