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当利制度历史悠久、内容精深,是私法的基本制度之一。与其他民事法律制度相比,不当得利制度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其在各国法制上的巨大差异,故有“比较法上千变万化的精灵”之雅称。在此背景下,对不当得利的法律冲突等一系列国际私法问题展开研究,必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本书主要从比较法和国际私法的视角,来探讨不当得利的相关问题。除引言外,全书共计九章,详细地阐述了“不当得利”的概念与不当得利制度的功能,并从比较法的角度来探索不当得利制度的源流与发展历史,以及各国法制在继受此项制度时所作的变革与调整,从而勾勒出不当得利制度两千多年来的演化脉络,并厘清其发展规律。
综观全书,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紧跟前沿,资料新颖。本书所收录的国际私法立法资料,均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制定或修订的立法,为我们把握外国国际私法立法的新近发展提供了方便。例如,德国、奥地利、土耳其、瑞士等国的国际私法分别制定于1896年、1978年、1982年和1987年,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这些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其国际私法进行了修订甚至多次修订。国勇博士多年来一直密切跟踪外国国际私法立法动态,所翻译的立法资料均为修订文本,这无疑有助于读者了解和掌握外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发展动态。 二是精心注解,内容全面。国勇博士不仅精心地翻译了本书所收录的外国国际私法立法资料,而且还根据他所掌握的立法资料对其中法律文献、立法条文等做了较为详细的注解。例如,他在书中对德国《民法典施行法》、奥地
本书以各国法律对证据能力规定的冲突为主线,深刻分析国际民事诉讼中证据能力冲突的现状和背景,探寻证据能力冲突的解决方式,以期对我国相关立法和实践有所借鉴。主题是国际民事诉讼中证据能力的冲突及其解决。 在我国诉讼法学界和证据法学界对证据能力问题比较关注,学者们发表了大量的著作和论文,并在各种版本的证据法草案中对证据能力加以具体规定。但是目前成果仅仅局限在从民事诉讼的角度探讨证据能力问题,侧重于对本国证据制度的构建。对国际民事诉讼中证据能力问题进行研究的重心不在于各国法律规定的优劣和制度的构建,而是着重于法律冲突及其解决。由于证据能力的属性较为模糊,因此,证据能力冲突不同于一般的民商事实体法律冲突,也不同于各国程序法的冲突,其解决具有的复杂性。
本书是我国著名国际私法专家李双元教授关于国际民商事诉讼制度的研究成果 本书采用比较和实证的方法,利用我们已掌握的材料,在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来西亚、越南、日本、瑞士、瑞典、奥地利、希腊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现行国际民商事诉讼制度,包括欧盟理事会2000年《关于民商事管辖权及判决承认与执行的规则》、2000年《关于破产程序的法规》和2003年《关于婚姻案件和亲子责任案件管辖权及判决承认与执行的规则》以及2005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通过的《协议选择法院公约》的主要内容。 本书的出版丰富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对于我国理论和实务界研究国际民事诉讼制度提供较丰富的参考资料。
本书主要汇集了作者过去二十多年中对外国法、比较法、国际私法以及国际统一私法的研究成果,主要收录了《处理涉外继承案件的一般原则》、《运用系统论研究国际私法——兼论国际私法性质、名称》、《国际合同法中“特性履行理论”研究》、《唐朝的涉外法律规定》、《论意大利国际仲裁法律制度》等。其中一些论文系开拓性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国际私法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并一直为国际私法研究生所。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总论》对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突破了传统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理论的藩篱,在全面梳理、整合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理论基础上,建构了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理论框架。 本书以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历史演进与勃法开篇,阐述了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当务之急是解决本土化问题,正本清源是实现国际化的前提条件。围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本土化这一命题,全书以中国为立足点,紧密联系中国司法实践,结合法院判决、仲裁裁决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渊源;识别制度;法律适用规范;限制与排除外国法适用制度;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涉外代理制度;国籍、住所、居所;自然人、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等法律问题全方位、多角
《国际私法练习题集(第四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配套辅导用书》是“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中核心课《国际私法》的配套辅导用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了同步练习题,帮助学生切实掌握课程内容,真正把专业知识学
本书因是版的修订本,因此全书保持了原书的观点、结构、体系,内容也基本上不变,增加的主要是原书出版以来的有关国际私法的新内容。特别是有关我国国际私法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内容,尤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书对冲突规范的结构作了新的理论探索。有关国际私法规范的结构,在我国国际私法著作中有许多不同表述,也创造了许多新鲜的名词如范围、系属、准据法、系属公式、自体法等等。在各种论述中,我也受了启发。本书中有关冲突规范结构的论述,力求使各个名词有规范的表述,确定内涵和外延,使其合乎逻辑,合乎实际,是科学规范的。二、本书对我国国际私法立法与司法的实践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三、本书版第七章为“我地与香港地区的法律冲突”。四、本书版以来,国际上有关国际私法的理论与实践有了很大的发展,海牙国际私
本书是“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文丛”系列之一的“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法制建设”专著,具体包括了:人权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国际人权公约的实施、美洲人权公约及其实施、中国加入国际人权公约的历史进程、中国司法审判与国际人权公约的差距、加入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法制改革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