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欧罗巴文明,孕育出海洋法(即普通法)与大陆法这两颗镶嵌在欧洲版图上的璀璨明珠,它们是环肥燕瘦,各擅其美。本书作者正是为这一迷人的法律风景线所吸引,以一个法律史学家所独有之敏锐目光与厚实功底,带领大家透视美丽面纱背后的庐山真面目,并采用比较与历史的研究方法,将笔锋游刃于英伦诸岛、美利坚与欧陆之间。故,本书虽小,却融会贯通了法律、历史、政治、民族、语言、宗教等学识,不失为欧洲法律史之微型画卷。 这不是一本诘屈聱牙的学术专著,它是作者执鞭剑桥时,面向学子传道授业谆言之集结。既无缘于蒙沐教泽,且通过这方小小的扩音筒,去聆听那来自康桥遥远的回响!
乔治·奥威尔(1903—1950)是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的英语文体家。《动物农场》是奥威尔的作品之一,是一则入骨三分的反乌托邦的政治讽喻寓言。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然而,动物,那些聪明的猪们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分自由的保障”,有论家如是说。
《天方夜谭》是古代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 故事的起因是一位国王因王后与人私通,便每夜都要娶一个女人,翌晨便杀死,以此消除心中愤恨。而宰相的女儿为解救国中女子便自愿嫁给国王,每日给国王讲一个故事,例如“渔夫与魔鬼”“与四十大盗”“辛巴达航海历险记”……共讲了一千零一夜,*终感化了国王。 本书内容包括万象,大故事套小故事,情节奇幻诡异,节奏感鲜明。书中常将威严的帝王与平凡的百姓,将常见的花鸟鱼虫与想象中的神魔鬼怪,巧妙地融合在一篇篇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的故事中,将主人公与命运抗争、与大自然周旋、与成功路途中的种种艰难险阻做斗争的勇敢表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犹如身临其境,令人不忍释卷。
《地下室手记》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由主角地下室人以*人称的方式叙述,地下室人是名年约四十岁左右的退休公务员,他的内心充满了病态的自卑,但又常剖析自己。全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前面部分是地下室人的长篇独白,内容探讨了自由意志、人的非理性、历史的非理性等哲学议题。后面部分是地下室人追溯自己的一段往事,以及他与一名 丽莎相识的经过。 《地下室手记》不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也预视了他后来5本重要的长篇小说:《罪与罚》、《白痴》、《群魔》、《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该书也被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认为:\\\"\\\"这部小说是他的扛鼎之作,或者,如果你们愿意,可以说是打开他思想的钥匙。
我们是朋程中老年自驾游组合。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世界已经向中国人敞开了。此书告诉大家,去欧洲旅游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大家可以和我们一样去实践,去亲身体验欧洲丰厚的历史文化及美丽的人文自然景观。更加乐趣无穷的是,我们的自驾旅游是一种对世界的挑战,对自我的挑战,就如人们登山时追求的更上一层楼的满足感和在更高的一个平台上极目远眺的舒畅。在欧洲自驾游历了一次、两次以至多次之后,我们最初的想法被证实了——我们能做到,我们的自驾游方式比其他方式的旅游更自由、更高效、更开心、更亲近欧洲这个友善而秩序井然的社会,而且更经济!
《伤心之家》(Heartbreak House)是爱尔兰戏剧家萧伯纳1919年创作的三幕喜剧,剧情发生在 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的英格兰乡村。《伤心之家》刻意用契诃夫《樱桃园》营造氛围的笔法写成,剧本有个副标题:“俄国风格的英国主题狂想曲”。剧作通过女青年艾丽?邓的视角,描写88岁的老船长邵特非和他一家房客。这是一出典型的“客厅剧” 剧情发生在客厅聚会中,聚集于客厅内的多是来自上层社会的有闲之士,他们有不凡的文化素养,所以可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使用着漂亮锐利的语言,但因为不必为生计操劳而有太多闲暇,常常感到无聊与倦怠。这些剧中人,在爱情与其他事上,却多是无心的。 终,由这些琐碎的心不在焉所堆叠出的剧本,除了长串令人爱不释手且可大被引述的聪明对白之,并没有重要的情节线索。《伤心之家》被认为是萧伯纳 秀的剧作之一。
本书对英国刑法学犯罪论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将看似无序的判例以一种有机的方式结合起来,将看似散乱的理论以一种传统的体系表现出来。同时本书按照刑法犯罪论的基本体系布局来安排相关案例,将单个案例置于多个相关案例中进行关联分析研究,从而使数个看似毫无关系的案例之间清晰地体现出内在逻辑关系,并进一步发掘隐藏其中的刑法原理发展脉络。本书对诸多英国刑法中的独特制度和思想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述评,是对英国刑法犯罪论的一次全面检视。
