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陈嘉映先生选编自己于2007 2018年间所作演讲、访谈与评论结集。 有不同的道,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你要是坚持说,哲学要的就是*的真理体系,那我不得不说,哲学已经死了。 哲学,尤其今天的哲学,不是宣教式的,不是上智向下愚宣教。我们之所求,首先不是让别人明白,而是求自己明白。 我个人想要的是,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美国汉学界知名学者蔡宗齐教授积四十年研究之功,集三十年教学之经验,推出凝聚毕生功力的普及之作《唐诗所以然》。全书精选72首经典唐诗,对律诗、绝句、古诗三种体裁进行对比分析,系统阐释不同诗体的形式特征与艺术特质;创新性地将诗歌划分为13个主题类别,通过同主题作品的对比解读,清晰呈现闻名的诗人们在题材处理上的独门绝技;运用现代语言学分析方法,从字法、句法、章法进行层层剖析,揭示每首诗 所以好 的内在肌理,揭示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作者以深厚的跨文化诗学修养,打破传统鉴赏 就诗论诗 的局限,堪称当代唐诗鉴赏的又一典范。
孟子是中国思想史上地位仅次于孔子的儒家先行者,他游说诸侯,却一生未能施展政治才能,退而著书后,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孟子》,树立了生不逢时的 不得已 而 好辩 的斗士形象。《孟子》作为 四书 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民本、仁政、良知等思想震古烁今。 南京大学徐兴无教授以通识视野著成《〈孟子〉通识》,聚焦于孟子的生平与抱负、《孟子》的版本流传和 性善 良知 仁义礼智 仁政 民本 浩然之气 道统 等思想精要,回答了孟子对孔子有何继承、孟子文化精神的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孟子如何进行经典的批判与重构、孟子心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孟子对东亚文明有何影响等基本问题,深化了孟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冯梦龙的《喻世明言》是 三言 的靠前部,四十卷,收话本四十种。它抢先发售刊行时,名《古今小说》,扉页上有书坊主天许斋的识语: 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分之一为初刻云。 目录又题 古今小说一刻总目 ,可见这 古今小说 是 三言 的总名。后衍庆堂重刻时,才题名《喻世明言》。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名著。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了人们对于 功名富贵 的不同表现,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坚持自我、守护人性的行为。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 的《儒林外史》,版本精良,精校精编。书前有专家撰写的 导读 ,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版本、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思想内涵、艺术风格等。根据中学生的阅读需求和能力,对原著中的疑难字词进行注释,扫清阅读障碍。配有《中考名著阅读知识点梳理与检测》手册,帮助学生备考。
.
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选《庄子》中近百个经典文句,以现代人的问题意识与关注的话题点导入,总结出有用与无用、自由与有待、同与异、梦与醒、工具与机心等88个关切点,配以注释、译文、解说,帮助读者在充分理解原典的基础上汲取思想活水。既回到庄子生活的战国乱世理解《庄子》,又以《庄子》思想观照当下社会与人生,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这是一部周振甫先生对诗词从艺术和思想方面进行赏析的著作。1993年曾由上海书店出版单行本,1999年收入《周振甫文集》。全书分正编、副编和附录三部分。正编收录诗词39首,副编收录诗词24首,时间跨度从1923年到1966年。附录有同志致臧克家、胡乔木、陈毅等同志的书信7封及后记引言等。周振甫先生结合同志生动而丰富的革命生活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阐释其诗词的内涵,真切品味蕴含其中的精神;从艺术的角度欣赏作品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在具体的赏析过程中,作者又对诗词常识做了细致生动的介绍。本书对于读者理解诗词大有裨益。
