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完整地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使包括西部民族地区在内的广大农村都走上城市化的发展道路。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必须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现阶段要积极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城市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和谐发展之路。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十多年来,城市(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和粗放利用±地的情况相当严重,农民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最根本的生存基础。切实保护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目标的制度基础,必须运用《物权法》等法律来保护失地农民的土地权
《农村土地承包法一本通》以主体法的条文为序,逐条穿插关联的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请示答复和部分地方规范性文件,以方便读者理解和适用。尤其是请示答复,因其往往是针对个案而抽象出来的一般性规则,实践中具有操作指导意义。
本书以作者自身承办过的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业务领域的胜诉判例为基础,着重从法律实务层面出发,以专业律师独特视角,分析探讨集体土地征收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过程中常见的、容易出现的违法行政现象。书中既有法理论述又有实务操作分析,采用以案说法的形式,结合具体案例,剖析了造成行政行为违法的原因,内容涉及土地征收审批、房屋征收、违法建设查处以及信息公开等行政领域和执法环节,案例翔实而有说服力和代表性。这些业已生效的裁判文书,对于集体土地征收或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争议类案件的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书可供行政执法机关、法律工作者、行政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参考。
《中国历代土地资源法制研究(修订版)》按照历史时期,全面、系统地叙述和研究了我国1949年以前历代土地资源的法律制度,内容涉及各个时期土地资源的管理机构和职能、土地资源的立法、土地资源的所有制形式、土地资源的经营方式与管理方式、土地资源的买卖与租佃、土地资源的保护以及土地资源管理的经验与教训等方面。本书充分展示了我国历代土地资源法制的丰富内容,总结了土地资源管理的有益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与教训对完善我国现代土地资源管理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