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在国际格局变迁、大国关系调整、地区合作重构的大背景下,中俄开展紧密合作的基础、未来合作的方向及其两国合作的重大战略意义等问题,还就中俄两国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中俄与西方国家互动、中俄在欧亚地区的合作提出政策建议。首先,本书提出在国际秩序调整的大趋势下,中俄关系具有全局意义,因而本书首先梳理和总结中国如何认识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探讨中俄在全球治理层面的合作空间。其次,作者认为,中国、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互动是国际政治的核心问题,因而本书就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中俄关系等三组重要变量分别展开讨论,*终提出中俄关系是两国在大国复杂互动中保持战略稳定的关键。*后,本书聚焦中俄两国在欧亚腹地、东亚、中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展开的互动,提出中俄
中国和智利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双方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智利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写下了许多个 第一 。中国和智利的关系堪称中国同拉美国家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本书收录的文章从多方面、多角度记录、见证、描述、展望两国关系的发展,向读者介绍了中智两国的外交故事和深情厚谊。数十位中外作者供稿,汇聚了前总统、外交官、专家学者、留学生等众多亲历者的记忆,让本书内容更加丰富精彩。
古巴是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拉美国家。1960年9月28日,中古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和古巴相隔千山万水,却成了 好朋友、好同志、好兄弟 ,两国之间的关系堪称社会主义国家团结合作、发展中国家真诚互助的典范。 本书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两国建交以来的友好交往历程,记述了亲历者的外交故事和珍贵回忆,再现了两国人民的交流合作和美好情谊。本书作者包括中古外交官、记者、学者、留学生等,许多故事是首次面向大众公布,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耶鲁大学历史学讲座教授保罗 肯尼迪可被称为近20余年来享盛名的国际关系史和战略史学家。他脱颖于富有历史/哲理思考传统的英国国际关系和战略学界,以《大国的兴衰》等著作显著地丰富了对现代国际关系与国家对外战略的微观探究和宏观认知,体现了对战略与其多方面环境的深刻理解,并且以出从的总体展示能力和恢宏文才,打动了从国务活动家到一般学人的甚至普通公众在内的无数读者。主编1991年《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构成他的杰出成就之一,因为本书近乎里程碑式地代表了大战略理论思想在当代的首要关键性发展。 本书首次非常明确地提出:大战略不仅适用于战时,也适用于平时,只要一国有其根本的政法目标,就应当有为之服务的大战略,就大战略而言特别重要的是,无论在平时还是战时,都须争取实现目的与手段之间深思熟虑的平衡。
原霸:霸权的演变(The H-Word: The Peripeteia of Hegemony) 在国际关系与政治学文献中,很少有术语像 霸权 这样被使用得如此广泛,而对于其确切意涵却几乎没有共识。在探讨这一概念命运的历史研究中,安德森追溯了 霸权 一词在古希腊时期的起源,在1848-1849年的欧洲大陆动荡时期于德意志重新被发现;随后,作者又分别考察了在革命时期的俄国、意大利以及冷战时期的美国、戴高乐治下的法国、撒切尔治下的英国、后殖民时代的印度、封建时代的日本的 霸权 概念,直至由默克尔和特雷莎 梅、布什和奥巴马唱主角的世界。
我们和你们 丛书按照一国一品的概念,以小故事揭示大历史,讲述中国和相关国家传统和现在的友谊与合作。该丛书旨在密切中国和有关国家的人文联系,推动新形势下中国周边外交和公共外交的进程,尤其是配合 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 中国和蒙古国山水相连,拥有4700多公里的漫长陆地边界线。两国交往源远流长,人民感情深厚。历史上, 草原丝绸之路 和 茶叶之路 都经过蒙古。今天,中国提出的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倡议与蒙古国的 发展之路 计划高度契合,二者的对接可以把两国的未来发展战略更好地结合起来,使两国共同发展、共同受益,让两国人民得到更多实惠。中蒙两国是守望相助的好邻居、互利共赢的好伙伴和常来常往的好朋友。本书各位作者是中蒙关系一路走来的开拓者、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长期为中蒙友好默默耕耘,在各自领域为两国全
本书通过作者对亲身经历的详细描述,反映了几十年里以色列政治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化,特别是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和平进程,以及作者与拉宾、巴拉克、佩雷斯、内塔尼亚胡等以色列领导人的共事经历和交往情况,还有大量涉及约旦前国王侯赛因、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巴勒斯坦前领导人阿拉法特、叙利亚前总统阿萨德等政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的*手资料。其中涉及许多关键的历史事件,如拉宾遇刺、暗杀哈马斯领导人失败、入侵黎巴嫩、巴以和谈、叙以和谈、约以和谈等。
我们和你们 丛书按照一国一品的概念,以小故事揭示大历史,讲述中国和相关国家传统和现在的友谊与合作。该丛书旨在密切中国和有关国家的人文联系,推动新形势下中国周边外交和公共外交的进程,尤其是配合 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 巴西是南美洲*大国,领土面积世界第五,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还是二十国集团成员、金砖国家之一。巴西是世界上*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也是首个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自2009年以来,中国连续十年保持巴*大贸易伙伴和*大出口目的地国地位。2018年,双边贸易更是达到了超千亿美元的规模。与此同时,中国也已经成为巴西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之一,中国企业为巴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两国正积极研究推动 一带一路 合作倡议同巴 投资伙伴计划 对接。 本书的20多位作
我们和你们 丛书按照一国一品的概念,以小故事揭示大历史,讲述中国和相关国家传统和现在的友谊与合作。该丛书旨在密切中国和有关国家的人文联系,推动新形势下中国周边外交和公共外交的进程,尤其是配合 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 美丽的摩洛哥素有 北非花园 之称。建交60年来,中摩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健康发展。2016年5月,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应习近平主席之邀访华,中摩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摩洛哥对中国公民免签后,双方合作机遇增加,商贸人士往来明显增多,经贸合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2017年11月,摩洛哥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 一带一路 合作文件的马格里布国家。中摩是发展中国家平等互利友好合作的典范,亦将会成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本书收录的文章内容丰富,涵盖面广