德国刑事诉讼法典有很悠久的传统。它可追溯于1877年,那时发现和侦查犯罪的方式和手段与现代相比有天壤之别,并且那时政治制度和德国社会的道德观念仍被深植于传统的价值观念中。然而在19世纪后半期得以发展的刑事诉讼法对许多问题提出了现代、自由和理智的解决方法,这些问题至今仍困扰着刑事诉讼法学家。重要的是,德国设法提供了一种制度,它建立在法院负有“发现事实真相”的责任,并有当事人很强的介入到诉讼程序中。因此,德国的制度力争取得英美和大陆传统构筑刑事诉讼程序的*混合,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自1877年后,对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了许多修改,特别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得到了很大的加强。然而刑事诉讼的基本框架没有变,这可能是德国法学家结构保守主义的表现,但也可能是原始立法高质量的实证。 我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一、本书把德国民商法放在德国历史、德国法制史和德国整个法律制度的大背景前讲述,使读者对德国民商法得到深入的了解。二、著者随时将德国法与英国法比较讲述,所以本书又是一部很好的比较法著作。三、本书不仅介绍了]德国民商法中的制定法,还大量地引用了德国法院的判决以说明法律的实际运用和发展。四、本书不仅介绍了民商法的现在情况,还在必要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情况。
本书是国内首次出版的系统研究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专著。作者运用大量手资料,对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演变与改革作了全方位的研究和系统的描述,并揭示了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经验对转型国家的启示。 德国是世界上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其早期社会政策立法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历史渊源。当代德国的以社会合作主义为特征的社会保障体系,亦是当今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之一。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植根于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中,以互助、等值和平衡为其主导原则,管理机构高度自治。两德统一后,这一制度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前东德的历史遗留问题。 该书对德国社会保障思想、国家社会政策及社会立法的发展与演变, 社会保障制度在战后的复兴原因、特征和作用,社会保障的制度结构、管理结构、运行机制,70年代以来该制
现行的阿尔巴尼亚刑法典颁布于1995年1月27日,从1995年6月1日起施行,经历了多次修改,至今仍在施行,*的一次是2008年11月27日第10023号法律所作的修正。阿尔巴尼亚刑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两部分。总则部分包括下列八章:刑法及其适用范围;刑事责任;未遂;共同犯罪;刑罚;量刑;监禁的替代措施;追诉时效、行刑时效和刑罚消灭。分则部分包括以下十一章:反人类罪;侵犯人身和生命罪;侵犯财产和经济秩序罪;危害环境罪;危害独立和宪法秩序罪;危害与外国关系罪;恐怖主义行为罪;危害国家权威罪;妨害司法罪;影响选举自由和选举民主制度罪;武装团伙和犯罪组织实施的犯罪。
一、体现多学科与跨学科优势 成立科学研究院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整合多学科学术资源,通过不同学科科研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以期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文化产业政策激励与法制保障》一书就是科学研究院全体研究人员学术碰撞的结晶,该书的作者既有从事法学研究的研究者、也有从事文学艺术研究的研究者,还有从事哲学、教育学和历史学研究的研究者。这一多维研究视角极大丰富了这批朝气蓬勃的研究者们的学术视野。此外,十本著作的内容构成也反映了这种跨学科性,既有法学类著作,如《能源基本法研究》等;也有非法学类著作,如《海派学习文化研究——来自成人生活世界的考察与分析》。 二、注重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注重基本理论研究也是本集文库的风格之一,如《知识产权基本理论》就是作者从知识产权基本原理与学
《普通法上的占有》(作者弗雷德里克·波洛克)讨论普通法上的占有制度和理论。主要内容如下:1.占有的基本概念、要素和规则。《普通法上的占有》包括对普通法上占有词语使用情况的分析、占有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普通法上承认的一些关于占有的基本规则。 2.占有的性质。关于占有是事实问题还是法律问题,作者就普通法做出分析。 3.占有的转移。包括占有的取得和丧失、交付和法定移转。此外.还涉及象征交付、错误交付等具体问题。 4.占有和所有权。分析占有与所有权的关系,包括通过占有取得所有权以及占有推定所有权等问题的探讨。
在群星璀璨的魏玛时期,主导国家学论争方向的,除凯尔森和施米特之外(尚包括中文公法学界仍相对陌生的斯门德),自成一家之言的黑勒亦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本书是黑勒作品的个中文简体译本,期能更加丰满地展示魏玛时期国家学论争的全貌,凸显黑勒自身的思想在争论中的特色,展示公法对一般法理论的意义。
