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影红楼:旅顺博物馆藏孙温绘全本红楼梦》为清人孙温、孙允谟绘,共230幅,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了《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并围绕原著的故事情节,将主要人物活动表现得细致入微,楚楚动人。图中绘有山水人物、花卉树木、楼台亭阁、珍禽走兽、舟车轿舆、鬼怪神仙及博古杂项等,几近包括全部画科内容。仅各种人物就多达3000余人,主要人物采用 写真 技法,注重面部肤色肌纹之渲染、形神兼备。其绘画技法高超娴熟,既继承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西洋画法,既有宫廷风格的华贵富丽和文人画的内涵气韵,又有民间绘画的色彩明艳生动,通雅通俗。 该画册现藏旅顺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严复一生喜欢研读《庄子》,每有所得,则随手批注,以致丹铅满纸。其批注的内容相当丰富,有圈点,有训诂,更有评论。严复评点《庄子》批在晚清桐城派学者马通伯其昶撰、集虚草堂光绪丙午刊《庄子故》上,原为严复长子严璩所藏,后辗转收藏于福建博物院,几十年来 养在深闺人未识 ,许多读者以不能目睹大师手泽为憾。今福建人民出版社将严复手批原本影印出版,以飨广大读者。考虑到严复的绝大多数评语是针对《庄子》而发的,所以此次影印将书名定为《严复评点庄子》,并重新释文,附在书后,供读者参考。全书线装,一函四册,朱墨套色印刷,楮墨精妙,装帧典雅。
《敦煌遺書書法選集》擬刊布400余件書法水準高超或具有書法史意義的敦煌遺書,其中絶大多數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少量選自中國敦煌研究院、法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等機構藏較有書法特點的部分敦煌遺書。時代涵蓋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吐蕃占領河西時期和歸義軍時期,跨度達600餘年,以大量樣本清晰地反映了中古時期中國書法的演變。印刷采用原大彩印方式,用圖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攝高清數位圖片,版面設計賞心悦目。入選的敦煌遺書均全卷影印,相當於刊布了一大批文獻的清晰圖版,部分地滿足了敦煌學界使用敦煌遺書彩色圖版的需求,在書法價值之外兼具一定的文獻價值。本書附有各寫卷簡明提要,著録名稱、卷次、著譯者、外觀基本特徵、抄寫年代、重要題記勘記等内容,爲讀者深入瞭解各件敦煌遺書的價值提供了便
《十三经注疏》是中国古文献的基础典籍,《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左传》等五经注疏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在五经注疏的各种版本中,清阮元刻本体例较为完备,影响亦较为深远(至今仍为学界通行本)。之前已影印出版了《阮刻毛诗注疏》一种,此次拟将其余四种同时印行,组成完整的《阮刻五经注疏》丛书。
《敦煌遺書書法選集》擬刊布400餘件書法水準高超或具有書法史意義的敦煌遺書,其中絶大多數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少量選自中國敦煌研究院、法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等機構藏較有書法特點的部分敦煌遺書。時代涵蓋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吐蕃占領河西時期和歸義軍時期,跨度達600餘年,以大量樣本清晰地反映了中古時期中國書法的演變。印刷采用原大彩印方式,用圖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攝高清數位圖片,版面設計賞心悦目。入選的敦煌遺書均全卷影印,相當於刊布了一大批文獻的清晰圖版,部分地滿足了敦煌學界使用敦煌遺書彩色圖版的需求,在書法價值之外兼具一定的文獻價值。本書附有各寫卷簡明提要,著録名稱、卷次、著譯者、外觀基本特徵、抄寫年代、重要題記勘記等内容,爲讀者深入瞭解各件敦煌遺書的價值提供了便
