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意义,我们将无法生活。但是,我们对于我们日常的意义的基础从未追问过。倘若我们追问今天的成功人士、当代英雄,追问他们的成功的究竟意义,他们的回答将始终只是“成功即意义”,“成功就是我的生命价值的实现”。我们背负小小的行囊,走在这时代的荒野上,去体验生命本身的价值。我们为了一些不起眼的,却又真切的生命意义的实现,付出我们的辛劳。尽管这些意义在这个时代的标尺上没有位置,但它们真实。我们在这些虽不起眼,却又真诚的努力中获得我们真实的愉悦。不必害怕精神上的流浪,在这种流浪中,我们也许真的会发现绿洲。当宏大叙事已经解体的今天,叙事并没有停止,而是化为了一些小叙事。在无数的小叙事中,我们重新编织起生命的意义。
汪民安先生的《现代性》一书完成于2004年,*初收录在一本现代性选编文集和一套关键词丛书中,后于2012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自出版以来,这本小书深受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的喜爱,获得了诸多好评,因而在旧版售罄之际,南大出版社推出了这一新版本。 现代性 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概念,本书从现代生活、现代资本主义、现代观念、工业主义和民族-国家以及现代性的冲突五个方面,具体探讨了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和内涵,从各个层面对现代性这一复杂而内部矛盾重重的悖论系统做了简要、精辟的论述。作者从现代性在生活中的表现入手,描述了现代生活的种种特征,透过具体现象深入现代生活的本质,分析时间断裂意义上的现代性,又将现代性置于整个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观念的背景下,综述了韦伯、马克思、桑巴特、福柯等人的观点并
本书为作者在20世纪90年代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作者这一时期的演讲文章以及所写短文,共16篇,着重讨论女性主体存在的可能性,以及这一主体将有别于男性主体并独立于男性主体而存在。伊利格瑞从对于西方文明男权传统的批判中寻找女性话语的可能,努力倡扬真实的女性自我。本书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手段,在权利、工作、语言等方面展现自信真实的自我,还指出了如何成为一个女人与语言、美貌、母性(自然和精神)、年龄、健康的关系。它关注的是分析和修复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同时构建与众不同的男人。
内容介绍: 本书稿是对马克思经典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当代解读和阐释,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阐释部分;第二部分是马克思原著的文本摘编。其中,第一部分分为五个章节,分别对《手稿》的创作背景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位置进行了深刻剖析。对《手稿》中的核心概念、范畴如 异化劳动 异化的积极扬弃 对象性活动 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与逻辑的串联。最后,针对《手稿》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意义进行了思想史和文献学角度的分析和梳理。
叔本华(1788 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 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 。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 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本书由原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易学泰斗、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朱伯崑先生主编,多位易学专家学者共同撰写,清晰勾勒了易学的基本内容及发展脉络,对易学知识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是一部拥有权威性和普及性的周易入门著作。
理查德?费尔德曼的《知识论》以标准看法为核心,围绕六个紧密相连的问题展开:(1)在什么条件下一个人知道某事是真的?(2)在什么条件下一个信念是有证成的?(3)知识论问题、实践问题和道德问题,如果会相互影响的话,那么它们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相互影响的?(4)我们真的有任何知识吗?(5)自然科学的成果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对知识论问题产生影响?(6)认知多样性的知识论后果是什么?这六个问题的答案构成了一个*解释论证,其结论为 标准看法还是正确的 ,即我们知道相当多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我们主要靠知觉、记忆、证词、内省、推理和理性洞察来知道它们。
道家两大代表人物是什么样的人?道家两大核心经典是什么样的书?战国以来两千年中的很好才子都是道家传人?老庄道家原本就是比孔孟儒家还要正宗的中原之学?儒家祖师孔子向道家祖师老子问过礼,还不止一次?不仅孔子读过《老子》,而且还有比孔子更早的人也读过《老子》?……本书是中国道家思想形成史及其两千年传承史、影响史的简要论著。书中厘清了老子生平大要、《老子》成书时间、孔子两次问道老子始末、老子弟子和再传弟子,庄子生平大要、《庄子》成书时间、庄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等众多史实,还涉及两千年来暗斗不休的庄子学派与反庄派两大阵营,一千多年来隐秘宗庄的陶渊明、李白、苏轼等历代才子,以及华夏四大仙才、华夏第一才子、中国文学正源和宗师等有趣的话题。通过本书,可了解中国道家学说的思想渊源、形成与发展,道家
张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关学的创始人,理学的重要奠基者。本书在前人和今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张载思想形成的基础、思想体系、思想品格、与关学学派的关系进行发掘,力图完整呈现张载思想的整体面貌,还原张载思想在理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
大家小书 ,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 大家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 小书 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