《史记》一百三十篇,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直接阅读不易,复旦大学陈正宏教授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为依据,选取其中为历代读者广泛引用或称赞的名言佳句,以原文、译文、讲析的形式,用生动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加以解说,让读者了解到:在司马迁的书写场景里,原本有着怎样的上下文;如果它们在《史记》里一再出现,涵义有着怎样的变化;它们的古今意思是否相异,在现代的独特价值又有哪些。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低年级同学,也适合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作为非专业读物阅读。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和名士风流常常令后人神往不已,人们也常常津津乐道于名士们的故事。这本关于《世说新语》的 通识 ,不止讲这些趣味盎然流传千载的故事,更通过对《世说新语》一书来龙去脉的爬梳,讲作者编纂故事和设置门类的巧思;不止讲魏晋风度,更进一步揭示《世说新语》所隐含的魏晋时代精神和重大议题;不止讲名士风流,更描绘了一幅魏晋名士的全景图卷。从而引领读者真正进入《世说新语》的世界,构建阅读《世说新语》的知识骨架,亲身融入鲜活的魏晋文化,捕捉名士们早已逝去的流风遗韵。
本书是80后作家张佳玮先生谈 吃 的散文集。作者基于亲身经历,围绕美食展开描写,灵活运用通感手法,巧妙调动读者不知不觉 参与 其中。书中内容丰富多彩,能够使读者领略到,带着乡土气息的袅袅炊烟永远是暖心与温情的,中外饮食文化的和而不同蕴藏着距离与差异产生的美感,佳肴美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关乎历史、文学、哲学等,小吃食的背后有大天地。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起自鸦片战争,止于北伐战争,将这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首先一段落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这是列强入侵、新思想酝酿的时代;第二个段落为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这是革命势力不断发展、满清王朝*终覆灭的时代;第三个段落为民国成立到北伐战争,这是革命势力与清残余的军阀势力斗争的时代。作者不仅详细阐述了近百年中国政治演进的过程及影响,而且从思想文化的角度,进行了深层解读与审视。可谓一部中国近代政治通史。
《诗经》是歌,吟唱着中国人的婚丧嫁娶与喜怒哀乐;《诗经》也是经,塑造了中国人委婉优雅的品格、朴素简约的审美和爱憎分明的观念。黑龙江大学刘冬颖教授从《诗经》中甄选精华百句,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带领我们遨游于《诗经》所描绘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之间,体验那份源于生活的真挚情感和无尽遐想。 本书巧妙融合现代人的情感需求与思维视角,涵盖了爱情、婚姻、家庭、劳动、战争、自然等多个主题,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多样面貌和人们的真实情感。每句诗皆配以简洁的注释与生动的解说,旨在为忙碌的现代人找到与古人 对话 的窗口,深入《诗经》的文学殿堂,于古典韵味中汲取智慧的甘泉。
《老子》乃 众妙之门 ,道家思想的源头,但 五千言 的微言大义却让人难以参详。复旦大学汪涌豪教授选取《老子》中富含人生哲理的金句,以恰切的译注和精要的阐释呈现老子思想的基本内涵,让《老子》入门有抓手,进阶有层次。原文充分参详了多种《老子》版本,阐发立足《老子》本义,结合先秦各家子学对比探讨,征引中西现实案例譬喻说理,深入浅出,令人有常读常新之感。
《周易》作为 群经之首 ,被誉为 古代东方奇书 ,是中华经典中的经典,集中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质,型塑了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模式,影响后世数千年。易学名家、复旦大学教授王振复精心择取《周易》中深富智慧、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名言佳句,以权威的释义、精当的解读,剔掘出蕴含在《周易》中的文化原型、微言大义和哲理哲思,并紧贴当下读者关心的心灵话题,以深入浅出、意蕴悠长的文字,带领读者了悟《周易》精义,探寻古人的思想世界,进而绾合读者自身的心路历程,把握这部经典所蕴含的深刻智慧。