《敦煌遺書書法選集》擬刊布400余件書法水準高超或具有書法史意義的敦煌遺書,其中絶大多數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少量選自中國敦煌研究院、法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等機構藏較有書法特點的部分敦煌遺書。時代涵蓋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吐蕃占領河西時期和歸義軍時期,跨度達600餘年,以大量樣本清晰地反映了中古時期中國書法的演變。印刷采用原大彩印方式,用圖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攝高清數位圖片,版面設計賞心悦目。入選的敦煌遺書均全卷影印,相當於刊布了一大批文獻的清晰圖版,部分地滿足了敦煌學界使用敦煌遺書彩色圖版的需求,在書法價值之外兼具一定的文獻價值。本書附有各寫卷簡明提要,著録名稱、卷次、著譯者、外觀基本特徵、抄寫年代、重要題記勘記等内容,爲讀者深入瞭解各件敦煌遺書的價值提供了便
《郡斋读书志校证(全二册)》收入的图书达1492部,基本上包括了宋代以前各类重要的典籍,尤以搜罗唐代和北宋时期的典籍*为完备。这些典籍至今不少已亡佚和残缺,后世可据书目的提要而窥其大略。 由孙猛整理的《郡斋读书志校证》,以清汪士钟初刊本为底本,用宋刊袁本合校,参校其他十余种善本和历代史志书目,为现存各种版本和前人研究成果之集大成者。
《敦煌遺書書法選集》擬刊布400餘件書法水準高超或具有書法史意義的敦煌遺書,其中絶大多數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少量選自中國敦煌研究院、法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等機構藏較有書法特點的部分敦煌遺書。時代涵蓋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吐蕃占領河西時期和歸義軍時期,跨度達600餘年,以大量樣本清晰地反映了中古時期中國書法的演變。印刷采用原大彩印方式,用圖選自中國國家圖書館所攝高清數位圖片,版面設計賞心悦目。入選的敦煌遺書均全卷影印,相當於刊布了一大批文獻的清晰圖版,部分地滿足了敦煌學界使用敦煌遺書彩色圖版的需求,在書法價值之外兼具一定的文獻價值。本書附有各寫卷簡明提要,著録名稱、卷次、著譯者、外觀基本特徵、抄寫年代、重要題記勘記等内容,爲讀者深入瞭解各件敦煌遺書的價值提供了便
东坡七集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苏轼的诗文集110卷。包括《东坡集》40卷,《东坡后集》20卷,《东坡奏议》15卷,《东坡外制集》3卷附乐语,《东坡内制集》10卷,《东坡应诏集》10卷,《东坡续集》12卷附校记。从文学的角度看,价值较高的在前,后续三集,基本上包括了他的诗,词,散文,书简,序论等。前后两集编定时间较早,比较可靠。今存较早的七集本,是明成化四年(1468)江西吉安府程宗刻本 清光绪年间,有缪荃孙校刊本 民国年间有《四部备要》本。
元末明初,罗贯中编撰了中国小说史上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演义》,清初毛宗岗重新加以修改和批评。毛宗岗的评改本是《三国志演义》版本史和批评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从此毛本替代了罗贯中原书与其他诸明刊本,成为三百多年来风行的读物。毛宗岗评改的《三国志演义》(毛评本),国家图书馆所藏的《四大奇书种》乃是其早的刊本。国图所藏这一版本为六十卷一百二十回,存封面、序、凡例、总目、人物图、读三国志法。刊本每回首叶或末叶的板心下方,刻有 醉耕堂/藏板 五字或 醉耕堂 三字。本书据藏于国家图书馆的醉耕堂刊毛宗岗评改本原貌影印,并由《三国志演义》研究专家陈翔华先生作序,制作成一套适合阅读与收藏的古籍图书。
《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实际是由明朝叶昼托名李卓吾对《西游记》进行的评点。他的评点理论虽不及金圣叹全面系统,但他上承李卓吾,下启金圣叹,对《西游记》的奇幻性格,提出了独特见解。其批评文字要言不烦,点到为止,却能够直指精髓,发人深思。此次以河南省图书馆藏明刻本原书扫描影印,并且潘建国教授作序导读,供读者参考。
上海图书馆藏是国内第二大馆,有古籍善本178000册,其中经题跋者多达1700余种,内容涉及藏书之源流,刻印之精粗,流传之多寡,价值之贵贱,乃至与书籍相关的友朋交往,经济生活。这些未经发表者为多;即使已见于刻印者,也常有因刊刻时出现讹夺或业经作者增删而与原书所题存有差异,2013年辞书社将该馆善本题跋以四色彩印影印出版,为学术界提供丰富的原始文献。为进一步为读者提供方便,同时提高古籍普及性,作者陈先行、郭立暄将原有《真蹟》全部进行识读点校,并将多年来的研究考据成果《版本考》附于书末,供广大读者参考。
