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的《世界投资报告》中,投资者与国家之间的争端解决(Investor-StateDispute Settlement,ISDS)机制的改革被列为国际投资体制改革的五大关键领域之一。与现有的ICSID机制相比,欧盟倡导的国际投资法庭制度表现出更强的确定性和更高的效率,对于ISDS所涉及的核心问题 平衡投资者和东道国权利 也有较为深入的考量,不失为ISDS改革中一个较有前景的讨论对象。鉴于此,本书拟对欧盟倡导的国际投资法庭制度进行专题研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剖析,并由此对或然中的中国ISDS方案略作探讨。
为了应对跨境逃避税现象,多国通过建立和完善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制度,以求消除税务机关在获取域外涉税信息时的系统性盲点。但同时该制度的深度发展为纳税人的保护问题带来了新的情境,致使既有立足于国内税收征管环境下的纳税人保护制度设计难以有效应对新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全书分别围绕国际税收情报交换中纳税人保护的正当性论证、主要诉求廓清和完善对策展开研究。
“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国际商事仲裁法:法理、规范与实证》写在《纽约公约》实施50周年之际,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与历史意义将敦促我们依据公约的精神与理念,借鉴业已形成的国际商事惯例,立足于当前我国仲裁发展的情形,不断地完善我国相关的商事仲裁立法,以规范商事仲裁实践和推进我国商事仲裁事业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事实上,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已使其在亚太地区甚至是国际社会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与此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以及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机制,为经济贸易的良性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与后续力量势在必行。给予商事仲裁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国际商事仲裁的现代化发展,对于改善我国的法治大环境,乃至维护国际经济贸易秩序是至关重要的。
本书以国际海事货物索赔管辖权的选择——从适格法院到适当法院为主题展开研究,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中国海事货物索赔管辖权实施状况的观察和剖析,探讨中国海事法院作为受诉法院在什么情形下对海事货物索赔争议行使管辖权具有合理依据且是正当的。同时,本书结合新的运输法公约《2008年鹿特丹规则》第14章管辖权的规定,指出协调国际海事货物索赔管辖权的冲突以及消除择地诉讼的*选择,是实现国际海事货物索赔管辖权的国际统一。
《国际商法(第2版十二五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以国际商事交易的基本行为“买卖”为核心,构建了本书的逻辑体系。除章国际商法导论部分用以介绍国际商法的概念、渊源及两大法系中的商法结构外,其余章节分别从买卖(商事)行为的主体,买卖行为的实现方式或性质,买卖行为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内容,买卖行为所涉及的品质担保、权利担保义务的社会化,买卖行为所涉及的付款义务的履行,买卖行为所涉及的运输、保险以及买卖行为纠纷时所寻求的国际化解决方法等方面提携起国际商法的纲领所在。本书通俗易懂,表述简明,深浅适度,非常适合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等专业教学使用,也适用于其他国际商法读者阅读、使用。
《国际贸易法》主要包括国际商事交易、国际贸易管理和争端解决制度三部分内容,既适合将国际贸易法理解为涵盖私法和公法的广义国际贸易法使用,也适合将国际贸易法理解为私法或公法的狭义国际贸易法使用,可以满足不同课时、不同专题安排的需要。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全面、新颖、结构合理、篇幅适中。整个内容既涵盖了国际贸易法的主要知识点,又代表了截至修订时的*发展。合理的编排结构有助于全面理解这一领域的整个内容,合适的篇幅既浓缩精要又适当展开,不显烦琐。 在商事交易方面,突出体现交易内容和过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包括合同、买卖、运输保险、支付和贸易融资;在贸易管理方面,则以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中国“入世”承诺为核心,包括货物贸易管理、服务贸易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在争端解决部分,对应性地提供
《国际经济法学刊》刊载国际经济法学领域研究成果,促进该领域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科研发展,服务我国涉外经济立法、决策和实务操作。
《国际经济法学刊》刊载国际经济法学领域研究成果,促进该领域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科研发展,服务我国涉外经济立法、决策和实务操作。
本书系全国性、开放性的国际经济法专业优秀学术著述的汇辑,它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和*研究成果,分为若干个栏目深入研究和探讨了国际经济关系有关领域的重要法律问题,对于读者学习、理解和研究国际经济法的有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国际经济法学刊》(简称《学刊》,原名《国际经济法论丛》)是全国性、开放性的国际经济法专业优秀学术著述的汇辑,是国际经济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笔耕的园地、争鸣的论坛和“以文会友”的平台。其宗旨是:立足我国改革开放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和*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和探讨国际经济关系各领域的重要法律问题,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并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法律实践以及我国的涉外经济立法、决策和实务操作,提供法理依据或业务参考。《学刊》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学术数据来源集刊。
《国际经济法学刊》是全国性、开放性的国际经济法专业优秀学术著述的汇辑,是国际经济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笔耕的园地、争鸣的论坛和“以文会友”的平台。其宗旨是:立足我国改革开放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和*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和探讨国际经济关系各领域的重要法律问题,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并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法律实践以及我国的涉外经济立法、决策和实务操作,提供法理依据或业务参考。本期为《学刊》第13卷第4期,共设学术研讨会特稿、国际经济法理论、国际贸易法、世界贸易组织法及国际商事仲裁法等专栏。
国际商法是国际法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国际商法缘起于各国国内商法,并因协调国内商法差异而发起的国际商事统一法运动而形成,因此除国内商法基础理论外并无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另外,由商人习惯法发展而来的国际商法,本就更加注重商人在国际性商事行为中应遵循的各种行为准则之实然而非应然,因此造就了该门课程,使之更适合于指导国际经济贸易实践,而非理论研究。本书根据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不断修订完善,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校的采用。与此同时,本书非常关注新知识的及时补充,以保证使用者得到的始终是*的内容。本书在出版第四版后,一些与国际商法有关的法律不断涌现,需要及时补充进书本的内容,如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
