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性情需要得到古典思想和作品的节制与调和,古典的理想需要得到青年人强健身体的践行与传递。作者以一个 80后 学术青年的文化生活经验,用古典的视野从当代中西方文学、影视、美学和文化中俯拾出思想的闪光,展现古今之间的断裂冲突与丰富的意涵交织。 回归古典 正是为了 面向未来 ,在呈现历史的同时为当下生活注入活力,让心灵在古今之间进行 友爱 的无休止探索。
本书主要探究的是意义构建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即连接心理空间的种种映现。本书指出,语言和思维组织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认知运作从根本上讲是统一的,其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书中关注的认知运作包括跨空间映现、可及和扩散原则、通过视角和焦点转换而进行的空间追踪、匹配、结构投射和概念整合等。同时,本书认为,语言并非是对这些运作的编码,而是在语境的作用下提供极少的线索和提示来唤起这些认知构建。 本书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适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认知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者和研究者阅读参考。
在整个20世纪,语言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时髦,但仅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这些争议问题才开始获得高水平的解答。《当代语言哲学导论》是对语言哲学中的主要争议和理论的一个导引,特别专注于各种语言机制。具体阐述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唐奈兰关于指称性使用和归属性使用的区分、塞尔的簇摹状词理论和克里普克等人的因果历史理论,概述了几种意义理论,如观念论、命题论、维特根斯坦的“使用”论、证实论,心理学理论等,探讨了语用学和言语行为、语义的语用学、隐涵关系等,并考察了有关隐喻的四种理论。
本书是西方语言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珠联壁合的力作。作者倾数年心力,以语言哲学*思想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是译学基础研究的杰作。
瓦尔特·本雅明是德国思想家,1940年自杀,被誉为欧洲后一位知识分子。他罕见地将才华和渊博结合起来,不是依据学科分类来安置主题,而是根据好奇心和自我根源来提炼学术兴趣。因此,本雅明的研究只是在特有禀赋这一点上才能找到焦点和统一性。本书的作者阿多诺、德里达、哈贝马斯、保罗·德曼等,都是重要的欧美知识分子,他们从各个角度对本雅明进行了解读。本雅明的众多主题-寓言、语言、现代性、犹太神学等-在这些解读中呈现了复杂而多样地面孔。全书分为四大部分,部分,语言论与翻译论,收录了德里达等人的四篇文章;第二部分,知识论与经验论,收录了阿多诺等人五篇文章;第三部分,历史哲学与文化批判,收录了蒂森等人的六篇文章;第四部分,神学与马克思主义,收录了哈贝马斯等人的三篇文章。
“法国哲学比较生动,比较活泼,比较富于机智,简直就是聪明机智本身”(黑格尔语),本书即在现代哲学进程中探讨“生动”、“活泼”、“机智”的当代法国哲学,从语言、身体、他者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展现当代法国哲学以瓦解意识哲学为目标的感性智慧之旅。
暂无内容简介。。。。。。
这本由钱冠连著,徐真华主编的《后语言哲学之路》上篇共5篇论文,显示了“(中国)后语言哲学四原则”指导下的语言哲学的模式,是作者与中国外语界的同行们共同对西方语言哲学两个传统的发展与创造。下篇共15篇论文,一半是对西方语言哲学两个传统(即分析哲学传统与欧陆阐释传统)的评述与梳理,一半是对西方传统的批评与发展。这一工作在客观上成了中国后语言哲学崛起之前的历史背景。全书围绕着(中国)后语言哲学的四原则展开,即:(1)吸取西语哲的营养;(2)从日常社会生活中挖掘出新的语言哲学问题;(3)研究方法主要表现为从词语分析(形而下)找入口以及从世界与人的道理(形而上)找出口;(4)重视汉语语境,实现西语哲本土化。
本书为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论文集,每年或者每两年出版一本,主编为钱冠连教授。2010年11月出版*辑。第二辑以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研究为主题,共收录13位专家的论文15篇。本辑分为两个专题,分别为 维特根斯坦哲学阐释 和 维特根斯坦与其他哲学家的比较研究 。文章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维特根斯坦前期和后期的哲学思想,维氏的哲学观、维氏语言哲学的特点、维氏 哲学语法 概念和理解及其与普通语法思想的差异。
本书着眼于语言测试领域测试焦虑研究薄弱的研究状况,采用了实验性的定量研究方法,将教育心理领域关于测试焦虑的学说与语言教学领域的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相结合,比较全面地归纳并探讨了影响测试焦虑与语言测试行为之间关系的各种因素。作者前期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工作,注意到几个经典的研究,证明作者对测试焦虑的研究还是比较熟悉的。专著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以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权威考试,以及作者编制的英语国家概况试题为实验载体,以英语专业二年级和四年级,以及非英语语言专业三年级学生为对象,采用纸笔测试和计算机辅助测试相结合的实验手段,通过组间比较,观察和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测试焦虑和测试行为的影响程度。作者发现各因素对测试焦虑与语言测试行为之间关系影响的显著程度存在差异
本书对语言的结构、表达、理解进行了研究,提出语言结构的重组是语言创新,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先通过语言结构的现有限定性来推断出创新的可能性,在放到实践中找语料进行检验。本书是丛书《语言与传播丛书》中的一本,本丛书现已出版《处处放光彩--成功广告语访谈录》、《语言以人为本——第三轮语言哲学对话》、《对面——著名播音员主持人访谈录》、《留心各种语言》、《幽默与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和《语言是大海》。
本教材共13章,比较全面地介绍语言交际理论、方法和交际策略,传授如何实现有效表达和倾听,具体阐述日常交际礼仪与涉外交际礼仪,并对如何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作了重点介绍。理论方法与实际案例结合,知识介绍与能力培养并重,是本书两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