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研究应该实现语言论转向,刑法解释本来采取着并且应该采取客观解释的立场。对刑法的客观解释是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的结合,是语义解释和语用解释的结合。语义解释划定了刑法文本意义的大致范围,是客观解释的基础;语用解释补充、完善了刑法文本对当下案件的具体意义并使其明确化,保证了客观解释的实现。语义解释应遵循语篇原则,解释者须往返穿梭于刑法文本的部分和整体之间,在字、词、句、段、篇之间循环,以求得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精神的基本意义;语用解释是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刑法文本的具体意义,解释者须在认知图式和刑法文本、法律规范和案件事实、判决结论和大众期待之间进行语篇外循环,使刑法文本的具体意义得以产生。
本教材的体系结构分为总论和分论。总论以司法鉴定概念、司法鉴定制度、司法鉴定原理、司法鉴定主体、司法鉴定程序等问题为主要内容。分论则按照法医类司法鉴定、物证类司法鉴定、声像资料司法鉴定等分别进行编写。 本教材体现了司法鉴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司法鉴定改革的新成果,将司法鉴定新元素注入于司法鉴定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中,在此基础上,注意创新性和基础理论的衔接,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前瞻性;尊重司法鉴定历史和司法鉴定发展规律,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司法鉴定的实践性特点,使本教材在体系和结构上趋于完整和严谨,体现内容上的延展性和逻辑上的一致性,彰显了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本教材可作为政法类院校法律专业的本科生和警察、检察官、法官、律师、公证员、仲裁员以及司法鉴定人的教育培训教
这套教材的编写人员大部分是青年学者和专家,是我国司法警官教育和司法实践中的重要力量,更是我们事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固然会有研究的盲点,但其朝气蓬勃的气势令人振奋。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司法警官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批学风扎实、厚德明理的青年学者必将在期待中前行,在锻炼中提高,从而担负起培养司法警官高素质人才、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世纪重任。与此同时,大批具有示范性和适应司法警官人才培养的优秀教材的出现,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司法警官教育质量的提高。 我受各位青年学者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委托为这套教材作序.期望这套教材在组织者、编写者、出版者的共同努力下,能成为奉献给新世纪司法警官教育的精品教材。司法警官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希望我
刑法分册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6个修正案、1个单行刑法、9个立法解释及110个司法解释或批复。 全书正文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刑法学学科的主要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部分为“与刑法相关的各种法律规范性文件”,其下又分成了“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之总则部分”和“司法解释之分则部分”。“司法解释之总则部分”和“司法解释之分则部分”按照刑法学学科的体系对司法解释进行了整理,使读者在学习刑法学教材的同时,可以很明确地找到该部分所涉及的相应的司法解释。
经过各位参编者的努力,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基础教材中的《刑法》(总论)终于付印。按照本系列教材的编写要求,主编应该有一篇致使用者的“序言”,谈谈本教材的使用问题。本人没有当过什么主编,也没有正经八百地写过什么“序言”。苦思良久,委实不知从何着手。只好借这个机会,就本教材谈谈一些自己的感触。 “世界观即方法论”,关于刑法理论的基本立场可以说也就是学习刑法的基本方法。作为本教材的主编,首先得申明的恐怕是:以“通说”为标准,是本教材编写的原则,不论是理论体系的安排,还是基本观点的论述,都概莫能外。因此,本教材的内容不一定都是编撰者们,特别是我个人学术观点的反映。要说明本人刑法理论的基本立场,这里当然不是地方。
这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犯罪学》(第二版),对此前我们主编的“十五”*规划教材《犯罪学》,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作为*规划教材,本书写作的总体目标是:精品教材,权威著作。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致力于做到:概念准确,表达清晰,阐述系统;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论述客观,说理透彻;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实践经验;反映时代精华,力求创新开拓。 本书保持“十五”规划教材《犯罪学》的总体框架,以总论与专论的体例展开犯罪学的知识体系,但不拘泥于以往犯罪学的篇导论、第二篇犯罪现象论、第三篇犯罪类型论、第四篇犯罪原因论、第五篇犯罪防治论等一般性框架。在具体内容上,注重犯罪学基本知识的阐释,总论包括犯罪学概述、研究方法、犯罪现象测量、致罪因素、犯罪预测与预防以及刑事政策等;分论包括暴力犯罪、财产犯罪