王阳明作为一代大儒,精通儒、释、道,集 三不朽 于一身,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本书作者结合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勾勒出王阳明人生轨迹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王阳明内心世界的探索,并围绕阳明心学的几个核心理念,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阳明心学的内在逻辑,旨在让读者轻松领悟阳明心学的精髓和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老子》短小精悍、思想广博、睿智深刻,重在阐释天道,并以其关照人道,指导修身、治国,直面现实社会。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正好相反,它强调的是,甘居下流,不争上游。在这方面,它是天下 。《老子》篇幅虽短,意境却深,给人神秘感,在形式、内容、叙述逻辑、文学手法上都很有特点。 李零研读《老子》数十年,将北大的课堂讲义写成通俗易懂的学术普及读物。本书可帮助读者精准而 少障碍地阅读并理解《老子》文本,真切地感受古典时代的人文气息,从而深入领悟和吸纳先秦子学的思想智慧。
《中国经学史的基础》是徐复观先生后一部专著,整部手稿大都是在病中完成的。作者认为,经学是中国文化的根源,而研究经学的产生及流变、追溯经学的创生历史本身就是对中国文化反思的过程。《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是作者通过纯正的经学考证方法,对《周礼》进行研究的一部专著。有关《周官》的讨论千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徐复观先生立足于文本,挖掘西汉时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认为 《周官》乃王莽、刘歆们用官制以表达他们政治理想之书 。对《周官》所表现的生产制度、土田制度、商业、教育等进行深入阐述。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历史与文化论丛》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叙述。旨在让读者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期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阐扬和光大我们本身固有的文化精砷,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正如钱穆先生自己所说,《历史与文化论丛》着眼 在此下求变求新之基础根源上有所指陈,使读者易有启悟,易有奋发,固非如已陈之刍狗,或如楚人献璞,苟善为破解,其中容有美玉之
本书内容简介: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家代表性的人物、*哲学家,透过熊十力,可以理解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特质。本书从熊十力哲学架构、主要范畴、命题等核心问题入手,不仅研讨了熊十力先生的生平、个性、人格,其哲学体系与范畴结构,“本体一宇宙论”、“认识与修养方法论”、佛学思想、政治历史哲学、易学思想、道家思想及其内在紧张与困局,而且论述了熊十力与冯友兰、金岳霖、贺麟、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学术的关系,熊十力哲学的特性,新旧唯识学及儒佛心性论的关系,熊十力哲学的当代意义等,是一部颇有深度的关于熊十力哲学的研究专著。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庄子》是蕞有文采的先秦诸子著作,被鲁迅奉为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典范,深刻影响中国浪漫主义文学。 《庄子:哲学的天籁》是《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系列丛书的第四本。这套书是从253000多册古籍旧藏里归纳综合,整理出当代人较熟悉的五十余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经典,经龚鹏程、王梦鸥、徐瑜、简宗梧、傅锡壬、张晓风、詹宏志等五十余位学者疏解,用生动流畅的白话文进行了现代诠释,影响深远,被几代华人奉为传家 书。 作者罗龙治老师化枯燥为有趣,精选《庄子》原典,用白话故事的形式讲述深奥的哲理,为入门者消除阅读古文的障碍。 读庄子,任逍遥。
《朱子家礼》是宋代以后影响 、践行 广的礼学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家礼》上承《仪礼》,是中国近世(宋元明清)礼仪制度的代表,影响后世达七百年;二、《家礼》不分士庶、人人皆可实行,突破了「礼不下庶人」的传统观念,礼文逐渐浸润民间,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三、《家礼》的影响超越中国范围,扩展到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地,既涌现出大量相关注释、评述与论著,又实实在在成为整个东亚世界的「日用常行之道」。 日本关西大学吾妻重二教授积数十年之功于《家礼》研究,此次整理,以宋版周复本《家礼》为底本,广泛参考其余九种校本,特别利用了关西大学图书馆藏和刻本与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藏公善堂本,精心校勘,可称《家礼》 善之本。本书的出版,对朱子学、礼学乃至儒学研究,以及「礼」的传承和复兴具有
《老子》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问世以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此次出版,约请潜心研治老庄哲学几十年的张松辉先生,将《老子》甲、乙本与通行的王弼本相对照,篇次依帛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参考多种版本精审校勘原文,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题解、注释和翻译,差异较大者则分别进行翻译,全面呈现《帛书老子》的独特价值,值得期待。
本书是一部以诸子互评生动呈现百家争鸣盛况之作。视角独特,从儒、道、墨、法、名等学派间的辩论中,深挖其产生背景与发展脉络,达成对各学派思想的更深刻理解。作者以对文本的敏锐洞察力,立足于墨子批儒、庄子鉴孔,韩非解老等论辩与攻讦,指出鲜为人知的有趣现象并给出独到见解,如孔子地位及形象在道家文本中演变背后的儒道争锋、韩非对老子思想的全面阐发和刻薄寡恩化运用。书中呈现出诸子思想的内在联系,展现先秦思想多元一体的独特风貌。
《道德经》亦称《老子相传为春秋时老子所作,是道家开山立派的经典,是道家学派权威的经典著作,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它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为学、修身的宝典。作者从新的视角解读《道德经》,颇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