苏辙各集文稿都是他自己在不同时期亲手编定。元祐六年(1091),他裒集旧作编成五十卷《栾城集》。崇宁四年(1105)、五年,编定《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政和元年(1111),编成《栾城第三集》十卷。今存宋本《苏文定公文集》为残卷。故此次影印所据底本为清道光刻《三苏全集》本,卷内有著名藏书家傅增湘以朱、蓝、墨笔据宋本校改,既可以全面了解苏辙的诗文内容,也可以得见宋本与此本之异同。全书三色套印,锁线平装,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
《儒藏》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的系统整理海内外儒学典籍的一项基础性文化建设工程,2003年由批准立项,由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几十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承担。先期成果《儒藏》 精华编 收录中国历史上zui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儒学文献 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510种,以及韩、日、越三国历史上用汉文著述的儒学文献160种,编为339册。随着《儒藏》 精华编 的主体部分即中国部分282册的完成出版,《儒藏》 精华编 的编纂已进入收官阶段。《儒藏》(精华编卷首)系统收集整理了《儒藏》工程立项以来,尤其是《儒藏》 精华编 编纂与出版相关的政策文件、编纂范例、组织体系、书目索引等文件,是《儒藏》 精华编 及整个《儒藏》工程实施的忠实记录,也是研究丛书编纂史和古籍整理编纂史的重要资料。
《周礼疏》五十卷,唐贾公彦等撰,是《周礼》经、注、疏合刻本的开山之作,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刻工王恭、宋琚、方至、方坚等乃南宋中期补版工人,知版片至南宋中期再印时已进行过修补。刻工还有郑埜、何垕、徐囦、陈天锡、何建、李宝、任阿伴、徐友山、李德瑛等,是元代补版工人,知此版迭经宋、元两代递修,此为元代印本。此书传世者凡三本,一为商邱宋牧仲旧藏,仅存二十七卷,今归北京大学图书馆。一为故宫博物院旧藏。当年董氏诵芬室曾据上述两本影刻。再有一本即本书,原归朱氏结一庐收藏,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钤有 结弌庐臧书印 、 子清真赏 等印记。今据之高清扫描影印,以飨读者。
昔在元圣,强着玄言。权舆真宗,启迪来裔。遗文诚在,精义颇乖。撮其指归,虽蜀严而犹病;摘其章句,自河公而或略。其余浸微,固不足数。则我玄元妙旨,岂其将坠?朕诚寡薄,尝感斯文。猥承有后之庆,恐失无为之理。每因清宴,辄叩玄关。随所意得,遂为笺注。岂成一家之说,但备遗阙之文。今兹绝笔,是询于众。公卿臣庶、道释二门,有能起予,类于卜商铁疾,同于左氏渴于纳善。朕所虚怀,苟副斯言,必加厚赏。且如谀臣自圣,幸非此流。县[悬]市相矜,亦云小道。既其不讳,咸可直言。勿为来者所嗤,以重朕之不德。
司马光撰《资治通鉴》294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经事纬,要言不烦。又参校所采诸书异同,为《考异》三十卷,明所以去取之意。元丰七年(1048)奏进,元祐元年(1086)下杭州镂版。至宋元之际,胡三省为之作音注。此为胡注传世*刻本,半叶十行,行二十字,注文小字双行。四周双边,版心黑口,双鱼尾,上记大小字数,下记刻工名。框高二十二点五厘米,宽十四点五厘米。刻工有付友实、江君美、江叔度、叶清甫、胡时中、刘仁甫、虞以德、陈以敬等一百八十余人,开版字体为元代中后期建刻风格。上海图书馆所藏元刻初印本原装一百五十册,计九千五百九十一叶,自首彻尾,无一补版。文字清晰,内容无缺,今为完本仅存,足资考索。故而以原书扫描影印,使读者得见元本真面。
该书系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延安鲁艺文化中心承办的延安首届木刻版画双年展图录,此次展出作品是从全国各地征集的一千多件作品中,由中国美协组织的专家组,通过初评和复评,确定了185幅精选作品。包括黑白木刻、套色木刻、水印木刻。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和学术性,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多元的风格和生动的表现,不断拓展和延伸当代木刻版画形式,丰富当代木刻版画的造型观和审美观,反映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这些作品将在延安鲁艺文化中心展厅展出,按照画展惯例和中国美协要求,出版此次作品集。