本书是罪犯劳动改造学方面研究的*成果。根据监狱体制改革和罪犯劳动改造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要求,立足于中国罪犯劳动改造的实际,总结罪犯劳动改造工作的成功经验,吸收和借鉴国外监狱罪犯劳动的有益研究成果和做法,提示了罪犯劳动改造本质的联系、规律和特征,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罪犯劳动改造基本原理,系统阐述和探讨了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罪犯劳动改造实践动作方面的重要问题。该书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理论扎实,操作性强。可作为政法院校刑法学(监狱学)专业研究生、监狱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用书和司法警官院校专科生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广大监狱人民警察和监狱学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大学生也做练习?可能有人尤其是一些文科的学生会带着嘲讽的口吻反问。理工科的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练习、做实验,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文科的学校、院系,做练习似乎成了稀奇的事情,有的大学生也因此感到了大学与中学的“根本不同”。但是,我们专门为法学专业的学生组织编写了这套“练习题集”,就是主张法学学生在平时学习的时候也应当同步进行练习自测。这个设想就是基于以上的疑惑和忧虑而来的。我们希望,通过同步练习,帮助和促使同学们切实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熟悉我国现行法的规定,并对一些学术前沿问题有所了解。说得大一点,我们要为法学教育的“专业教育”作出一点努力。
刑法分册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活》及7个修正案、1个单行刑法,9个立法解释及140个司法解释或批复。 全书正文分为两部汁,部分为刑法学学科的主要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部分力“与刑法相关的各种法律规范性文件”,其下又打成了“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之总则部分”和“司法解释之分则部分”:“司法解释之总则部打”和“司法解释之分则部分”按照刑法学学科体系对司法解释进行了整理,使读者在学习刑法学教材的同时,可以很明确地查找到该部分所涉及的相应司法解释。
具体来说,这套书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知识。修完一门课程,并不是拿到学人了事,要真正掌握本学科的一些“门道”,至少要完成人门的工夫吧。这套“练习题集”设计了“知识逻辑图”栏目,详细勾画了一章内容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设计了各种题型的自测题,突出了重点,提供了详细精辟的答案分析,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同学们了解不同类型考题的不同形态,掌握其解题方法,而具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帮助学生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法学专业的学生系统学习四年过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应当是顺理成章和轻而易举的事情,事实上,情况不是这样,只能表明某些同学平时的专业学习还浮在表面。之套“练习题集”从历年国家司法考试(选题资格考试)的试题中精选了部分经典的试题,帮助学生了解司
书中全部选取实践中真实、典型、疑难的案例,每个案例都标明了判决书字号或者是案件来源,确保该案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每个案例的分析都分为被告人基本情况、指控事实和主张、辩解和辩护意见、裁判事实和结论、解案思路和问题、学理分析和评价六个部分,在将被告人的基本情况和案件从起诉到裁判的整个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同时,提出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案思路,并运用刑法理论进行剖析,终对于案件裁判进行理论上的评价。
本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主干课程基本教材《刑法学》的配套辅助教材。主要包括:部分是“立法文件”,收录了刑法典及其后颁布的有关刑法立法文件;第二部分是“司法解释”,收入此部分的司法解释主要是新刑法颁行至今的司法解释;第三部分为“综合练习题”,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练习题,以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消化和掌握。是针对性较强的三部分内容。
本书分毒品、易制毒化学品基础知识,毒品问题与我国禁毒工作,禁毒法适用,毒品犯罪案件侦查和禁吸戒毒五部分,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禁毒学的基础知识。这五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构成了禁毒学知识和理论体系的基础。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刑法总论(第二版)》共17章,涉及刑法概述、犯罪论、刑事责任论和刑罚论四个部分,系统介绍了刑法的概念、原理和制度。其中,犯罪论范畴详细阐述了犯罪构成及排除犯罪事由、犯罪形态、共同犯罪和罪数等原理;刑事责任论范畴阐述了刑事责任的概念、根据和实现方式等内容;刑罚论范畴重点阐明了刑罚体系和刑罚的量刑、执行、消灭制度。《刑法总论(第二版)》具有以下特点:①内容新。融入了**的立法动向和司法解释。②理论与实践兼顾。将理论的阐述与司法解释、司法实务紧密结合。③结构严谨。章节严谨合理、内容详略得当、篇幅适中。④格式新颖。章前有“重点提示”,章后有“复习题”及“相关法规和司法解释”,便于读者自学时把握各章重点和难点。
