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为分析框架,在对学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受案范围、证据规则、诉讼模式、行政判决等制度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发
本书以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为分析框架,在对学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受案范围、证据规则、诉讼模式、行政判决等制度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发
本书作者积10余年司法行政经验,汇集政府信息公开、房地产登记、房屋拆迁、违章建筑、交通违章、学籍处分、出入境检验、医疗鉴定、质量安全监督等50个当今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行政诉讼案例,就诉讼法律关系、证据作
本书以行政诉讼功能模式为分析框架,在对学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受案范围、证据规则、诉讼模式、行政判决等制度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发
本书以法学理论为基础、以具体实务为 ,全面介绍医疗美容行业常见的法律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理论梳理、典型案例分析及**法律法规的讲解,旨在提高医学美容专业学生及医疗美容行业人员法律风险的防控意识。全书由总论、医疗美容纠纷与风险防范、医疗美容商事制度及风险防控三大部分组成,是目前 少有的贯穿医疗美容行业各环节的法律书籍,可为医疗美容从业人员的法律困境和风险管理提供客观的解决方案。
本书著者从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中精心选择真实案例,围绕、紧扣其中反映出来的热点问题,按照司法实践中法的适用过程,从证据的一般界定开始,结合行政诉讼的固有特点,就行政诉讼当中举证责任的事项、范围、举证责任分配的特殊要求,行政诉讼证明对象的特殊性,以及人民法院在审查、认定行政诉讼证据中应当注意和遵循的问题与规则,在分析具体判例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对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实践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和分析。
《行政法治的理想与现实》运用实证调查方法全面考察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现状。本选题内容形成行政诉讼法实施二十年之时间点的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法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跨学科的多面向分析,推动行政诉讼法学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作者于2010年11月开始启动"中国行政诉讼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课题并重点开展了行政诉讼法实施状况的实证调查研究。实证调查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不同群体对行政诉讼法本身及其目的、功能、实施、修改、发展问题的认知与看法,以及行政诉讼法的具体规定在实际运行中被遵守与执行的状况。内容包括针对法官、民众、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律师四类群体进行的关于行政诉讼法实施状况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以及对部分法院2009-2010两年行政裁判文书开展的内容分析。1993年由龚祥瑞先生主编的《法治的理想与现实--
全国行政诉讼一审案件数量在三大诉讼总量中的占比曾经长期徘徊未超过2%,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行政审判实践的 三难 困境。自1980年代中后期参照《民事诉讼法》开启实践以来,基层行政审判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本书作者通过对某市某区(以R区代称)法院从1987-2016年共30年间行政诉讼案件量曲线走势及其在三大诉讼总量中的占比与全国有多年相似。R区虽为西部市辖区但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中等,可作为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样本来 管中窥豹 ,考察基层行政审判实践发展历程。从诉讼数据变化着手考察实践样态是实证研究的一种进路,因而行政诉讼率可引入为考查审判实践发展的线索。由于存在多元行政纠纷解决机制,行政诉讼率直接体现公民诉讼救济选择的变化,也同时反映诉讼制度运转的变化。沿着 行政诉讼率是什么 、 怎么变化 、 为什么 、
本书著者从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中精心选择真实案例,围绕、紧扣其中反映出来的热点问题,按照司法实践中法的适用过程,从证据的一般界定开始,结合行政诉讼的固有特点,就行政诉讼当中举证责任的事项、范围、举证责任分配的特殊要求,行政诉讼证明对象的特殊性,以及人民法院在审查、认定行政诉讼证据中应当注意和遵循的问题与规则,在分析具体判例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对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实践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和分析。
本书作者以教师和律师双重视角,对《行政诉讼法》在程序和实体的规则梳理,并结合典型案例、作者本人代理的案例,提出行政应诉答辩思路,以及如何实质性化解争议。
《行政诉讼法学》内容包括:绪论、总论、起诉与立案程序、审判程序、执行程序、涉外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秩序的保障、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的行政诉讼、参考文献及主要书目索引、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