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弥尔顿许多精心撰述的政论中重要的一篇,是他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辞。1644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向斯图亚特王朝作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期,革命内部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他们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力图与王党妥协。弥尔顿为了争取人民言论出版自由,写了这篇政论,向国会提出呼呈,并在演说辞中对长老派提出了警告。
王志毅著的《文化生意--印刷与出版史札记》主要讨论了商业力量在中西方出版史上的作用,采用了比较的视角,在对国内外已有的出版史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提炼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国内学者对早期中国出版史的研究更多侧重于图书史本身,对商业化的作用以及图书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的讨论相对较少,本书试图对此作一些尝试与探索。
本书是第五届全国出版科研优秀论文评选的获奖论文集,全国出版科研优秀论文是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中国出版科学奖励基金领导小组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承办的是在全国新闻出版学术界很有影响的评奖活动。
《如何撰写和发表SCI期刊论文(第二版)》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例举大量实例,并结合中国学者撰写SCI论文时常发生的错误和作者自己的写作经验,从如何构思到论文完成后如何投稿以及投稿后如何修改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特别强调要重视SCI论文的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尽管本书力求全面和详尽,然而,由于各SCI期刊都有其具体要求,因此,要确定在递交您的论文之前通读作者指南,按照预投SCI期刊的要求进行正确的格式化。但愿通过和大家分享我对SCI论文写作的理解和经验,大家会少走一些弯路。相信本书对许许多多亟需认识和掌握SCI论文写作的中国学者有较多的帮助。
图书发行自动化不仅是我国高等学校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专业教材,而且也适应21世纪我国出版发行界现实需求的一本应用著作。本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图书发行自动化的概念、内容及开展应用的必要性、可能性;二、开展图书发行自动化应用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术;三、出版发行部门如何进行图书发行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组织工作;四、图书发行主要业务的微型机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本书是作者在1991年6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发行自动化基础》的基础上,吸收近些年在该领域教学、科研所取得的成果。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8:1977《文献期刊编排格式》,与ISO8:1977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刊名中增加了加注刊名汉语拼音的规定; ——将ISO8:1977的第8章“编排”和第10章“编页码”合并为第8章“版面和页码编排”; ——将ISO8:1977中的第9章“眉题”和第11章“文章编排格式”合并为第9章“文章编排”; ——根据我国实际补充了版权标志的有关规定; ——将ISO8:1977中的第6章“卷”和第13章“索引”合并为第11章“总目次和索引”; ——对增刊的序号根据我国情况作了相应的修改。 本标准代替GB/T 3179--1992,与GB/T3179--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由《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改为《期刊编排格式》; 一一为便于理解本标准和促进国际交流,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期刊ISSN、CN号、条码等内容; ——删除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报业体制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从过去供给制的办报模式到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再到组建报业集团,中国的报业正从党和政府的宣传部门向国有信息产业过渡,这也是中国报业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国报业制度变迁研究(改革开放30年中国报业体制变革的经济学分析)》是在魏峰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探索改革开放30多年间我国报业所呈现的快速发展的崭新现象。
本书是一门对图书自身进行研究的科学。它不是图书史,也与其他角度研究图书的学科有别,更不应是所有有关图书研究的大杂烩。与书有关的学科太多了,不同种类图书的划分有分类学;书的制作有出版编辑学;书的流通有发行学;书的收藏有图书馆学;还有读者学、工具书使用法、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等。图书学的定位到底在哪里?至今,图书学体系虽然尚不十分成熟,但自认为已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即应是图书自身,它可以围绕着书的里里外外构造来论述。 全书的理论部分是总纲,其后的分论是先内容后形式。研究图书内容很容易走入分类学,直到触摸到图书内容的形成方式这一定点。因为只有就这一点展开,才可能概括成千上万本图书内容的共同点。随后的形式部分也是从图书的各个“零件”入手的。当研究到构成书的材料时,古今材
商务印书馆作为中国现代出版业的肇始者,与百年中国同命运,共沉浮,历经艰难。商务印书馆的历史,记载的是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先辈们与时俱进,百折不饶,缔造出版文化教育伟业的不懈奋斗历程。 商务印书馆创业一百多年,从创建、发展、壮大,几经挫折又再度兴起,直至现在五馆并立,成为世界知名大型出版事业体。本书对这一百多年历史的讲述,大致分为前、后五十年,前五十年详细记录商务印书馆在上海的创建与中兴的历程,后五十年则重点介绍北京商务印书馆和台湾商务印书馆的发展,书中同时兼顾介绍香港商务印书馆、新加坡商务印书馆和吉隆坡商务印书馆的经营历史。
清代是蒙古文图书出版史上极其重要的时期,政府、寺院和刻书坊等三种出版印刷机构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木刻.出版了众多蒙古文图书,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蒙古文出版活动家,本文主要以清代蒙古文木刻出版为中心,结合史学理论和出版学理论,在对清代蒙古文图书出版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综合分析、专题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勾勒出清代蒙古文出版发展的历史轨迹,并分析了清代蒙古文出版发展的主客观原因。 导论部分:包括清代蒙古文出版史研究的意义及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基本史料分析、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 章:主要论述了清代蒙古族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概况,为清代蒙古文出版史研究提供历史背景。 第二章:将清代蒙古文出版历史分为前期、中后期两个发展阶段,主要以清代木刻出版的蒙古文图书为中心,全
本书主要针对新颁布的《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同时以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2001》及各具体会计准则为依据。紧密结合新闻出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新闻出版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会计实务的具体处理方法,专门介绍了新闻出版企业新、旧会计核算制度如何过渡的处理办法。 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特点是重点难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书既可作为新闻出版企业广大财会人员业务培训、业务学习用书和实际工作的参考手册,也可满足高等财经院校的教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