法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法学教育应当紧密联系立法与司法实践,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具有以下特点:,体系新颖。本教材以法学的基本理论为线索,就每个具体理论问题设案情简介、思考方向、法律规定、理论分析、自测案例五个部分,这一体例可以充分地体现实践法律、理论的结合。第二,内容简洁。本教材力争以简洁的语言明确问题,解析实例,说明法理,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第三,紧密结合法律规定。第四,具有启发性。本教材在每个具体理论问题上的设计上都包括有自测案例。其目的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启发学生运用理论与法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2005年5月出版后,历经多次改版重印,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为及时体现法学研究*成果并与我国立法发展相适应,在承继该书原有优点基础上,我们对其升级修订,现推出该书第五版。内容*、依据*,试题精、同步训练、配套性强,权威辅导、重点提示、脚注提醒,拓展思路、表格图解、图表归纳,一目了然、考研真题、真题演练,复习有道。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教学案例。 本书以我国现行的刑事法律法规为基础,以刑法教材的编写体例为主线,收集了司法实践中的各类典型案例,并在案例之后提出问题和思考方向,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具有体系新颖、说理充分、与现行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结合紧密等特点。 本教材具有如下特点:,体系新颖。第二,内容简洁。第三,紧密结合法律规定。第四,具有启发性。
《刑事侦查学》是根据我校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编写的教科书。本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从事政法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为向国家输送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该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侦查实践的基本状况和基本经验,具有中国刑事侦查工作的特色。 本书按照刑事侦查的基础理论、一般侦查措施、专案侦查的科学体系编写。专案侦查包括公安机关管辖的几类重大刑事案件的侦查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几种经济犯罪案件及法纪案件的侦查。力求使刑事侦查学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通过侦查破案打击犯罪,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为经济腾飞保驾护航。 本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从我国侦查工作实际出发,又吸收和借鉴现代科学的新思想和新方法,着
根据西南政法大学与法律出版社签订的合同,本教材由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教学科研人员负责编写。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1953年由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等西南著名高等院校法律系的刑法学科合并组建而成,1981年成为全国早获得刑法学硕士授予权的刑法学科之一,2001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已成为具有雄厚学科基础和优良学术传统,在全国发挥重要影响,并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省级重点学科。考虑到本教材的参编人员都是具有扎实的刑法专业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的老师,本教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是我校刑法学教学主要采用的教材,除明显与通说抵触或明显不符本教材编写要求的部分内容外,主编和副主编基本上未对各章节撰写人的内容进行非文字方面的修改。
犯罪预防是犯罪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是犯罪学研究的落脚点。犯罪预防一方面是犯罪学理论的应用,另一方面也是犯罪治理实践经验的总结。从这个角度说,犯罪预防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是犯罪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这是一本犯罪预防学的著作,是对世界范围内犯罪预防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该书不仅适合于各普通高等院校及公检法司等高等专科院校的相关专业选作教材使用,而且适合于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纪检、综合治理委员会等机构进行职业培训使用,还适合各类法律专业人员和社会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参考。为方便学生学习和广大读者,书后附录了与犯罪预防有关的几个文件,这些文件虽然仅仅是联合国和我国犯罪预防政策的一部分,但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联合国和我国的犯罪预防政策。
刑法总论是全部刑法理论的基础和核心,刑法分论则应是运用刑法总论的理论分析刑法分则规定的罪刑规范的结果。陈忠林主编的《刑法总论(第4版)》立足中国高校法学教育的现实需求,在内容编写上,注重阐释法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制度,简明扼要、由心突出、概念准确、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