本书以欧洲法院的司法能动性为研究对象。欧洲法院的司法能动性是指,欧洲法院在审理有关欧共体案的具体过程中,不因循先例和成文法的字面含义,对欧共体法律进行司法解释的一种司法理念以及基于此种理念的行动。在法律的解释和适用过程中,欧洲法院并不限于对具体纠纷做出裁决,而是通过发挥其司法能动性,对欧共体法律进行创造和补充,形成新的法律原则,填补欧共体基础条约的漏洞并补充二次立法的不足,为欧共体法和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深化欧共体及其法律的研究过程中,深入研究欧洲法院的司法能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自从系列判决[例如巴尔杰(Bulger)案、卡恩(苏丹)Khan(Sultan)案、里贾纳诉总检察长和柯炳林等案(RvDPPexpKebilene案)以来,公正审判权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为了确定这一权利的范围,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了欧洲人权法院。然而,该法院提供的指引很有限,它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调和诉讼规则而不是更为广泛的问题上。《公正审判:欧洲刑事诉讼传统与欧洲人权法院》通过在欧洲刑事诉讼的历史文献背景下考察当前的法理,来研究公正审判权的含义。《公正审判:欧洲刑事诉讼传统与欧洲人权法院》认为,事实上,存在着一个被当前讨论所忽略的欧洲刑事诉讼的传统,而理解该传统可以为当前对于公正审判的学理讨论提供洞见。这本富有挑战性的新作阐明了公正审判的含义,并在此过程中对传统上认为刑事诉讼是建立在控辩制与纠问制区分基础之
马其顿共和国刑法典由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分组成。总则对犯罪与刑罚的一般原理、制度予以规定,具体包括一般条款、犯罪和刑事责任、刑罚、刑罚替代措施、保安处分、对青少年的教育措施和刑罚、法人犯罪之制裁等13章。分则对具体犯罪的犯罪构成及法定刑予以规定,具体包括针对生命和身体的犯罪、针对人类和公民的自由和权利的犯罪、针对选举和表决的犯罪、针对工作关系的犯罪、针对性自由和性道德的犯罪等21章。附则是刑法典的过渡及结束条款,对受刑记录的保存移交、相关刑事法律条款的终止以及本法典的生效时间予以规定。
本法典的主要内容包括:刑法典的体系、刑法典的基本原则、刑事犯罪的概念、责任主义原则、刑事责任能力、正当化事由、错误、犯罪未完成形态、共同犯罪、对通过公共媒介所犯之罪之刑事责任的特别条款……等。
本书对俄罗斯国际私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从冲突法的角度,以俄罗斯国际私法晚近发展和立法现状为线索,对俄罗斯国际私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也对俄罗斯涉外民商事法律适用的具体领域进行了分析。在俄罗斯与中国和平密切交往的国际环境下,系统了解俄罗斯国际私法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为了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将《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中相关内容中、俄文对照附录于书后。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俄罗斯国际私法的发展现状,还可以增加对俄罗斯相关领域法律适用规则的了解,以方便中俄民商事领域的交流
克里斯托夫·默勒斯在《德国基本法--历史与内 容》中首先简明扼要地描绘 了德国基本法的前史与产生,然后以初次阅渎者的视 角介绍了 基本法的结构和一些重要表述,接着勾勒了基本法在 德国政治 和社会现实中的运行,后讨论了基本法当前所面临 的挑战, 如公共安全与自由的冲突、德国法秩序的欧洲化和国 际化等。 每种文化都需要自己的解决方案。但是,好的解 决方案一 定需要想象力,与其他文化的比较会激发这种想象力 。以这种 间接的方式,《德国基本法--历史与内容》或许会有 助于中国的讨论。
概念是人从蒙昧迈向理性的关键元素。历史沉淀于概念之中又凭借概念表述历史。对人类而言,认识世界、驯化自然到与之和谐共生,一个关键而古老的方法就是对事物下定义。通过下定义,克服恐惧和无知;通过下定义,暂时消解惊异与好奇;通过下定义,掌握规律并获得知性的超越。而关于法的概念和定义对于一个国家法学理论以及法律实践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全书以苏联法概念为起点,着重分析、论述苏联法概念在中国的发展演绎历程以及带来的启示。①全书通过对这一基于具体历史语境下的分析,剖析其中形成的认同、差异、转换及创造性解读等问题。这是一些既复杂且重要的问题。说其复杂,是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跨语际的研究。由于新中国的法律思想很大程度上肇始于翻译、改写、挪用以及其他与苏联相关的跨语际实践,所以不可避
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对普通法的批评之辞,《对话》理应成为任何对英国政治思想或法律思想感兴趣的人的书目。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也是霍布斯关于政治学的后言论。 《对话》中关于理性、法律、普通法、衡平、司法权、王权及具体的法律问题的看法,与《利维坦》是相当明显的连续性。而为突出的特点是,它将批判的矛头完全而清晰地指向了普通法法律家爱德华·柯克爵士。 整本《对话》的结论也是显而易见的:柯克试图强调普通法的权威来自于司法智慧,这是站不住脚的。普通法法官必须接受国王的大法官的审查,犯罪活动的界定及对惩罚的规定,必须由自然理性或制定法、而不能由司法的智慧来订定。这本对话,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将两种看待王权与司法权的观念,展现在人们面前。正是由于这一点,它比《利维坦》和《论公民》更清晰地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