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以团体诉讼制度的构建为中心》的总体研究思路是,以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和群体性民事权益的保护为目的,以当事人适格理论为切入点,以域外有关国家和地区关于团体诉讼制度的主要立法例为参照系,以我国民事诉讼中团体诉讼制度的具体构建为重点内容,对我国确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和团体诉讼制度的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团体诉讼与公益诉讼的区别、团体诉讼与诉讼担当及诉讼信托等当事人适格理论的关系、团体诉讼的类型和适用领域等方面深入研讨、论证,提出建设性的完善立法的意见。
本书是司法文明博士文库中的一本关于抗诉权研究的论著。全书包括本体论——抗诉权是什么,认识论——抗诉权如何定位,价值论——抗诉权何以正当,实践论——抗诉权如何运行,发展论——抗诉权运行如何完善等五章内容。
本书要旨是针对银行按揭贷款清收诉讼业务的技巧和流程,对各类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亦具有普遍适用性。书中内容力求从细节着手,梳理诉讼程序中的各项具体规定,详解司法实践中各类事项的处理方法,分享律师办案中的经验与技巧,能够使读者迅速掌握诉讼要点和贷款清收程序中的注意事项。期望为代理金融类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诉讼律师、银行等机构的资产保全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新行政诉讼法讲义》作者梁凤云为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法官,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习近平主席签署第1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全程参与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是新行政诉讼法修改的执笔人之一,《新行政诉讼法讲义》是对新行政诉讼法修改的背景、目的、适用等问题进行的全面梳理与总结。
本书专为法学专业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学而写,并自有特色,在写作思路、安排、风格等方面均不同于传统教材。作者学养深厚、深谙实务,使得本书在性与实用性上均有突出表现。一方面,条分缕析地讲解原理与制度,对各项难点与热点问题作出分析,并基于程序法的特点,注重使用直观图示;另一方面,于每章前设有若干引导案例,或为实案,或为设案,并穿插于文中,启发思考,提示知识点。另外,每章后设有阅读法条、阅读文献、思考题以及司法考试题,内容丰富,辅助学习。本次新版,内容上,围绕新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进行吐故纳新;形式上,运用嵌入收纳章后所涉司法考试题,为学习提供便利。
《仲裁法:从1996年英国仲裁法到国际商务仲裁》介绍了英国商务仲裁历史悠久、制度成熟、影响深远,可以说,英国仲裁是国际商务仲裁的代表和缩影。《仲裁法:从1996年英国仲裁法到国际商务仲裁》正是以英国1996年《仲裁法》的相关理念和具体规定为主线,一方面对英国1996年《仲裁法》进行细致梳理和解读,另一方面对大量先例以及作者亲历的案例展开深入探讨和剖析,阐释国际商务仲裁规则。全书共十三章,主要涉及仲裁条文、国际仲裁有关的不同法律与冲突、委任仲裁员和启动仲裁程序、法院与仲裁的关系、仲裁管辖权、可仲裁性、仲裁员的公正与不偏私、国际律师会关于国际仲裁中利益冲突的指引、1996年《仲裁法》生效后违反自然公正的主要案例介绍、中间措施、费用担保、中间程序以及仲裁的机密性。中国正在越来越多地涉足国际商务仲裁领域,作
《公诉意见书写作与范例研究》细致论述了制作公诉意见书和出庭意见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附上了十余篇涉及多种犯罪类型、风格多样的公诉意见书,集中展示了公诉人的执法水平和司法智慧,充分体现了公诉意见书在出庭支持公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释义》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进行了逐条解释。该书坚持以准确地反映立法宗旨和法律条款内容为基本要求,在释义中努力做到观点的内容解释的准确性。
汪海燕、董林涛、于增尊、马康、付奇艺编著的 《刑事诉讼法解释研究》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上篇 为刑事诉讼法解释原理研究,主要围绕刑事诉讼法解 释的功能、解释的主体、解释的原则、解释的方法、 解释的程序等基本原理问题展开,以期构建系统的刑 事诉讼法解释原理体系。下篇为刑事诉讼具体制度解 释问题研究,以管辖、辩护、证据制度、刑事附带民 事诉讼、侦查、强制措施、公诉、审判、特别程序为 研究对象,结合刑事诉讼法解释基本原理,分析现行 刑事诉讼法解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释义》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进行了逐条解释。该书坚持以准确地反映立法宗旨和法律条款内容为基本要求,在释义中努力做到观点的内容解释的准确性。
由人民法院、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有关诉讼法专家编写。以我国现行执行法律规范的立法精神为指导结合近年来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执行经典理论与通行做法,分20个专题对民事执行重大疑难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释与研究。、根据我国执行法律制度的发展要求和现行执行体制与机制的改革要求,总结性研究了执行实践中的诸多创新性举措,并从制度与规则层面上开展了新的理论探讨,既反映了我国民事执行法的成熟理论,又反映了执行实践中重大疑难问题的创新见解。广大执行人员、律师、执行当事人、法律院校师生研究与适用我国现行执行法律规范的重要借鉴参考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