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由世界伊斯兰教和中国伊斯兰教两大部分条目组成。其基本内容包括:伊斯兰教传播、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基本信仰、经训典籍、教义学说及社会思潮、教法制度和礼仪、派别与社团组织、中外人物、历史事项、圣地寺院和古迹、各国伊斯兰教及传播地区、文化教育、主要穆斯林民族、常用术语等部分。在伊斯兰文化方面,介绍了伊斯兰教的宗教学科、哲学、伦理、史学、文学、艺术、建筑、语言、文字、书法及各门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全书以思想、文化史为主线,贯穿于各类条目中。
奥古斯丁在哲学和神学上影响人类文明1600多年。作为一个杰出的思想家,他的信仰归宿可以说代表了一代希罗人文知识分子的选择。他所确立的“信仰寻求理解”的认识论路线成为西方古典文明的标记。在他之后的一代代思想者不断从他的思想寻找灵感,不论神学,更正教神学还是启蒙哲学甚至当代的存在主义, 都从他那里寻找精神资源,他是西方文明里绕不过去的一个根基性人物。 作为现代文化人,无论你的思想路径如何,你已在有意无意中被他影响。 本书收入的两篇是奥古斯丁人论(Doctrine of Man)的代表作。《论自由意志》探讨恶的来源和人的自由意志问题。《论本性与恩典》探讨人的全然败坏与上帝的全然恩典。二文奠定了奥氏对人的本性探讨的基本思路,成为西方性恶论的经典阐释。
在庄子“得鱼而忘筌”的书写要求下,本书按照庄子的三言(重言-寓言-卮言)来回应庄子的思想,因而这里的写作有着庄子式的虚拟对话,有着汉代墓葬文物上云纹般的密写术,有着中国书法绘画的心印,有着对柏拉图、《》、维特根斯坦以及海德洛尔的戏仿与改写,有着对文学与哲学、文字与图像、经典文本解释与个体生命事件之间交错的双重解构式书写,这是创发的解释和变异的书写。作为一部思想严格的哲学书,从“ 余”这个词出发,作者揭示了汉语思想与中国文化生命的秘密:总是通过留有“余地”以及对“剩余生命”的征用来滋生生活世界的幻像。而面对我们这个时代“无余”的境况,作者把“余”这个抽象的概念生命化与个体化,“余”即最为善化的“鱼“,也可以变异为任何的可能事物,直到变异为西方神论中被拯救的“剩余者”与“弥赛亚”的
《原始儒家道家哲学》是方东美先生的一部专著。作者认为 ,中国哲学有“主潮”,即原始儒家哲学、原始道家哲学、宋明新儒家哲学和大乘佛学。中国哲学的起源应该从儒家说起,而儒家哲学应该分成原始儒家和宋明新儒家两部分来讲。最能代表儒家精神的 ,是原始儒家哲学。汉代之后 ,儒家精神走向衰落。至宋明,新儒家 (即宋明理学家 )就精神境界而论 ,已经“难比孔孟” ,但应该承认他们在程度上复活了原始儒家精神。所以论儒家哲学,主要应该研究原始儒家及宋明新儒家。道家精神的真正代表是老子、庄子。作者认为战国末期道家思想开始“转向”,汉代以后则更是“趋入邪道”。因此讲道家哲学,只讲“老子体系”和“庄子体系”。本书对原始儒家和道家哲学思想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永嘉禅是唐朝高僧永嘉大师所实践证悟和弘扬,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的禅法。永嘉禅集中了如来清净禅和南宗顿悟禅的特点,使教理的学习能够落实在观心实践当中,也能够使顿悟自心的禅法通过语言文字展现出来。此法有理路可依循,此道无踪迹可执著。廓然透彻,万法皆显。 本书共分两编:上编为《止观入门》,共分十三章,系统介绍了天台止观的基础训练和世间禅法的禅修境界,有助于学人依理观修,层层递进,体验安心,练习禅定,了解平凡生命内在境界的丰富多彩。下编为《禅修要义》,共分十一章,按照明代幽溪传灯大师重编的《永嘉禅宗集》整合原著和修行次第的需要,从修行入门、发心学习,落实于自己身心之中,明了学佛的次第,了解佛法的权巧方便和究竟真实之法,再详细介绍了大乘佛法的禅修理论和方法,最后叙述了观心证悟的
奇门遁学,古称“帝王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神秘色彩的易学数术之一。本书由思维科学入手,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是一部以学论术,以术证学,学术结合,雅俗共赏的易学研究新著。
倡导人间佛教的太虚大师有言:“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自它诞生起,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便深入其各个层面,禅宗本身亦成为最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佛教派别。然而由于文化的断层,很多现代读者对禅并不了解,对其不离当下、不离自心的可实践性亦缺乏体认和受用。
本书在 一带一路 建设战略实施背景下,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挖掘宗教文化资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特点,探讨了中国伊斯兰家庭文化的内容、特点、发展趋势及现实意义。*章介绍阿拉伯半岛概况、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第二、三章详述伊斯兰家庭文化的婚姻生活、夫妻之道、亲子之道、孝悌理念、教育理念、商业文化、饮食文化等主要内容,以及重视对妇女权利的保护、尊重择偶自主权、提倡婚姻自由、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和互相忠诚、强调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观、重视手足情谊和善待亲邻、家庭教育的广泛性、重视人类的繁衍与发展等伊斯兰家庭文化的主要特点;第四章阐述穆斯林社区、择偶方式与标准、族际通婚、生育观念、家庭成员等的发展新趋势;第五章提出中国伊斯兰家庭文化对促进家庭和睦稳定、社会文明和谐、构建学习型社会、弘扬孝文化、缓