金融资产证券化不仅是先进国家金融机构经常利用的资金调度方式,又是金融机构的经营及金融产品的创新,有积极的经济效益。本书作者在深入研究了日本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构造后,从立法的角度提供给我们良多建议。对我国今后创制同类立法提供便捷的通道。
《国际经济法学刊(2013)(第20卷·第2期)》是全国性、开放性的国际经济法专业优秀学术著述的汇辑,是国际经济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笔耕的园地、争鸣的论坛和“以文会友”的平台。其宗旨是:立足我国改革开放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和*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和探讨国际经济关系各领域的重要法律问题,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并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法律实践以及我国的涉外经济立法、决策和实务操作,提供法理依据或业务参考。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是党中央、国务 院面向新世纪做出的一项重大抉择,对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和推进 现代化事业,均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是以法律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组织。它的核心是规则,基础是法律。中国入世标示着我国的法律和经济要与国 际接轨,要融入国际社会,以便更快地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地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在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和自然人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将更加活跃、更加频繁。他们在国际商事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多方面涉及国际商事活动的国际法制,迫切需要掌握这方面的法律并利用好法律这一工具,从而更好地争取主动权,维护我方的合法权益。为此,我们根据国内外*发布或修订与实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案例,考察国际商务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做法,并吸收了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经济领域掀起一股包括单边、双边、区域以及多边层次的、以自由化为中心的造法运动,并初步构建出一个全球自由市场秩序体系。本书是一种立足于经济学、国际关系理论与政治学等对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原理问题所进行的跨学科研究。正文是对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几个原理性问题进行的探讨,包括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晚近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为什么是以“自由化”,而不是“反自由化”为主旋律;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解释不同类型的国家之间为什么能够从原先的“对抗”,到晚近“合作”的态度转变;从经济主权变迁的角度,揭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参与本身就是经济主权传统制度变迁过程的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内在动机;以及从政治哲学的角度为追求形式
《国际经济法学刊》(简称《学刊》,原名《国际经济法论丛》)是全国性、开放性的国际经济法专业优秀学术著述的汇辑,是国际经济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笔耕的园地、争鸣的论坛和“以文会友”的平台。其宗旨是:立足我国改革开放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和*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和探讨国际经济关系各领域的重要法律问题,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并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法律实践以及我国的涉外经济立法、决策和实务操作,提供法理依据或业务参考。 《学刊》主要设立以下栏目:国际经济法理论;国际经济法专题研究;世界贸易组织法专题研究;典型国际经贸案件评析;优秀国际经济法专业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选登;国外优秀研究成果选译;学术评论;*学术动态。 本
《国际经济法学刊》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和*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和探讨国际经济关系各领域的重要法律问题,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并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法律实践以及我国的涉外经济立法、决策和实务操作,提供法理依据和业务参考。本期要目有《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与中国的责任》《论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与重构 兼评晚近的金融危机》《人权保护还是贸易保护 劳动权的视角》《WTO证据法论纲》《从中美出版物案看中国人世对中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的影响》等。
陈安编著的《国际经济法学刊》我国改革开放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和*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和探讨国际经济关系各领域的重要法律问题,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并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法律实践以及我国的涉外经济立法、决策和实务操作,提供法理依据或业务参考。
《国际经济法学刊(第22卷第3期)(2015)》深入地论述了国际经济法相关领域,如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等领域的法律问题,反映了相关领域**的立法实践和**研究成果。学刊每年出版一卷,每期4集,本期设学术争鸣、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国际经济法问题、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和国际贸易法等栏目,对推动我国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并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法律实践以及我国的涉外经济立法、决策和实务操作,提供法理依据或业务参考。
《国际经济法学刊》刊载国际经济法学领域研究成果,促进该领域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科研发展,服务我国涉外经济立法、决策和实务操作。
《国际经济法学刊》刊载国际经济法学领域研究成果,促进该领域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科研发展,服务我国涉外经济立法、决策和实务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