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与伦理互动论》共有十章,主要包括:其一是现状研究。明确科技带来的伦理问题的现实影响,并从生态伦理、生命伦理、网络伦理及核伦理方面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二是历史研究。探究中西科技发展与伦理变迁的历史溯源,明确二者发展的抑扬轨迹。按照中西方古代、近代及现代科技引发伦理变迁的不同特点的分析,明确科技与伦理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历史阶段,探究科技伦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对当时与现代科技发展的意义,把握其内在的规律;其三是现实研究。包括科技与伦理关系的实然解析与应然诉求。如科技与伦理互动的内在关系与互动机制研究。把握科技与伦理之间具有的逻辑关联,明确科技与伦理之间是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的。其四是理论研究,包括科技与伦理互动的理论基础、障碍、理念、原则及实现维度等;其五是操作研究。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接受着来自外界或他人的暗示,也在暗示着他人。心理暗示是人类心理方面的正常活动,是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 《超级心理暗示力》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心理分析,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讲解如何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获得幸福的爱情和婚姻,如何在各种场合进退自如,如何获得健康的身心,进而赢得快乐人生。
《科学革命的结构(第四版)》是科学史研究的经典著作,多年来一直是该领域学生的著作。它提出的“范式转换”概念,引起了科学哲学界的一场认识革命,并对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余韵至今不断。
在《生活在技术迷宫中》一书中,作者威廉姆·H.凡登伯格系统地分析了一个被加拿大创新基金列入近年二十五个主要创新之内的一个创新项目。本书描述的则是过去二百年间我们携手科学技术的经历,提供了一种改变未来的真实的可能性,而这个未来是与所有生命息息相关的。 威廉姆·H.凡登伯格著的《生活在技术迷宫中》试图对这个世界提出一种有别于过度专业化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活动的理解方式。作者在叙述中提出了两种相互依赖的力量,即“人改变技术”与“技术改变人”。今天的技术已经开始按照自身的形象来塑造人类和自然世界,而避免这一问题持续恶化的出路则是恢复人类主张的先在性。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的一本,书稿针对逻辑经验主义“拒斥形而上学”的论断以及由此造成的“科学哲学没有历史”的结论,基于文献和谱系分析的方法,选取哲学史(包括科学哲学)共有的十对范畴并将其置于从古希腊到后现代的思想史中去考察,结果发现这十对范畴源远流长,不同的思想家及其流派对这些范畴都有所论述,而且前后相继,逻辑经验主义只是其中的思想之一,由此断定:逻辑经验主义“拒斥形而上学”的论断十分可疑,科学哲学也有历史,科学哲学只是用数理分析的方法解决哲学问题的探索之一。
该著的目的是从仪器或工艺的角度来理解科学和技术的物质性产物,其路径是对科学仪器进行物质性的认识论考察。作者认为器物与语言具有同等地位,也是理解知识的核心。科学仪器本身就是科学理论,负载着知识。科学仪器不仅仅是科学思想基础层次上的,它与那些理解世界的最重要的理论也处于同一个层次。本书的前六章将会详细阐发这一观点。概念上的技术是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部分发展起来的,后四章将以此为依据来检验几个重要事件,这些事件涉及科学技术的历史和发展及其在当代文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