该套丛书引进自英国IconBooksLtd.。此次引进的11种,大致分为常识性概念类,如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运动类如浪漫主义,启蒙运动,经验主义,进化论;人物类,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专门学科类,如如逻辑学,美学,伦理学。丛书作者大多为某一专业领域的学者,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是相关领域比较轻松的入门读物。
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是古罗马最的演说家、政治家和散文家之一。在其三论——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中,他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雄辩的口才和华丽的笔触,对社会生活和人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人的道德责任、友谊、老年、死亡、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统治者的责任、外交事务中的道德原则等,作了透彻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三论”被视为古典时代散文之杰作,至今仍为人们广为传诵。
人是否有理性?人是否可以用理性认识世界? 德国哲学家们在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搭建了各自的哲学思想体系。 康德说:人就是目的本身,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当作工具。 黑格尔说: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叔本华说: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不合理且盲目的意志。 尼采说:上帝已死。 海德格尔说:世界并不是世上诸多可见的存在者的总和,人也并不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与人之间并不是客体与主体的二元对立关系。 翻开本书,3小时入门德国哲学。
一、本书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命题的总鸟瞰,题为《蓦然回首,她在灯火阑珊处——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命题看其当代意义》;后半部分则是对本书所收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个命题加以阐述。 二、本书共收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411条。对每一命题作500-1000字不等的说明。这些文字说明大致分为述评两个方面。 三、411个命题按其内容分别归属于以下八个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科学学、经济学、美学、伦理学。必须指出,这样做是非常勉强的,因为许多命题很难说属于某一特定的学科。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个颇有争议的概念,究竟是哪些人物可以视为其代表人物,也众说纷纭。 五、命题一部分真接取自于外文著作,但更多的是采撷于中文著作,其中既有中国学者翻译的
《美学论稿》共有三篇:篇为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思想。早期著作《手稿》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地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崛起,因此,将它放在马恩后期美学著作之前,作为独立成篇加以介绍。第二篇为马克思恩格斯美学论著探究,侧重于对原著的基本理论的探究。第三篇为西方美学名著评析。因为马恩美学,不但与西文美学有不解之缘,而且还对它进行过批判地改造和发展,所以专立一篇加以评析。 篇共有八章,它们都是《手稿》中最基本的美学问题。第二篇共有十一章,是马克思恩格斯美学的基本问题。第三篇共有九章,是以西方美学史为线索,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著,并立专章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