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第二版) 本教材自2019年年底出版以来,已经六次重印。知识产权的基础理论与一般规则,对于知识产权、民法甚至法学的体系建构与完善具有内在的、实质的重要意义。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知识产权总论及其对实践的统领力与解释力的思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科学理性的道路上与时俱进。 本次修订力争全面与细致,大大小小的变动之处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突出讨论前提与评判标准的重要性,增加有关方法的阐释,帮助读者更容易明白问题之所以是问题,观点为何如此观点的理据与脉络。二是综合传统教材传授共识的要求,同时强化争辩启迪思考与研究型教学的重要作用, 努力展现出全面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的信息,提升读者的研习效益。三是调整了部分章节的结构与具体表述,也包括个别观点的修订。四是删减并增加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科技活动的重要内容。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既要注重向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力度,支持科技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还要创新科研组织方式,积极参与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建议。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更要引导、激励科研人员教书育人,注重知识扩散和转移,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发展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书籍由具备丰富科技成果转化经验的四川大学校友倾力打造,提供丰富的真实案例向读者了解高校科技转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保护等,帮助读者理解相关知识,掌握实务措施。
本专著通过实证考察分析了中国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的现状,构建了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绩效评价反思了现行模式的缺陷与不足,在科学考量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有机衔接、有效联动的合理化建议,以澄清理论研究的误区,厘清两种保护方式的关系,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依据。
内容简介
本书是应理工科类普通高校本科学生知识产权教学需要而组织编写的。本书在概括介绍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按照理工科人才运用知识产权的实际需要,将有关知识产权知识分为知识产权的取得、保护、商业运用等相关部分分别进行介绍。具体内容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其他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取得的条件与程序、知识产权取得的管理体制、知识产权取得的中介服务,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出资与质押、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谈判、知识产权商业运用中的特殊问题。 本书也可以作为高校其他专业本科学生学习知识产权的教学用书和参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