《传习录》是心学代表人物王阳明的论学语录与书信集,是阳明心学的经典,也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经典,其中有许多充满思想智慧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的经典语言。《传习录百句》择取和提炼了《传习录》且适当采用《王阳明全集》中的部分经典语句,并结合阳明的思想做了启人心智的解读,举凡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万物一体 等心学核心思想于此皆有充分体现,于此引导更多的读者进入心学世界的大门。
《孙子兵法》是只讲战争的书吗?《孙子兵法》就是《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兵书,竟不主张打仗? 《孙子兵法》是众人皆知的兵书,但其实又有许多方面,与读者的一般印象截然相反。 《〈孙子兵法〉通识》不仅在书中回应了上述问题,更打破常规的按篇章讲解的模式,将《孙子兵法》不同篇章的相关内容融会贯通,从 兵圣 孙武、《孙子兵法》其书及其流传、战争审思、微言大义、思想内核、国际传播、比较视野里的《孙子兵法》等七个方面,对《孙子兵法》全书进行了有机串联、生动讲解,既从原典大意和思想内核两个角度出发,帮助读者对《孙子兵法》的内容和智慧建立完整而立体的认知,又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使读者对这部 古代第一兵书 的成书、流传及其影响建立清晰而整体的了解。文字可读性强,阅读体验流畅有趣。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写的笔记小说集,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经典之作。它以简约传神、含蓄隽永的语言记录了汉末魏晋时期文人名士、公卿将相的遗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文化风俗。书中生动地塑造了众多名士形象,体现了 魏晋风流 的雅韵,留下了许多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精彩故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说新语(少儿彩绘版) 》是专为孩子编写的《世说新语》读本,精选原著中精彩有趣的篇章,并用孩子读得懂的语言讲述相关故事,让小读者能够尽情领略古典名著的精华。原文大字加拼音,并配有彩绘插图。故事后有 博闻馆 ,书后有附录,小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名著的背景、与故事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兴趣。
.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阅读与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心得感悟。旨在打破普通读者对古典小说的种种既有偏见与误解,引导读者重新认识中国古典小说,感受其中的深邃魅力。 本书分为12个章节,分别从出场、视角、错位、人物、道具、性别、层次、变奏、本性、传承、说教、死亡这12个角度来论述中国古典小说的独特美学,从整体宏观的视角找寻古典小说的内在共性与隐秘的传承联系。
中华经典百句 和 中华经典通识 系列丛书,是中华书局推出的当代各领域名家、大家讲读中华经典的 大家小书 。 中华经典百句 ,选取国人必知的经典金句,纵横古今、贯通中西地进行讲解和阐发,导引读者轻松自由地汲取中华经典的文化菁华,建构立身处世的精神世界。 作为正史之首,《史记》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是历史学与文学结合的典范。复旦大学陈正宏教授从《史记》中甄选精华百句,掘发太史公司马迁的 良苦用心 ,带领我们在浩瀚的历史时空中体验多面人生,开悟当代智慧。
本书以常见的家庭暴力问题引入 羞辱创伤 这一心理学问题,向我们讲述了隐秘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且对人们内心伤害性较大的 羞辱伤害 问题。充分展现了当下社会中,羞辱创伤的现实存在与无意伤害,内容平实,却处处唤起人们对 羞辱/羞耻 的觉醒。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水浒传》是明代 四大奇书 之一,众多梁山好汉的传奇经历和独特个性,使小说富于传奇色彩。 本书是 中华经典通识 (第三辑)之一种,是当代名家讲解《水浒传》的通识之作,内容全面,分析透彻。除了讲述《水浒传》世代积累的成书脉络、影响和传播,赏析小说中的经典情节和人物形象外,还紧跟时代,以问题为导向,回应了大众关心的诸多问题:为什么有人说 少不读《水浒》 ?宋江是真讲义气,还是假仁假义?梁山好汉为什么一定要被招安?鲁智深从不恪守清规戒律,为何还被赞为 佛 ?等等。读者可以通过这部通识,真正走进富于传奇色彩的《水浒》世界,对这部古典小说名著获得全面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