该书记录了7位白俄罗斯驻华大使对中白20多年外交关系发展历程的回忆。全书分为七部分,分别对应中白外交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节点和阶段。从1992-1995年中白外交关系起步,到1995-2000年走向战略合作,到进入21世纪后开始双边合作新模式,再到迈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台阶。书中既有对双边关系成就和经验的总结,也有对未来发展前景的思考和展望,对于中白关系研究专家、外事人员和其他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来说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东亚在全球化、区域主义和国家制衡力量的重建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东亚安全研究已成为中国的一门显学。本书集朱锋教授十年东亚安全研究之结晶,汇集了作者对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安全理论和东亚安全教学、研究的丰硕成果。基于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对国内外学术动态的及时掌握,作者对涉及东亚安全的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政策动向,见解独到,论证深刻。在纷繁复杂的东亚安全局势中,作者审时度势,通过长期的跟踪研究和多元的分析视角,为读者了解东亚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局势,了解中国与有关东亚国家的关系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对最近的朝鲜核试验等重大现实问题,提供了精辟而独到的专家意见。对于国际关系研究的专业人员,对于关心东亚和国际时事问题的读者,本书都是难得一见的参考读物。关于作者
暂无
本书记述了唐家璇同志在1998—2008年间担任外交部长及国务委员期间经历的11件外交大事,文字朴实生动,有丰富的事件背景材料和诸多首次公开的外交细节,每个事件之后都有唐家璇同志的深刻思考和理性分析,体现了我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愈来愈发挥着重大作用。 在《劲雨煦风》中,唐家璇同志撷取了外交经历中有代表性的大事,以点带面,娓娓道来。叙述中有精彩的议论,议论中有鲜活的实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唐家璇同志在应对我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中表现的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在终实现双赢结果的中俄、中越边界谈判中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外交艺术;在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过程中坚强有力的统筹协调能力;在积极应对印度、巴基斯坦核试验中表
本书是埃及前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努埃曼.贾拉勒在埃中关系建立60周年之际的著作。在书中,作者着重分析了埃中关系发展的历史分期、内涵与特点,此外对阿中、海(湾)中等双边关系的历史、现状与前景进行了论述。从一位驻华大使与研究中国问题学者的视角,对当前阿拉伯世界与中国的热点问题,如 阿拉伯之春 、 中国梦 、 一带一路 战略、埃中元首互访、中国和平崛起等问题进行阐述,这对于中国更好地开展中埃、中阿、中海双边、多边交流,对于认识中阿的双边外交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故事》得到各方的支持。印尼驻华大使和中国驻印尼大使亲自作序,中国外交部原主管领导和几位前任驻印尼大使积极赐稿。一些长期主管、研究印尼,为发展中印尼关系作出过贡献的官员和学者踊跃来搞,从不同侧面回顾、介绍了大量事例。上述文章郑重地、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印尼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开阔了读者了解、观察的眼界。
本书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出版的学术辑刊,旨在为从事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设有专题研究、中外关系研究、美国外交研究、宣传与公共外交史、研究生论坛、档案文献、学术动态、书评等栏目。
本书各个专题所探讨的问题,如中苏同盟、苏联对中国核武器的方针、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合作、美国同韩国的关系、美国处理国际危机的模式、中苏边界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等等,都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及其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书在研究中利用了近年来陆续解密的多国档案文献和其他可资利用的资料,充分体现了冷战国际史研究的特点。这些档案文献包括俄罗斯各主要档案馆的档案、美国外交文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文件、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档案、美国总统档案馆档案、日本外务省档案馆档案、中国外交部档案馆档案,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在运用这些档案进行的研究中,本书还注重各国档案的比较和互证,从而使得研究建立在更为扎实的档案文献的基础之上。
本书着重梳理了20世纪万隆会议之后十余年间,在以亚非合作为主轴的第三世界去殖民化与解放运动高潮时期里,中国对“亚非团结”的认识与实践。这种实践通过亚非 间互助与合作的形式,谋求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的去殖民化,同时,特别突出了文化交流与协作在这个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将之视为一种在亚非合作框架下的文化去殖民化运动。这种文化去殖民化的理想与实践,有希望将广大的前殖民地与半殖民地 塑造为世界新秩序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是中国开展对非合作的重要对象。自1980年建交以来,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友好关系持续深化发展,已经成为中非友好合作的典范。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和 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津巴布韦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突出表现为两国在2018年4月将双边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8年9月,中国与津巴布韦签署共建 一带一路 合作文件,这不但有利于两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准确对接和有机融通,而且可使两国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领域合作的基础上,为两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大契机。 本报告以中国与津巴布韦不断深化的双边关系为基本立足点,系统梳理两国在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等领域取得的合作成就及中津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的历程,详细分析中津共建 一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